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下降30%以上,窮人還是買不起房!

在過去20年內,房價的走勢,幾乎套用這麼一句名言,即:地不分南北,城不分大小,皆有漲價之心。一時之間,房價成了“硬通貨”,讓很多人堅信房價只漲不跌。

然而,自2018年以來,在“史無前例”的樓市調控之下,樓市風雲突變,房價搖搖欲墜。可以說,時至今日,如果任由市場發展,房價下降甚至是大跌不是夢想,未來有可能出現買房人期盼的局面。

那麼,這裡有一個假設的問題,即:房價一旦下跌30%,甚至30%以上,那麼普通人就能買得起房嗎?答案可能讓人憂傷,因為即便下跌30%以上,可能很多人還是買不起房,或者直接一點說,窮人還是買不起房。

關於普通人買房,國際上有一個計算辦法,這就是房價收入比。按照正常來說,國際健康樓市的房價收入比,往往是在4—6之間。以此標準,來看一看咱們房價下跌30%以上之後,普通人還能不能買得起房。

國家統計局有三個消息,(1)目前全國新建商品房均價超過8700元/平,(2)前三季度,全國月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300多元,(3)2016年,全國住宅人均建築面積為36.67平米。

如果房價下跌30%,那麼全國新建商品房均價就是6090元/平。按一家三口計算,標準住房面積為110平,房屋總價為110X6090=669900元,一家三口收入為2300X12X3=82800元。因此,此時的房價收入比為669900/82800=8.09!

也就是說,房價下跌30%之後,想要買一套達標的房產,需要不吃不喝至少8年。當然,這是全款狀態,如果貸款還要加上利息,不吃不喝的時間自然更長。

其實,即便總價669900元的房子,也需要首付20萬。對於很多普通工薪族而言,靠自己打工存錢,可能依然不太現實,最終還是要藉助父母兄弟。

當然,以上只是計算全國平均水平,還能看到買房的希望。然而,如果計算一些大城市,那麼可能還是買不起。比如北京、上海、深圳、南京、廈門、杭州、三亞等城市,在白領平均稅前收入也就萬元左右的情況下,房價即便下降30%,不少城市房價還在4萬/平以上,幾乎也很難看到買房的希望。

更為重要的是,一旦房價下跌30%,那麼可能會催生很多問題,比如失業潮。即便手裡有一些錢,但如果面臨失業,估計很多人依然不會也不敢買房。說到底,雖然暫時能支付首付,但未來卻可能因為失業,沒辦法按時還房貸,最終還是買不起。

因此,這是一個讓人頭痛的問題。房價繼續上漲,普通人買不起;房價大幅下跌,普通人還是可能買不起。正因如此,目前國家是“穩房價”的情況下,提高大家的收入, 最終讓房價和收入相匹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