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融”的瑞幸咖啡 終於不用碰瓷兒星巴克

----------

4月23日,瑞幸咖啡遞交招股說明書稱“擬登錄美股納斯達克上市,融資1億美元,股票代碼為‘LK’”。它的第一家門店於2017年10月在北京銀河SOHO開業,至今不足一年半。

瑞幸曾經窮追不捨的星巴克成立於1971年,上市於21年後,目前市值954.84億美元。

一個是世界品牌,一個是互聯網咖啡,與其產生“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的錯覺,不如相信“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這個行業已經不是靜止一杯,它被無形的勺子攪起旋渦,早已暗流湧動。瑞幸真的讓星巴克不淡定了?有沒有考慮過COSTA的感受?還有那些早夭的動物(ZOO)、陪不了你的“咖啡陪你”,以及最近缺乏存在感的連咖啡,都還好嗎?

速“融”的瑞幸咖啡 終於不用碰瓷兒星巴克

這欲走還留的苦澀滋味,真像一杯咖啡。

瑞幸

步步踩在點兒上?

咖啡如同信仰,雖然多數人是靠雀巢速溶啟蒙的,但不妨礙我們現在識別了拿鐵和卡布基諾,能分出香氣、酸度、醇度,不妨礙有人成了某品牌的粉,“咖啡,我只喝XXX”。而那篇讓無數人淚目的《我奮鬥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更引起了太多共鳴。

有人把星巴克叫做咖啡主題攝影工作室,在氤氳的香氣、柔和的燈光中,絕對產生了某種化學反應。

然而,一杯店裡的咖啡對於多人來說仍略嫌奢侈。當有人輕鬆地用積分兌換或者隨口說出一個“Grande”時,透著把這裡當家的熟稔,也有人邊排隊邊在大腦中飛速換算著點杯什麼更划算,當說出那個生硬“中杯”時,戴著黑框眼鏡的服務生甚至會追問一句“您確定嗎?”

瑞幸咖啡的出現對於這種進了星巴克就緊張的人來說,不啻於一種福音。在瑞幸咖啡創始人原神州優車集團COO錢治亞看來,中國咖啡市場的滲透率仍非常低,質量不穩定、價格昂貴和購買不便的行業痛點阻礙了中國現磨咖啡市場的發展。

而隨著瑞幸咖啡陸續破解這些痛點,中國大眾市場的咖啡消費浪潮正在推動。

甫一問世,憑藉朋友圈的病毒營銷,它迅速實現了攻城掠地,畢竟誰也不忍心拒絕一杯FREE的咖啡吧。

接下來,瑞幸的前幾步棋都走得合適,比如2017年10月,瑞幸邀請WBC(世界咖啡師大賽)總冠軍井崎英典、意大利區冠軍安德烈·拉圖瓦達、中國區冠軍潘志敏出任首席咖啡大師, 打造了專業的品牌形象。

11月, 邀請女神湯唯、男神張震出任品牌代言人,恰恰鎖定了都市中講BIG不流俗的人群,提升了好感度。

速“融”的瑞幸咖啡 終於不用碰瓷兒星巴克

而此後憑藉相對穩定的質量、低於星巴克的價格、低於星巴克的外送費以及咖啡錢包(飲品券)的買贈補貼留住了一批客戶。

客觀地說,比起“綠色美人魚”,“藍色麋鹿”出現在寫字樓的成本還是要小很多。

2018年5月,瑞幸完成門店佈局525家,兩個月後宣佈完成2億美元A輪融資,投後估值10億美元。2018年12月12日,宣佈完成2億美元B輪融資,投後估值22億美元。

速“融”的瑞幸咖啡 終於不用碰瓷兒星巴克

2018年12月25日, 瑞幸第2000家門店上海新世界大丸百貨店正式營業,標誌著2018年全年開店計劃提前一週完成。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瑞幸賣出約9000萬杯咖啡,其中客戶復購率高達54%。

十年之前,有一句很洗腦的廣告語是“香飄飄奶茶,一年賣出三億多杯,杯子連起來可繞地球一圈”依此計算,瑞幸已經繞了地球三分之一圈。

2019年4月18號,瑞幸咖啡獲得1.5億美元的新投資,其中星巴克第二大股東貝萊德(BlackRock)所管理的私募基金投資1.25億美元,瑞幸咖啡投後估值29億美元。

也得一路打怪升級

然而瑞幸也不總是幸運的,這一路走來算是險象環生。2018年5月聲稱以反壟斷的名義將星巴克告上法庭就是並不高明的一招。

5月15日,瑞幸發佈公告指責星巴克壟斷市場將採取法律手段,公司在業務發展中,有很多物業反饋,前期已與星巴克簽訂了排他性租賃合同,雖然還有閒置鋪位,但也無法租賃給瑞幸咖啡。另外,星巴克對瑞幸咖啡的供應商夥伴頻繁施壓要求站隊。

“我們無意參與其他品牌的市場炒作”,星巴克的態度則應了魯迅先生那句話“明言著輕蔑什麼人,並不是十足的輕蔑。惟沉默是最高的輕蔑。最高的輕蔑是無言,而且連眼珠也不轉過去。”

本次事件外界也對瑞幸的這一舉動也視為“碰瓷”。

最讓瑞幸“捉急”的還不是假想敵的態度,而是瘋狂燒錢帶來的成本高企。

數據顯示,2018年,瑞幸咖啡總運營支出為24.387億元,其中銷售和營銷支出為7.46億元,稅前淨虧損為16.19億元。2019年第一季度虧損5.52億元。

在此背景下,2019年4月1日,瑞幸咖啡(中國)有限公司新增的一條動產抵押信息引發了外界關注。其抵押給中關村科持租賃有限公司的動產包括為咖啡機、奶箱、粉倉,物品所屬地遍及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等多地門店。被擔保債權數額4500萬元。

因此老虎證券投研團隊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瑞幸咖啡選擇這個時候上市是非常巧妙的。”公司2019年第一季度的新增交易用戶出現環比下滑,如果二季度數據不樂觀可能會打擊投資者信心。

星巴克

老大的危機

4月25日,星巴克飲料單迎來大擴容,8款“玩味冰調”產品正式上線。在這8款冰調飲品中,5款以星巴克茶品牌“Teavana茶瓦納”為基底,3款以星巴克的咖啡為基底,加入果肉、果汁等,均由咖啡師在門店手工調製。

速“融”的瑞幸咖啡 終於不用碰瓷兒星巴克

高顏值產品一出,粉絲只看到了剁手買買買,業內卻解讀為被瑞幸喜茶們圍攻的星巴克“不得不”推出新品、增加覆蓋的場景。

4月27日,星巴克在中國北區市場的第700家門店開業,它座落在三線城市—山西晉城。在一篇報道中這樣寫道:“開業當天,鐵桿星粉劉女士早早來到店外排隊,她激動地說:“在家鄉喝不到星巴克一直是一件讓我意難平的事,以前在外地工作,每天早上到星巴克喝一杯美式咖啡才能進入工作狀態,現在晉城終於等到星巴克,能在家門口隨時享受我最愛的星巴克咖啡真是太讚了!”

速“融”的瑞幸咖啡 終於不用碰瓷兒星巴克

晉城星巴克獨特的裝飾:將美人魚與棋盤結合的專屬藝術品

星巴克剛剛發佈的季報顯示,截止3月31 日,星巴克在中國共有3789 家門店,在過去12個月內,星巴克在中國新開了553 家門店,同比增長17%。在財報分析會議上,CEO Kevin Johnson重申了中國計劃:每年600 家新店,到 2022 財年時在華門店數量達到6000 家。

在門店上,瑞幸公佈的最新數字是2370家,到 2019 年年底他們想要達到 4500 家門店的目標。

如果星巴克不抓緊開店的話,3789這個數字很快會被超越。

有人計算說,瑞幸平均每 3.5 小時新開一家門店,星巴克的平均數是 15 小時。燒腦不?感覺遇到了算術中的追趕問題。

總之,瑞幸從出生那天起就不想在中國市場上做老二,黑幫電影裡都是這麼演的,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哪個老大最後善終?

所以即使財報顯示亞太地區的營收則較去年同期增長9%、中國市場的同店銷售額上漲 3%,星家的高層也持審慎樂觀態度。

“在中國,我們並不將目光著眼於短期營收,我們更願意將基於 20 年曆史之上、在這個市場獲得的成功延續下去。”集團總裁 John Culver 在財報會議上回應稱,星巴克在中國將繼續把重心放在升級消費者體驗和第三空間。

在被瑞幸起訴行業壟斷時,星巴克就這樣回覆媒體“中國咖啡市場體量巨大,競爭充分,發展迅速。深耕中國近20年,星巴克有幸參與和見證了中國咖啡市場的培育和壯大”等等等等。

可見星巴克最大的自信是感情牌,20年的時間不長不短,但足夠培養起便宜幾塊錢能夠輕易摧毀的忠誠度。何況星巴克象徵的美國文化,在外國並不高端的它在中國仍是小資和文藝的代表。

雷霆手段是它的另一部分勝券。由於其自帶光環,在與物業議價時,它可以以更低的價格拿到最好的店面,同時還可以要求籤署排它條款。

曾有說“星巴克雖然偉大,但他轉身太慢了”。而近兩年我們每個人都感受到了它的變化 。

2017年12月星巴克臻選上海烘焙工坊開業,一年後它成為全球銷售額最高的門店。去年6月底在前門開的星巴克臻選北京坊旗艦店同樣成了朝拜聖地。至於推出貓爪杯、啟動外賣等可以算是喜大普奔了。

速“融”的瑞幸咖啡 終於不用碰瓷兒星巴克

如果沒有瑞幸攪局,或許在中國的土味顧客面前它會一直拽下去,事實證明拽給誰看放下身段立地成佛。

Costa

若有若無的英國品牌

到此不得不說說星巴克的備胎Costa,一度它是沒有星巴克時的不二之選。

Costa兄弟於1971年在倫敦開了第一家咖啡專賣店(敲黑板:和星巴克同一年哦)。如今除了遍佈英國,在歐洲市場發展也相當迅速。Costa把中國當作亞太計劃的第一站,之後才向日本、韓國等國家擴展。

2006年底,Costa在上海成立悅達咖世家(上海)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在南京東路開出中國首家門店。

2008年下半年,Costa在北京成立華聯咖世家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正式進入北京市場。

然而像所有的英國品牌一樣,以為低調奢華有內涵象徵著品位,不像美國品牌那樣直接,偏偏中國消費者還不會分辨這裡面的調調。

甚至連Costa的英倫貴族血統大家也是後知後覺。被山寨慣了的中國人有一段時間以為它在模仿星巴克。即使總算了解了這些,朋友圈裡人們曬的仍是星巴克,讓人不禁要問是很少有人去Costa?還是去那兒的人都不愛裝?

速“融”的瑞幸咖啡 終於不用碰瓷兒星巴克

其實這不是錯覺,現在的Costa在中國的門店還不足500家。雖然所有Costa咖啡的咖啡豆都以低溫緩緩烘焙22分鐘,咖啡號稱品質更高。但其實有多少人真是奔著咖啡去的?

人們喝星冰樂,人們買杯紙,人們閒聊,人們想歇會兒……總之 ,星巴克的業務更為多元化,社交場景更鮮明 ,而且在融入中國這件事兒付出了更多努力,星巴克那難吃的冰粽和好吃的月餅相信很多人都嘗過。

一度在中國市場上,Costa曾經對星巴克採取“貼身”戰術,形成類似麥當勞、肯德基的隊形。遺憾的是它太保守太矜持,太悄無聲息,千年老二的地位還沒坐穩,就徹底讓給了瑞幸。

不過Costa依然淡定。2018年夏季,Costa品牌被可口可樂以39億英鎊的價格收購,完成收購後,可口可樂將擁有Costa所有股份,根據當時的消息,交易還需要通過歐盟和中國的反壟斷審批,預計將在2019年上半年完成。如果不出意外,今年二季度瓶裝的Costa就會面市。

其他咖啡

陪不了你連不上你

傳承千年的咖啡文化 本身就是一部反壟斷進化史。但是壟斷又無所不在,在寡頭市場形成前,其他品牌的存在其實彌足珍貴。

除了獨立咖啡館的小本生意,還有些曇花一現的連鎖品牌帶給我們快慰。街景換了,咖啡易冷,但他們曾經來過。

速“融”的瑞幸咖啡 終於不用碰瓷兒星巴克

“咖啡陪你”曾是韓國最大的咖啡連鎖企業之一,在韓國及中國市場上爆發出了極強的擴張力。2011年11月它在重慶設立總部,2012年4月北京望京福碼店和奧林匹克公園店同時開業。

然而僅僅三年後,執行總裁離職時對媒體表示,員工欠薪一事正在解決,而他本人也被欠了8個多月的工資。如今在北京的街頭,“咖啡陪你”的招牌越來越少。

據《中國知識產權報》報道,早在“咖啡陪你”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其依靠加盟使門店極速擴張的經營模式,就為其之後的衰敗埋下了隱患。

當門店數量劇增的時候,受託經營模式對品牌商的物流、供應鏈管理等多方面都提出非常高的要求,一旦管理跟不上,就很容易出現因產品標準化無法保證而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事實上,大量的“咖啡陪你”門店口味參差不齊,風格難以統一,對於消費者來說,就很難產生品牌認同感,這無異於自斷後路。在這樣的條件下,已開門店的盈利額已經跟不上擴張門店的步伐,再加上合資雙方經營理念的衝突等因素,資金缺口越來越大,各種負面消息也接踵而來,“咖啡陪你”的品牌形象從內到外轟然坍塌。

而更有分析認為,“韓國咖啡品牌原本藉助韓潮(韓劇與韓國組合對中國民眾的影響)而自生的社交標籤,隨著韓國文化的落潮,並沒有通過運營手段加以強化,最終只能被新崛起、擁有嶄新社交標籤的品牌所替代。”

速“融”的瑞幸咖啡 終於不用碰瓷兒星巴克

物傷其類,一度以韓國流行文化當作標籤的ZOO COFFEE 現在被中資收構,在其官網上,已經看不到異國的痕跡。畢竟一波韓系咖啡頹勢在前,至於取而代之的動物園IP能撐多久,還是未知數。

而這個不進則退的戰場上,新零售品牌連咖啡,好像也黯淡了許多。直到4月24日上午,連咖啡對外宣佈完成2.06億元B3輪融資,才找回久違的存在感。

值得注意的是,此輪融資由連咖啡創始人王江和張曉高、啟明創投、高榕資本聯合投資,兩家機構同時也是連咖啡B+輪融資的主要投資方。

而評論還認為,本輪融資與上一輪之間間隔了13個月時間,其節奏與一年來國內咖啡零售市場狼煙四起的競爭局面嚴重脫節。

速“融”的瑞幸咖啡 終於不用碰瓷兒星巴克

不厚道地說,本輪更像是老股東為了保證企業能“繼續留在牌桌上”、“保留某種可能性”,在“投幣續命”。

的確,這種局面讓人想到單車市場,眼看著起高樓,眼看著樓塌了,在真正的行業洗牌前,要確保自己仍然在玩。

---------------------------------------------------------

結尾還是讓我們重溫一下那篇催淚的文章吧!

“我要跟他說,無論貧窮富貴,百萬家資或顛沛流離,都要一樣地從容豁達。至此,喝不喝咖啡又有什麼打緊呢?生活姿態的優雅與否,不取決於你所坐的位置、所持的器皿、所付的茶資。它取決於你品茗的態度。

我奮鬥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其實誰不是奮鬥了多年才能平心靜氣地學會啜飲。

人說“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可處長覺得咖啡中才有人生真諦。

速“融”的瑞幸咖啡 終於不用碰瓷兒星巴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