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見機,達人知命”是什麼意思?你怎麼理解?

俊熙俊兮


人類有一種好奇的天性,喜歡瞭解自己一生的命運,擺脫不了預知自己未來的誘惑。人類長期體驗著人在自然生理上有生老病死的同時,也逐漸體驗到在社會生活中,也有著富貴貧賤、吉凶休咎、起伏沉浮的變化。一般來說,經歷越複雜,這種體驗也就越深。命運就是人類世世代代對這種體驗的思考的結晶。

然而何為命運?我們應怎樣對待命運?命運是命和運的總稱。人從受孕到出生會受到交媾時間、天體星光、磁場、電波等因素影響,這些因素決定了一個人的秉性、外形、智商、骨骼、性向,也決定了身體機能和後天環境下生長宜忌,並因此有所謂遺傳、變移、智商高低等先天差別,這就是先天不可改變的命。運是人生軌跡,包涵先天運程和後天運氣,先天運程是先天本質,決定人的生老病死;後天運氣是社會環境和形勢,後天運氣加上先天運程決定了人的窮通禍福。

命是可知的,運是難以把握的,運會受各種因素的干擾和影響。社會發展有必然性,但必然結果的出現卻有許多偶然性。“時勢造英雄”,說的就是社會的偶然性與個人的先天命運的結合(社會的偶然性也是宇宙生命的必然之運),有個人先天命運與後天環境契合的因素。當然,個人的先天之運被後天大運所限制,即使具備先天條件也不可能實現願望。同樣,具備後天環境而沒有先天命運也不會成功。另外,個人與個人之間先天運程相同,後天大運也相同,但家庭背景不同,其取得的成功也存在差別。

我們每個人不能選擇自己出生的時空,也不能從根本上改變自己適合從事那一方面(領域)的天賦,就是說我們對先天命的選擇是有限度的,但我們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儘快找到適合自己天賦發揮的領域,進而努力取得更大成績,我們對後天運的把握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做到的。

唐代王勃“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名句千百年來隨著藤王閣流傳於世間,他在《滕黃閣序》中說:“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王勃運用很多典故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苦悶心情。

王勃死於26歲,死前是處於很長一段時期的逆境之中,甚至曾一度陷於極度的危險和不公正的境地,而起因是其恃才傲物而觸怒了唐高宗李治。他的死一般認為是意外溺水事故,也有人認為是自殺。從“君子見機,達人知命”的語境看,他對人生還充滿希望,期待能有一番作為。

“君子見機”出自《易經·繫辭下》“君子見幾(機)而作。”“達人知命”出自《易經·繫辭上》“樂天知命故不憂。”所以,我們瞭解自己的命運,就能夠上不怨天,下不尤人,隨遇而安,察知生命中的細微徵兆而採取行動案來改善自己的命運。

外國有一個哲學家說,性格決定命運。現在有人說,習慣改變性格,性格決定命運。聽起來很有道理,對於命運來說是不準確的,習慣是教育產生的,只能改變行為。性格也是天生的,性格的改變只能影響你的人際關係,處世方法行事行為,但決定不了未來的命運。知命是為心理上的平衡,奮鬥是為物質的需求,沒有奮鬥天上不會掉餡餅,不知道先天之命和後天運程,奮鬥只能是水中撈月。





廣東閃耀新星


君子能夠看到細微的預兆,通達事理的人知道天命,


胡說八道的一本正經


因為前面說了每個人有不同命運,所以我理解為君子可以看見事物微小的趨勢,通達的人可以知曉命運,卻依然接受,不會過多抱怨。駢文裡面的很多話都只說一半,令人費解。其實我更傾向於另一個版本“君子安貧”,這樣前後文邏輯就非常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