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進化不完全簡史

人類,被通俗地認為是一種高度進化的高級生物,無論從身體形態還是生存方式都顯得與眾不同。

人類進化不完全簡史

在從一個單細胞原核生物逐步進化成人的過程裡,我們一點點進化出新的器官,拋棄無用的器官。

儘管如此,我們的身體裡還是保留著很多器官遺蹟,每一個遺蹟都與進化相關。



比較出名的器官遺蹟就是智齒闌尾了,這二者都是人類消化系統進化後功能逐漸退化的“無用”器官。但除此之外,人體還有許多進化的遺漏之處。

首當其衝的就是現代人人人追求的八塊腹肌


人類進化不完全簡史


我們都知道,生物進化是從水生到陸生、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等到高等的過程。

所以,作為陸生脊索動物的人類,其實也殘存著水生魚類動物的特徵,腹肌就是其中之一。


人類進化不完全簡史

人類腹直肌與斑馬魚的分節肌肉


腹肌是人體結締組織組成中的重要部分,但這種結締組織分隔的肌肉特徵是魚類普遍擁有的,陸生脊索動物大部分肌肉已經失去了分節的現象,只有在腹直肌上這種遺蹟依舊存在。

嘻嘻 ,所以一塊腹肌也是腹肌!只是他沒有分節!!


人類進化不完全簡史



同樣從魚類先祖中繼承的還有導致我們打嗝的膈神經

人類進化不完全簡史


打嗝至少揭示了人類進化過程中的兩個階段:

魚類階段和兩棲類階段。


我們從魚類那裡繼承了主要的呼吸神經,其中之一是膈神經。

魚類是用鰓呼吸的,而鰓位於頸部附近,因此控制呼吸的膈神經遵從就近原則,從頸部發出,穿過胸腔和橫隔膜。

人類進化不完全簡史


可人類作為陸地生物是使用肺呼吸,已經沒有了鰓,從鰓到肺,膈神經控制的器官下移了不少,可是神經的出發點還是在原來的頸部。

這就意味著膈神經這一路會非常蜿蜒曲折,神經纖維也長度非凡,任何一處出現問題就會引起打嗝。


另一個完美的歷史進化遺蹟是人的耳朵,這是一個保存完好的進化遺址,出土文物之精美令人驚歎。


人類進化不完全簡史


首先是耳廓外沿殘存的達爾文點,在耳輪後上部內緣有一個小突起。


人類進化不完全簡史


它是高等動物耳尖部分,人類已經不再擁有這種尖耳朵,但卻依舊保留這個部分。如果進化倒退一點的話,我們或許就能擁有精靈同款耳朵。


人類進化不完全簡史


在耳廓的下方,還有三塊動耳肌。喵星人們就是利用這三塊動耳肌來晃動他們的小耳朵。


人類進化不完全簡史


顯然曾經我們也擁有這種本能,但是人類的耳廓早已大變樣,基本不存在能改變朝向的可能,這三塊肌肉也就成了擺設。

很多人都無法自主控制這三塊動耳肌,只有少部分人能領悟到技巧,簡直就是天選之子!

隨著人類初步擺脫動物特徵進化為原始人類,從樹上遷移到地面上,我們的身體構造再次產生了變化。


大約在440萬年前,樹棲的祖先終於離開了高高在上的樹上生活開始向下轉移。

在這個過程中,由於不再需要使用手掌和腳掌抓取攀爬,位於手部和腳部的掌長肌和腳底肌開始漸漸退化。


人類進化不完全簡史


由於已經失去了基本功能,在移植手術中這部分器官常常被取出來代用,不過現在11%的人已經沒有了這個垂吊或攀登時用的重要器官。



300多萬年前,南方古猿開啟了直立行走的開端,這被認為是人類出現的標誌之一。

只可惜,人類想要直立行走,奈何身體其他部位沒跟上這個演化節奏,這也就成就了我們“生命中不可承受之痛”——痔瘡


人類進化不完全簡史

在地球上,只有人類會長痔瘡。甚至可以說,長痔瘡也算得上是把人類與其他動物區分開來的重要標誌之一。


時間回到300萬年前,當我們的祖先還在四肢著地爬行時,我們全身的血液循環是水平流動的,而當他們決定要直立行走之後,我們“菊部”地區的血管就開始與地球母親的重力長期的抗爭,一個不小心,它就變得鬆弛,擴張。


人類進化不完全簡史

同時,現代社會更是不斷地給屁股施加壓力,屁股被強行的長時間壓在人體底部,不得不承受來自上方的壓力,還要對抗地心引力,血液循環受阻,久而久之,就形成痔瘡。。。

人類進化不完全簡史

同樣原理的還有我們的內臟下垂



直立行走帶來的副作用還不止如此,比如直立導致女性的盆骨和產道被迫變窄,生育難度急劇增加。


人類進化不完全簡史


另一方面,人類在直立行走之後,大腦得到了極大地自由,腦容量蹭蹭蹭地上漲,這也導致人類頭圍不斷擴大。

人類進化不完全簡史

也因此,女性產道變窄和胎兒頭部變大變成了人類進化道路上的一大“偽命題”。

沒辦法,祖先們只能提早生產胎兒,現在的人類全部都是早產兒。按照科學家推測,人類嬰兒要到18至21個月才能達到黑猩猩幼兒出生時的成熟度。

不過,由於現代剖腹產技術的發展,新生兒的頭圍終於可以放肆生長了。。。


人類進化不完全簡史

那些科幻片裡的外星人形象可能是有科學依據的

只要環境在改變,生物的進化就永遠不會停止。

有點好奇,未來的人類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