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股災簡史:歷次股災都是如何發生的?

這段時間,全國股民的心都像在坐過山車,正在從制高點瞬間跌落谷底。美股第五次,熔斷了......


於是,網上怨聲載道,變成了以下場景——


世界股災簡史:歷次股災都是如何發生的?


hold on !hold on !


股災自從資本市場誕生以來就如影隨形,歷史上金融危機、股票熔斷不計其數,它們都是怎麼發生?又怎麼結束的呢?


鬱金香泡沫事件


世界股災簡史:歷次股災都是如何發生的?


俗話說:物以稀為貴。17世紀中期,鬱金香從土耳其被引入西歐,當時量少價高,被上層階級視為財富與榮耀的象徵,投機商看中其中的商機,開始囤積鬱金香球莖,並推動價格上漲。


就和現在咱們投資口罩市場一樣,炒買鬱金香的熱潮蔓延為全民運動。當時,人們購買鬱金香已經不再是為了其內在的價值或作觀賞之用,而是期望其價格能無限上漲並因此獲利。


當年荷蘭百業俱廢,唯有鬱金香買賣一枝獨秀。


世界股災簡史:歷次股災都是如何發生的?


轉變就在一剎之間,1637年2月4日,白天鬱金香的買賣如往常一樣順利進行著,商人們伸著脖子叫價,買主們從豪華的馬車上走下來,看似與往常並無不同。直到,賣方突然將手中的鬱金香合同拋售一空,鬱金香市場突然崩潰,六個星期內,價格平均下跌了90%。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生命週期,市場也不例外。投機狂潮是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的,價格虛高積累的泡沫也遲早是要破裂的。市場崩潰後人們紛紛瘋狂拋售手中積壓的鬱金香,這使得市場很快就陷入了極度的恐慌狀態。曾經高貴的鬱金香變成了燙手山芋,人人想拋。


最終,泡沫價格下,市場無限奔潰,政府不得不出面解決。1637年4月27日,荷蘭政府決定終止所有合同,禁止投機式的鬱金香交易,這場“經濟鬧劇”才就此作罷。


鬱金香的泡沫經濟從開始到崩潰僅僅經過了約40年的時間,在此期間因市場瘋炒,鬱金香的種植面積不斷以幾何倍數的形式擴大,價格也瘋狂地飆升,並最終達到讓普通人無法承受的地步,以致許多老百姓和投機商成了這次泡沫的犧牲品,甚至不少生命代價。


英國南海股災


世界股災簡史:歷次股災都是如何發生的?


1711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還未停止,南海公司就在這樣的戰亂中創立了。它表面上是一間專營英國與南美洲等地貿易的特許公司,但實際上是一所協助政府融資的私人機構,分擔政府因戰爭而欠下的債務。


一開始少女想不通,這麼一間“外貌平平無奇”的公司,為什麼就能獨領風騷,擾亂當年的經濟市場,造成如此之大的股災呢?


會“畫大餅”很重要!


南海公司就憑藉著自己的無限想象及給全英國人民畫了一個巨大的餅,編纂淡化海水、從鉛裡提取銀、製造永動機、生產對付海盜的武裝船……一些列日進斗金的大項目,讓人們相信南海未來的前景是前所未有的。


同時,南海公司通過賄賂英國官員以及政商勾結獲得了貿易壟斷,為人們營造了一個美妙但虛幻的公司。他們遊說政府,從民間融資200萬英鎊,用這筆資金作為認購全部政府債券的底金。最終就連國王、議員們都忍不住誘惑,紛紛下水。


那一刻,每一個英國人都變成投資人。


世界股災簡史:歷次股災都是如何發生的?


1720年2月2日,英國下院通過了南海公司的計劃。從此刻起,該公司的股票價格就以驚人的速度上漲,一天之內就翻了3倍。就這樣,海南公司靠著“坑蒙拐騙”創造了一個新的投資時代。


一直騙一直爽,就這樣,海南公司靠著“坑蒙拐騙”創造了一個新的投資時代,引發了不少人的效仿,“泡沫公司”層出不窮,同樣依靠“大項目”欺騙市民,導致股票持續上漲。據悉,這些“泡沫公司”在市場上計劃吸納的資金,高達3億英鎊。


可惜,沒有底氣的泡沫經濟風一吹就散了,市場也終於因為“泡沫公司”變得一塌糊塗。為了規管市場亂局,以及保護南海公司免受「泡沫公司」打擾,國會在1720年6月9日通過了別稱《泡沫法案》的《1719年皇家交易所及倫敦保險公司法案》,內容規定股份公司必須取得皇家特許狀才能繼續經營。


也正因為此,市民們如夢初醒,開始警惕所謂的股份公司,南海公司也受到牽連。這大概就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吧?!


投資熱潮消減,南海公司也失去了股民的信息,股票逐漸下降,最終導致許多人血本無歸。


市民不知道的是,早在危機出現時不少知情人士便已抽身。最終大魚逃跑,小魚遭殃。


南海泡沫事件的影響是深遠的。在此後較長的一段時間裡,英國民眾對新興的股份公司聞之色變,對股票交易也心存懷疑,英國股市進入百年沉寂。


美國股災


世界股災簡史:歷次股災都是如何發生的?


美國曆史上影響最大危害經濟事件、金融界的黑色星期一、世界經濟大蕭條......這些聽起來就聳人聽聞的詞彙都是源自於1929年的美國股災。接下來,就讓我們一睹它的“尊榮”。


20年代,美國許多產業還未從一戰後的蕭條中走出來,還經歷了一場佛羅里達房產泡沫經濟,即便如此華爾街的股民們依舊熱衷於此,絲毫不顧市場格局。


這大概就是噩夢之前的全民狂歡。


在股市奔潰之前,美聯儲看不下去了,先是提高美聯貼現率,隨後又禁止美聯儲會員銀行把錢借給證券經紀人,希望這樣的舉動可以穩定市場。可惜的是,銀行出於自身考慮,還是繼續將信貸資金投向股市,美聯儲的心動失敗了。


於是人們迎來了1929年的夏天,股票價格的增長幅度超過了以往所有年份,崩潰已經近在眼前。


10月24日,美股突然崩盤,指數一瀉千里。從1930年5月到1932年11月,股市連續出現了6次暴跌,道瓊斯指數跌至41點,跌幅高達90%。這場股災裡,美國鋼鐵公司的股價由每股262美元跌至21美元,通用汽車公司從92美元跌至7美元......


世界股災簡史:歷次股災都是如何發生的?


盛極必衰大抵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這場“盛大”的股災徹底打垮了股民的信心,同時來引發了一連串的“災難”——美國銀行數量從24504家下降至17802家;美國GDP1040.4億美元跌落至585億美元;失業率從3.2%極速上升至24.9%,也就是每4個人就有1個人失業。


許多百萬富翁一夜之間淪為貧民,數以千計的人精神崩潰,跳樓自殺。這一天被金融界稱為“黑色星期一”。


香港股災


世界股災簡史:歷次股災都是如何發生的?


香港電視除了經典語錄,令少女印象深刻的還有股民在債券交易所的場景。


《大時代》裡的方展博的爸爸方進新先生面對擁堵在交易大廳外,保安攆都攆不走的狂熱股民,一怒之下拉出消防龍頭,將冷水潑向人群,但是瘋狂的股民絲毫不為所動。那正是1973年香港股災的真實場景。


1973年香港股災是香港發展過程中繞不開的話題。隨著香港的經濟發展,股市也在不斷髮展,再加上尼克松訪華、中日邦交正常化、中(西)德建交、中英關係改善的國際大背景等國際大背景,香港股市萬馬奔騰,一派繁榮景象。


1969年至1972年短短4年,恆生指數最高猛升7倍,成交量狂飈16倍。當所有人都沉迷在暴漲的美夢中,衝擊悄然而至。


世界股災簡史:歷次股災都是如何發生的?


這場狂歡在1973年3月9日(週五)達到了制高點,沒有特別的利好,也沒有什麼顯著的資金湧入,指數卻飆升至1774.96點。同時,單日成交達6.19億,相當於比平時正常的成交量高了30%左右。


瘋狂之後,即將走向“滅亡之路”。政府為冷卻股市,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甚至曾出動到消防員以防火條例禁止股民進入華人行買賣股票,隨後的市場開始了迴歸之路。這之後,恆生指數從500點跌至400點,1974年年底更是低至150.11點,大批股民損失慘重,舉生積蓄化為烏有。


日本股災


1989年日本股災爆發,直接導致日本經濟失去十年。


然而,在日本股災爆發的前三年,日本經濟可謂“平成景氣”,人均GNP甚至超過了美國、德國、法國和英國。


巨大的經濟繁榮讓日本人民沉浸在金錢的快樂中,忘卻了此前美國、香港等股災的前車之鑑,未能及時察覺到泡沫經濟的存在。


1987年10月,紐約股市崩盤。美逼迫日本繼續下調利率很快,日本出現流動性氾濫。股市與房地產同步暴漲,巨大的金融泡沫開始成型。東京股市三年內上漲300%,房地產更加令人瞠目,僅東京地區房地產總盤子以美元計,超過當時全美國房地產總值。日本金融系統已到岌岌可危的地步。


1989年,日本政府先後5次提高官方利率,日本股市開始出現高位大幅波動。1990年,海灣戰爭爆發,完全依賴石油進口的日本陷入極度恐慌之中,股價大幅下挫。


即便日本股民對日本股票依舊抱有希望,認為戰爭帶來的影響總會過去,但泡沫經濟下的日本股市從此一路狂瀉,跌至1992年8月18日的14304點(2003年4月最低跌至7607點)。累計跌幅高達63.24%,創造了日本股市歷史上最大的下跌幅度。


此後,日本經濟極具下降,房價幾近腰斬才穩住,整個國家的財富縮水了近50%。這算是日本經濟史上較大一個衝擊了。


臺灣股災


世界股災簡史:歷次股災都是如何發生的?


在世界宏觀經濟的持續增長、本幣升值的強烈預期以及外圍資本的大量湧入,流動性資產氾濫構成了發動一輪大牛市的背景下,臺灣股市也邁進了牛市的階段,當時誰也想不到,這將是1990年臺灣股災的開端。


股災出現之前,必定是一番繁榮的經濟形態。1951年至1987年,臺灣年均經濟增長達9%,為世界之首,併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勞動密集型出口導向模式為臺灣賺取了大量外匯。1988年底,臺灣外匯儲備達760億美元,僅次於日本,是當時人均外匯儲備最高的經濟體。


強大的經濟後盾帶來的是新臺幣的升值。同時新臺幣的升值預期使得海外熱錢大量湧入島內,加之多年沉澱厚積的高額儲蓄因利率不斷走低而從銀行體系外流,造成當時臺灣流動性過剩難以消除的局面,其結果就是各種資產價格的飆升,土地和房地產價格在短時間內翻了兩番。


世界股災簡史:歷次股災都是如何發生的?

這樣大好的市場環境,讓臺灣人們走上了富足的生活。而人手上的錢一旦富裕了,就會想要得到更多,投資成了當時投資渠道不暢的臺灣人民一個出路。


於是,瘋狂的投資之旅開始了,在1990年2月此前的3年間我國臺灣地區,臺灣股指從1000點一路飆升到12682點,整整上漲了12倍。對股票抱有期待的人們認為,股票會上漲至15000點,應該持續加入。


或許這麼來形容當時的股市會更好——當時莊家炒作易航股的時候,易航是隻有一艘破船的一家上市公司,最初股價只有一塊六毛七,後來一路從一塊六毛七一路炒作到將近200塊錢。莊家後來又去轉戰炒作所謂的南港以及泰豐,僅三隻股票的炒作讓莊家從一介貧民,變成最高身價曾經達到近100億元的大富翁。


就是在這樣“虛假繁榮”的形勢下,臺灣股票瘋漲之後“迎來了”崩盤,從12682點一路跌至2485點,上面說的億元大富翁一夜間變成了窮光蛋。


亞洲金融危機


世界股災簡史:歷次股災都是如何發生的?


讓人難以想象的是,臺灣股災後的7年,爆發了讓整個亞洲動盪的“亞洲金融危機”。而爆發的原因,幾乎如出一撤。


在臺灣形勢一片大好的20世紀80年代,憑藉相對較低的勞動力成本,大量資本投資亞洲新興經濟體,東南亞各國為保持經濟高增長的態勢,紛紛推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吸引國外投資。


可惜當時的東南亞國家沒有注意到自己的經濟形態存在問題,它們對世界市場擁有較大的依附力,很容易受到世界經濟波動,牽一髮而動全身。


1997年,美國經濟復甦,進入經濟持續增長與低通貨膨脹率、低失業率並存的黃金時代,美元開始升值。東南亞許多國家沒有足夠的外匯儲備量,美元匯率的上漲直接導致本國匯率的下降,投資者大量拋售本幣,搶購外匯。


1997年7月2日,已經彈盡糧絕的泰國宣佈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引發一場遍及東南亞的金融風暴。


世界股災簡史:歷次股災都是如何發生的?


在泰銖暴跌的影響下,菲律賓比索、印度尼西亞盾、馬來西亞林吉特相繼被國際炒家做空。局勢一下蔓延至日本、韓國、中國等亞洲國家,一場空前絕後的亞洲金融危機就此爆發。


彼時正是香港迴歸之年,回家的喜悅還沒過去,金融危機的烏雲便已洶洶壓城。恆生指數從當年8月的16000多點,到1998年8月跌到6500多點,跌幅達60%,之後才開始觸底回升。


東南亞金融危機使得整個新興市場金融體系和經濟運行幾乎陷入癱瘓。一些國家的政局也開始混亂,這場金融危機一直到1999年才結束。


全球金融海嘯


世界股災簡史:歷次股災都是如何發生的?


前面的股災少女都只是在搜索平臺上看過,而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嘯則離我們近的多了。


這次的金融危機不是沒有苗頭的,早在危機爆發之前,為解決當時美國財政赤字問題,政府開始鼓勵人們買房,羅斯福新政的決策之一就是設立房利美,為國民提供住房融資,幫助民眾購買房屋,甚至銀行信譽不好的人,都可以參與其中。雖然暫時解決了美國財政問題,但也埋下了次級房屋信貸危機的隱患。


試想,原本一個價值200萬的房子,貸款還沒還清就貶值成了100萬,那些信譽不好的借款人還會認命去還款嗎?乾脆讓銀行把房子回收好了。於是,大量人的主動違約直接導致了美國房產經濟危機的出現。


次級房屋信貸危機引來了美國金融機構的巨大損失,導致多個相當大型的金融機構倒閉或被政府接管。


世界股災簡史:歷次股災都是如何發生的?


這次危機導致大批金融機構和大型企業破產,包括全球知名投行雷曼兄弟,而高盛、摩根大通、通用電氣等企業在美國政府的救助之下才倖免遇難。


而對除美國外的國家來說,這次危機讓西班牙失業率增高至13.3%;日本主要的汽車與電子公司財報總虧損超過2.6兆日幣;英鎊貶值;冰島瀕臨破產;臺灣失業人數達到63.3萬人......


如此嚴重的全球危機,難道人人聞風喪膽。


世界股災簡史:歷次股災都是如何發生的?


2020年,短短10天,美股已經第四次熔斷了。這次的金融危機又會發展成什麼樣我們不得而知,只是少女突然想起一句華爾街名言:“行情總在絕望中萌芽,在半信半疑中前進,在充滿歡樂中幻滅。”


望大家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