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年味越來越少了


為何過年越來越沒有感覺了?好像已經和普通的節日沒有什麼區別,沒有什麼期待感,唯一在意的就是終於又有一個長假了,究竟是什麼把“年味”偷走了?

1. 規矩越來越多,年味卻越來越少。

以前過年可以放鞭炮,燃放煙火爆竹,處處都是熱鬧的聲音,即使是不出門也能感受到大家一起熱熱鬧鬧過年的氛圍,但現在由於要環保,很多地方不允許燃放煙花爆竹,甚至有的地方在大家上的店鋪都不允許貼春聯,這樣規矩越多,春節的氛圍反而越淡了。

2. 生活水平的提高,娛樂方式的增多

以前過年時的活動是一年之中最豐富的,年夜飯是一年之中最豐盛的,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娛樂方式也開始變得多種多樣了,年夜飯也不再吸引人了,和平時唯一的區別就是多了幾道菜,對於現在嚐遍大江南北,甚至各國料理的年輕人來說,自然吸引力不大了,春節的活動也是如此。一些家庭條件好的趁著寒假,全家人來一場國內遊、出境遊,平時的忙碌生活好好放鬆一下。

3. 多次重複的事情,沒有太多的期待

過年還是那個年,可是我們逐漸長大,失去了當時的純真,對一件多年重複的事情沒有太多的期待。比如年三十的春晚,越來越索然無味,可是又必不可少。

過年的心態也因為我們年齡增長,生活和工作的壓力而影響。對於現在年味變淡,越來越多人不愛過春節,你們是怎麼看的?


為何年味越來越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