《曼德拉效應》小說|第3章:似曾相識的來稿

唐林死了。

我的世界一片空白。

我和唐林高中時代就是死黨,大學又考在同一個城市。我們喜歡聽同一風格的音樂,看同一類型的電影,甚至玩同一款遊戲。

十四年的風風雨雨,累積的感情就像年輪,一層層地堆積……可是,這一切都隨著一片水花,戛然而止。

整整兩天,才從巨大的打擊中回過神,想起他跳江後的情景。

唐林落水後,江面上綻開一片潔白的水花,圍觀的人群也發出陣陣驚叫。

《曼德拉效應》小說|第3章:似曾相識的來稿

嘈雜混亂的噪音裡,一個女人撕心裂肺的尖叫聲,蓋過了所有雜音。就像一把鋒利的尖刀,刺破我的耳膜,洞穿了我的心臟——甚至在唐林死後的很多天,我還是經常夢到這個聲音。

只是,當時的我根本管不了這些,手忙腳亂撥打110報警,喊來所有能喊到的朋友,僱了幾條小船,沿著江水向下搜救……找了整整一夜,什麼也沒找到。

兩天後,唐林的屍體在二十公里外的江邊被發現,警方根據監控錄像和屍檢結果,做出自主落水窒息死亡的認定。


生活還要繼續,上班,開會,沒完沒了的工作排期。

唐林的死就像一座大山,壓得我喘不動氣,讓我精神恍惚,工作中也屢屢出錯。堅持了三天,再也熬不住,就去找電臺領導請假。

臺長對我先前的多次請假曠工,本來就很不爽,瞪著我,小眼珠就要從金絲鏡框裡掉出來。好在他也知道唐林的事,還是準了假。只是,當天晚上我的最後一檔節目,來不及換主持人,還要主持最後一次。

剛回到辦公桌,就看見一個牛皮紙信封,躺在顯示器旁邊,上面寫著“待播”兩個藍字。

我一愣,小編哪根筋搭錯了,用這種方式準備待播內容?帶著疑問,打開了信封。

淺黃色的紙張上,一行行淡藍色鋼筆字靈動娟秀。我粗看了幾眼,確實是聽眾來稿。

可是,這都什麼年月了,還有人用這麼古老的方式投稿?作者會不會是個滿頭銀絲的老人?

“親愛的聽眾朋友,歡迎收聽都市之聲的《夜色闌珊》,我是您的好朋友沐陽。今晚為您播讀的文章是《相逢》,作者是咱們的熱心聽眾——青青。下面請大家伴隨著優美的旋律,欣賞這篇文章。

‘關於愛情,神認為,只要改動一點微小的細節,結局就會大相徑庭。

神想試一下,就改動了時間。

於是,一對原本很相愛的情侶,晚了很多年才相見。

那天,男孩碰到女孩。他的第一句話是,我們,好像在哪見過……’”

例行公事讀著稿子,三分之一還沒讀完,突然停住——稿紙上的字跡,文風,甚至說的每句話,怎麼都看著這麼眼熟?就像以前有人用相同筆跡,給我寫過無數封信一樣?在那一剎那間,我突然產生了一種奇異的感覺,感覺自己到了另外一個空間……

吱……吱!

《曼德拉效應》小說|第3章:似曾相識的來稿

刺耳的警報聲從耳機裡傳出來,我這才回過神,看見導播站在玻璃門後面,大力地揮著手…

終於站完最後一班崗,我回到辦公桌,打開節目組微博,把當天的節目內容同步上去。忙完這最後一項工作,就可以下班了。

機械地複製黏貼著節目信息,腦子卻還在想著剛才的稿子——為什麼稿子的筆跡和文風,看起來那麼熟悉?可是,為什麼搜遍了所有記憶,也記不起在哪見過類似的信?

我越想越覺著奇怪,發完微博之後,拿起剛才牛皮紙信封,翻看寄件人的信息——寄件人一欄空空蕩蕩的,什麼都沒寫。

就在這一剎那,新三橋上那聲淒厲的尖叫,又迴盪在耳邊……

我一個哆嗦——這兩天到底是怎麼了,老是碰著些奇奇怪怪的事?難道是唐林的死對我打擊過大,讓我產生了幻覺?


《曼德拉效應》小說|第3章:似曾相識的來稿

當天晚上,收拾外套的時候,摸到唐林留下的那張譜子。睹物思人,心情再也沒法平靜,就拿起譜子又看了一遍。節奏單調,實在沒什麼亮點。

眉頭一皺,這才幾年,唐林的作曲水準就退化到這個程度。還想再往下看,手機響了,是顧振寧。

顧振寧是唐林的大學室友,也是當年校園樂隊的成員。當時樂隊一共四個成員,隊長唐林是吉他手,顧振寧是貝斯,我是主唱,“大嘴”李經緯打鼓。

顧振寧打來電話,和我商量唐林葬禮的安排,說為了節約時間,建議大家各走各的,我表示同意。

“對了,別忘了囑咐大嘴,到時早點起來。”顧振寧提醒我。

“好。”

“別太傷心了。”聽筒中,顧振寧的聲音低沉,沙啞,就像患了重感冒。

“你也一樣。”

掛斷電話,我緩緩走到窗前,推開窗子。

窗外的世界漆黑一片,豆大的雨珠撞擊著窗玻璃,粉身碎骨之後,又聚合成一道道水線,沿著窗玻璃,沉重地,不可挽回地跌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