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有人感覺年味淡了,有人忍受著孤獨|生活需要一顆透徹的心

今天已是小年了,除夕的腳步越來越近了。

電視裡,廣播裡,大街小巷年味越來越濃了;就連今天早上《新聞聯播》竟改成了“吃播”,讓人驚喜連連,還是上了微博熱搜。


過年,有人感覺年味淡了,有人忍受著孤獨|生活需要一顆透徹的心

可是,面對這到來的熱鬧新年,有人歡喜有人憂。有的人內心早已麻木,感覺年味越來越淡,無所謂過這個節了;也有人不敢打開電視,就怕那過年熱鬧的場面,因為有種生活是越熱鬧越孤單。

過年,在中國就是有這樣的魔力,它調動起了全國十幾億的人神經,讓人體會快樂,也讓人思索生活;讓有的人過得迷茫,也讓有的人越活越透徹……

過年,有人感覺年味淡了,有人忍受著孤獨|生活需要一顆透徹的心


一、過年,“窮”成了不願回家的理由

小張望著銀行卡里的餘額,存款依舊少的可憐,已經工作快三年了。想著當初畢業時的雄心壯志,想著回家要面對親朋詢問和期待的目光。他開始感覺過年充滿著無趣。

周圍的同事幾乎都選擇了不回家過年,因為工資可以三倍,而且也是因為過年正是他們最忙的時候,他們是酒店的餐廳服務員。每年望著餐廳裡熙熙攘攘的人群,工作的忙碌會小張忘記了是在過年,也許這種充實沖淡了小時候過年的期盼。


過年,有人感覺年味淡了,有人忍受著孤獨|生活需要一顆透徹的心


記得工作第一年時,他和家人商量不回去過年了。父親給他微信上回復:“錢夠花嗎?剛工作都會有些不順心,要是缺錢,你就說。我給你打錢,買車票。”

看到信息,小張的眼淚一下子湧了出來,吧嗒吧嗒,幾滴落在了衣服上,呆呆地望著手機足足有五分鐘,他簡單地回了一句:“我挺好的,是因為太忙了。”

也是從這一年開始,他感覺到了自己的改變。自己已經再也不是那個任性的孩子了,自己開始學會體味生活的艱辛,這不能回家的新年,也意味著真正長大的自我。

過年不能回家,但家還是要回的,畢竟有父母的思念在。他選擇了年後錯開時間回家,那樣車票不再難買,人也不再那麼擁擠,而且出行的費用也降低很多,只是過節的氣氛淡了很多,一年年感覺越來越淡。


過年,有人感覺年味淡了,有人忍受著孤獨|生活需要一顆透徹的心


二、親戚間的虛假問候,成了道德綁架;長大了的我們,過年變得越來越心累

現在的生活越來越好了,過年已經再也不是盡情滿足物質需求的年代了。所以大人和孩子,都感覺過年已經沒有那麼渴望了。

平時工作完了,都是宅在家懶得出門。而過年卻要面對拜年熙熙攘攘的親戚,心理還真有些牴觸。親朋間總是有問不完的工資多少、結婚對象什麼樣。也有人攀比著收入,攀比著住房大小。有些人過年聊天,完全成了炫耀時刻,物質豐富起來的今天,有些人的精神越來越空虛了。

所以,聊不了幾句,孩子或者大人就開始抱著手機,寧願衝著手機樂呵呵地笑。留下無奈的老人搖頭嘆息:“這一年年變化太快,我們都老嘍,跟不上形勢嘍。”的確,比起單調的親朋關心的嘮叨聲,手機裡的搞笑和吸睛新聞更顯得有趣很多。過年讓人變得心累。


過年,有人感覺年味淡了,有人忍受著孤獨|生活需要一顆透徹的心


三、過年,讓有的人,感覺越熱鬧,內心越孤單

契科夫說:人輕易得到的東西往往不珍惜。

過年也成了如此。而那些過年時堅守崗位的人,對不能回家過年,卻有著太多的期盼。那些軍人、消防員、醫生護士、堅守崗位的工人,看著電視上熱鬧的過年場景,內心是倍感孤獨的。他們也在心中無數次相盼著,哪一年能回家和家人過一個團圓年呢?

最近熱搜上一個不能回家過年的話題火了,一位山東的媽媽因為孩子沒法回家過年,給孩子郵寄去了餃子原料,還畫了詳細包水餃的教程,引來無數人羨慕,面對這樣的親情也讓人感動的淚奔。


過年,有人感覺年味淡了,有人忍受著孤獨|生活需要一顆透徹的心


收到水餃原料的孩子,看到一個個小麵糰都已經均勻的分好了,只要擀麵杖滾圓就是一張餃子皮,那一盒盒各式的餃子餡鹹淡都已調拌好,而且需要的麵粉和擀麵杖等工具也都備好。面對這一份豪華冷藏的郵寄水餃,孩子心裡溫暖而又心酸,激動地流著淚對朋友說,這是吃過最貴的一次水餃了。


過年,有人感覺年味淡了,有人忍受著孤獨|生活需要一顆透徹的心


母親平時省吃儉用,買菜都講半天價;而現在甘願花費660多元來郵寄這份水餃,無非就是想讓孩子嚐到家的味道。因為他從小喜歡吃水餃,而今年他沒法回去,母親不想讓他太想家。這寄去的是一份母親濃濃的牽掛,也是母親對過年的一份儀式感,過年就是要讓孩子吃上自己包的餃子。

年味從未變淡,變淡只是你的一份心情;過年需要儀式感,生活的儀式感能重新給予我們前行的力量。


過年,有人感覺年味淡了,有人忍受著孤獨|生活需要一顆透徹的心


四、過年是一種生活的儀式感,有著祖先傳承的精神內涵

餘秋雨在《中國文化為何長壽》一文中曾說:世界上各種文明大體分成三大類型,即遊牧文明、航海文明和農耕文明。遊牧文明和航海文明都具有一種天然的侵略性,而農耕文明要完成從春種到秋收的一系列複雜生產程序,必須聚族而居,固守熱土。

華夏子孫因為擁有長江和黃河,所以農耕文明成就了我們的輝煌,那份沉澱而成的“厚土意識”,也成了中華文化的基本素養。所以我們更懂得愛家,也更會想家,對家的眷戀之情也特別濃重。

所以每逢春節,“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成了大家的共識。人們通四面八方,都急切的往“家”趕著,哪怕路上再擠再累,也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過年,有人感覺年味淡了,有人忍受著孤獨|生活需要一顆透徹的心


過年最讓人敬佩的是那些生活再苦、壓力再大,也都滿臉笑容的人,因為他們更懂生活。古人就曾教導我們“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生活總是在不斷變化的,今年生活的不容易,但只要我們能保持一顆樂觀的心,這新的一年,或許將是改運的一年。

“過年”就在這種孕育希望,期盼夢想中開始了。這樣的過年,更像是對生活的一種儀式感,一種寄託希望的儀式。用這種儀式,告誡自己我們從未放棄努力,我們一直在讓生活更好。

大家在新年裡貼上吉祥話的春聯,貼上滿是財寶的年畫,說著滿口的祝福,看龍燈、扭秧歌、放鞭炮,在一片喜氣洋洋中把舊的痛苦沖淡了。


過年,有人感覺年味淡了,有人忍受著孤獨|生活需要一顆透徹的心


五、寫在最後

過年是我們的傳統,但在現在各種洋節的衝擊下,因為它們主題鮮明,反而讓春節在孩子們的心中變得很淡了。春節儀式感的缺失,正是其中原因之一。

家是給我們溫暖的地方,我們在外受苦受累,但一回到家,我們就感覺溫馨。


過年,有人感覺年味淡了,有人忍受著孤獨|生活需要一顆透徹的心


現在快節奏的生活,讓人變得忙碌,好多人只有春節才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所以,在這最溫馨的日子裡,我們為何不放下那些慾望的牽掛,用心去過一個喜氣的春節。

最重要的是,春節讓我們知道了,再多的磨難已是從前,寒冬馬上就要過去,新的春天、新的希望正在眼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