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俊昊《寄生蟲》好在哪裡?獲得戛納金棕櫚的三大硬核理由

奉俊昊《寄生蟲》好在哪裡?獲得戛納金棕櫚的三大硬核理由

我是四火,一個正在努力前進的作者,喜歡我記得點關注哦。

昨天《寄生蟲》登上微博熱搜,獲得網友的一直好評,豆瓣9.0的評分可以說是不錯的成績了。今天四火和大家嘮一嘮《寄生蟲》到底好在哪裡。文章或許會枯燥,希望大家可以耐著性子讀完,你可能會對這部社情片有一些新的理解。

奉俊昊的電影在學校上課時就經常被老師提及(北京電影學院電影學博士·範倍),老師曾經在視聽語言課上將奉導的《母親》拿出來進行單獨的講解,那之後我就一直對奉俊昊比較感興趣,直到奉導最近喜提金棕櫚,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討論,他的《寄生蟲》得金棕櫚到底有哪些理由。

奉俊昊《寄生蟲》好在哪裡?獲得戛納金棕櫚的三大硬核理由

社情主題的直接性

奉俊昊《寄生蟲》好在哪裡?獲得戛納金棕櫚的三大硬核理由

奉俊昊導演將目光聚焦於韓國社會的底層人民,講述了宋康昊飾演的無業遊民父親基澤,讓寄託了家人生計希望的大兒子(崔宇植 飾)前往IT公司老總樸社長(李善均 飾)家應聘課外教師,隨之發生的一連串事件。

故事描繪了兩個階級懸殊家庭不同社會生活狀態。樸社長一家住著豪宅,客廳裡充滿了藝術的氣息,每天出行有司機接送;而基澤一家卻只能在半地下室度日,靠在街邊噴灑消毒噴霧的人噴灑噴霧來給家裡消毒,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

兩種生活的碰撞,高階層對低階層的蔑視,最終迸發出殺人案的“火花”。

導演對這一主題的把握較為深刻,靈巧的故事將兩種生活鏈接,兩種階層的巨大差距在電影中變現出來,底層階級只能淪為寄生蟲才可以活下去的悲哀被導演展現的淋漓盡致。電影最後一段中,基宇(大兒子)幻想到最後可以買下那一套家人曾經一起寄居的別墅,但導演最終還是打破了他的幻想,讓幻想只是幻想,在短時間內不會幻想成真,這一表象背後象徵的階級分化的社會問題也只會在韓國繼續存在下去,要想馬上改變幾乎是不可能的。

這種直接的筆觸將社會直接夠了出來,悲憫人道的人文關懷蘊於電影之中。

鏡頭語言的符號性

奉俊昊《寄生蟲》好在哪裡?獲得戛納金棕櫚的三大硬核理由

奉俊昊導演在鏡頭語言的運用上呈現出較為純熟的運用,導演的作者風格和類型模式的融合處理的很好,奉俊昊導演的“下沉鏡頭”(鏡頭向下移)在電影中出現地算是最有象徵性的。

影片開始的第一個鏡頭就是導演的下沉鏡頭,長達20s的靜止後鏡頭緩緩下沉主角基宇出現在畫面中,畫面內的基宇開始找尋wifi信號,接下來是一連串的調度,基靜(基澤的女兒)一邊擦頭髮一邊出現,忠淑(基澤妻子)則是一邊在地上扇扇子一邊踢著孩子爸爸基澤,一個長達接近1分鐘的長鏡頭將基澤一家的生存狀況展現出來,寄生家庭的核心人物也全部出場。

鏡頭緩緩下沉後才開始表現寄生家庭的困頓,下沉到地下這個行為所具有的明顯的法號象徵含義耐人尋味,我們必須要向下看才能看到這部分人的生活,社會對他們的忽視需要我們擁有特定的行為才能看到,向下似乎也是意味著底層階級,底層階級在社會最下層努力生存,階級之間的強烈對立劃分在鏡頭中展現出來。

奉俊昊《寄生蟲》好在哪裡?獲得戛納金棕櫚的三大硬核理由

在看片開頭的長達20s的靜止,從底層向外張望透過鐵窗才能看到窗外的世界,這個地下室想牢籠困住了他們,掙扎著也難以逃脫。這種向上看向外看的視角總是人聯想到底層向上的張望,他們努力想要掙脫,想要做到階級躍升的慾望在這個鏡頭內隱晦的表現出來,這奶人尋味的20s讓人覺的意味深長。

暴力美學藝術性

奉俊昊《寄生蟲》好在哪裡?獲得戛納金棕櫚的三大硬核理由

當電影在最後還剩18分鐘的時候,最大的矛盾爆發,真正的寄生蟲衝出來殺人。全場的其他鏡頭均以快節奏的剪輯出現,只有在基澤身上時,鏡頭節奏變緩,悲愴的背景音樂出現,基澤的世界彷彿進入真空,喧囂聲都被忽略,只有女兒呼喊疼痛的聲音。彷彿是流浪漢給了基澤鼓勵,基澤最終走向樸社長。生命結束的時候,基澤的這一一時性活動結束,他的寄生生活也開始了。導演在發覺暴力美學的時候,蘊以東方美學中的表徵性,儀式感的鏡頭節奏處理,並不外化的鏡頭顯現不想西方《發條橙》似的外露,獨有韻味。他的處理讓人聯想到他的《雪國列車》,東方暴力美學大概就是從那時候研究到登峰造極的吧。

其實獲得戛的原因還有很多,但是由於篇幅指說這三個筆者人為最重要的部分,電影獲獎同樣離不開評獎者喜好,現實的藝術流向,導演個人的影響力等問題,但是主要原因還是在電影本身,如果有什麼想要和我溝通的關於電影的東西,歡迎點擊左上方我的頭像,關注我私信我,我是四火,正在努力做一個值得被關注的作者。

奉俊昊《寄生蟲》好在哪裡?獲得戛納金棕櫚的三大硬核理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