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社會,我們的出路到底在哪裡?


在談論這個話題之前,我認為有必要搞清楚現代社會是怎麼來的,只有知道了過去,才能更理解現在。

人類社會的變遷:從自給自足,到互賴協作

迄今為止,人類社會總共經過了4個時代:

一是原始採集時代,

二是農業時代,

三是工業時代,

四是信息時代。

原始採集社會,可以追溯到大約200萬年前,一直到大約1萬年前左右才結束。

在現代社會,我們的出路到底在哪裡?

農業時代從1萬年前一直延續到近代工業革命的開始。

工業革命則從1765年,由珍妮紡紗機的出現開始拉開序幕。中國的這個時間表有所不同,中國沒有發生過工業革命,而直接從農業社會跳躍進入了信息時代。

我國進入信息時代的時間,跟改革開放的時間大致一致,是30年前開始的。從1946年第一臺計算機誕生算起,美國進入信息時代的時間比中國早了近40年。在這四十年時間裡,中國一直處於戰爭和戰後重建階段,一直到改革開放的開始,中國在各個領域才開始進入高速發展的時期。

在現代社會,我們的出路到底在哪裡?

時代的變遷對每一個人的生活都帶來了非常大的改變。人類在造就時代的同時,時代也在回過頭來,對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造成深刻的影響。

從人類發展的進程來看,我們可以注意到,人類在採集時代經歷的時間最長,整整有幾百萬年的時間,農業時代是1萬年,工業時代經歷了僅200年。信息時代就更短了,只有三五十年的時間。

在採集和農業時代,人類完全可以自給自足,而到了工業時代之後,我們開始越來越多的依靠協作。

價格的變動,從“事不關己”到“息息相關”

在採集時代所有的生活資料都是直接向大自然進行索取,你每一天的工作就是去摘摘果實和野菜,去打打獵,抓抓魚,采采蜂蜜等等。每天可能工作三五個小時,然後剩下的時間,就是跟周圍的人聊聊天,陪陪家人孩子。

到了農業時代,你只要種種地,織織布布,所有的生活資料完全可以自給自足。當然,由於能夠獲得和生產的資料有限,你不一定吃的非常好,穿的特別漂亮。但是,你會比較悠然自得。此時,你吃的糧食是自己種的,穿的衣服是自己做的,房子是自己蓋的,這個時候,物價的漲跌跟你還沒多大關係。

在現代社會,我們的出路到底在哪裡?

不過後來隨著城邦和國家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原本屬於大自然的土地開始屬於某個私人所有,大多數的土地成了少數王公貴族和鄉紳豪強的資產,越來越多的普通人開始沒有土地可耕。隨著人口的增長,這種情況進一步加劇。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成為佃農,或者小手工業者。工業時代來臨後,這些人就成了第一批工人。

近幾十年,中國推動城鎮化進程後,越來越多的農民離開土地,前往大城市,成為工人,這對中國近三十年的飛速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隨著城鎮化的推進,農業時代早已成為過去。由於科技的進步,現代農業已經非常發達,氣候和害蟲對糧食產量的影響已經越來越小,糧食的畝產量越來越高。隨著規模化生產、機械化作業的普及,現在只需要少數人種植糧食,就能滿足全國人口的食用。

在現代社會,我們的出路到底在哪裡?

在過去,我們都知道,所有的人種植糧食都是為了自己吃,那時候的糧食還不是商品。但是到了現在,大多數人都沒有再種植糧食。糧食作為一種重要的商品,開始在市場上普遍流通。

由於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沒有自己的土地,食物的價格對於大家來講,就變得非常脆弱。一旦價格要上漲,你一點辦法都沒有,由於沒有土地,你根本沒有辦法自己去生產這些東西。特別是生活必需品的價格上漲,會對很多人造成生活上的壓力。當然,如果你是社會頂層的精英,這些價格的變動對你毫無影響。

在現代社會,我們的出路到底在哪裡?

最近水果、肉類價格的大幅上漲,相信讓大多數人都感受到了這種壓力。價格的變動,已經跟我們的生活質量息息相關。

城市化帶給我們便捷和忙碌

我有時候會在想,我們人類到底在哪一個時代能生活得更好呢?像現在這樣大家都湧入城市真的是最好的選擇嗎?

我們人類從遠古時代就一直生活在大自然當中,一直到幾千年前才開始有了城市、國家,而一直到近代才開始有更多的人生活在城市裡,特別是最近這幾十年。

比較流行的說法是,在大城市可以產生高效的協作效應,這一點不可否認。今天中國的一二線城市,聚集著大量的高學歷、高能力的人才,當這些人聚集在一起時,無論做什麼,效率都會更高。協作效應,是城市的一個重要的功能。但是它的反面是什麼呢?它沒有任何缺點嗎?當然不是這樣。

在現代社會,我們的出路到底在哪裡?

我們在享受城市帶來的聚集和寫作效應的同時,也在遠離大自然給我們的饋贈——悠然自得的生活。相信沒有幾個生活在大城市的人會告訴你,他的生活很悠閒。一般來說,忙碌是一種常態。我們建造了城市,而城市正在反過來,重新塑造我們的生活。在享受城市高效便捷的同時,我們也承受著忙碌。

現代商業社會產生的幾個重要概念:價值、產品思維、競爭、專業化、差異化

在現代,你同樣需要耕作自己的“土地”,這個“土地”就是你的職業,這個土地上結出來的“果實”,就是你提供的服務或產品。但是它跟農耕時代的種地有一個本質的區別——在農耕時代,你種出來的東西是給自己用的;而在現代,你“種”出來的東西是給別人用的。

這就涉及到“價值”這個概念了——在古代農耕社會,你只需要把自己的地耕作好就可以了,你不需要對任何人有價值。在現代社會呢,你沒有辦法通過工作來自給自足,而必須通過跟別人交換才能獲得收入。

假如你是一個作家,如果沒有人願意購買你的作品,你就會生活的非常艱難,畢竟你的作品沒有辦法自己變成食物或者衣服。因此,你必須要為大多數人創造有價值的東西,只有這樣,你才可能獲得足夠的收入改善生活。你必須更多的關心別人需要什麼,而不是自己喜歡什麼,你只能通過滿足別人,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無疑,現代社會是一個商業社會。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這張巨型商業網中的一員,每一個人都在為別人創造價值:司機為人提供出行服務,作家和老師為人提供知識,藝術家和演員為人提供精神享受,現代農場主為人提供糧食等生活必需品。在這張商業網中,我們通過價值的交換獲得財富。

在現代社會,我們的出路到底在哪裡?

這種情況下就涉及到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叫做產品思維,也就是說我們所有創造出來的東西都是一個產品,而產品是給客戶使用的。

這種建立在交換基礎上的商業網絡,帶來了一個副產品——“競爭”。如果你跟別人提供同樣的產品,別人比你做的更好,那麼你的東西就會一文不值。這跟農業時代有著本質的區別。在農業時代,別人做的好不好跟你一點關係也沒有,我想多吃點,就多種點,不想吃的就不種。現代商業社會,把每一個人都拉進了一張龐大的競爭網絡中。

在現代社會,我們的出路到底在哪裡?

在這個時代,你最好的選擇是,去認真的瞭解別人想要什麼,而你又擅長、熱愛什麼,然後找到一個結合點。你必須選擇一個領域,然後深耕細作,成為這個領域不可替代的專業人士。只有這樣,你才有機會收穫成功。這就是我們的出路。

要實現這一點,做到差異化,避開不必要的競爭是一個關鍵。現代社會的成功,往往建立在差異化上,而非競爭。前面提到的李子柒,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現在很多人迷茫,別人做什麼他也做什麼,是導致競爭激烈的主要原因。而這種競爭帶來的痛苦,反過來又加劇了迷茫。

關於如何做到差異化,我將會在後面的文章中進行論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