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問問自己:我想要的到底是什麼?當目標清晰,選擇自然明瞭


對於一件事情到底要不要去做,最重要的參考信息是,你的終極目標是什麼?這個事情對你達成目標有沒有幫助?

如果它對你有幫助,是個關鍵要素,那麼這個事情肯定是得去做的。

一切圍繞目的進行

最近有朋友問我,他到底需不需要去考一個CFA。他已經30多歲了,他在想,這個時候去學這個東西會不會太晚了呢?特別是,這個考試是全英文的,需要看的資料還特別多,耗時較長。

先簡單說一下什麼是CFA。CFA是"特許金融分析師"(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的簡稱,由美國的特許金融分析師學院(Institute of CFA,ICFA)發起成立,是全球金融界共同認可的一種高端職業資格。

多問問自己:我想要的到底是什麼?當目標清晰,選擇自然明瞭

CFA考試共分為3個等級,每個等級有6本教材,官方教材每本平均600頁。如果只看考試機構出的NOTES——也能通過考試,就稍微好一點,一般有5本,平均在300頁左右。

另外,除了CFA一級每年有兩次的考試,二級和三級每年都只有一次的考試機會。也就是說,如果要三個等級全部拿下來的話,你最快需要一年半,慢的話,可能需要三、五年。

花這麼多時間去考這個證,到底劃不划算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這麼多時間,你如果花在其他地方,是不是會更有價值?時間成本的問題我們不得不考慮。

多問問自己:我想要的到底是什麼?當目標清晰,選擇自然明瞭

我問:"你為什麼想要去考這個東西,它對你到底有什麼價值呢?"

他說他想建立一個系統的投資知識體系。

我又問:"那你建立這個投資知識體系,是為了做什麼呢?"

他回答說,一個呢,是他自己正在做投資這個事,需要用到這些知識。第二是,他想以後做一個投資系列的課程,CFA能夠給他一個比較紮實的基礎。

看起來理由十分充足,但這依然不是一個好回答。

當我們考慮是否要做一件事情的時候,首先要搞清楚自己最終的目的是什麼,其次,搞清楚你要做的這個事情對你實現目標有多大的幫助。

深度分析,抓住事物的決定性力量

我們首先要搞清楚,學習CFA的投資知識體系和去考CFA證書是兩件不同的事情。

擁有CFA的投資知識體系,這個毫無疑問是有必要的。但擁有CFA的知識體系,不代表你一定要去考這個證。

CFA涉及到的知識面非常廣,裡面很多東西可能你根本用不上。比如裡面有不少關於道德層面的知識,這對你提高投資水平毫無幫助。

哪怕學習的內容相同,以實際運用的目的去學,和以考試為目的去學,有時候也是兩件完全不同的事情。

以應用為目的的學習,你最應該做的是,把其中對你有用的知識提煉出來,一邊實踐,一邊思考、學習——請注意這個順序:實踐,思考,學習,而不是反過來。在這個過程中,你需要面對各種不確定因素,還得面對市場對你的各種艱難痛苦的考驗。你需要將知識和實際經驗結合起來,深入思考,構架出自己的、完整的投資體系。

以考試為目的的學習,不存在不確定的因素和各種考驗,你需要了解的不是市場,而是出題考官的用意,以及所涉及到的知識點。這些答案几乎都是現成的,你所需要做的主要工作是記憶。這提升的主要是你的學習能力,而非投資能力。

多問問自己:我想要的到底是什麼?當目標清晰,選擇自然明瞭

對於要開一個投資系列的課程,CFA證書的幫助大不大呢?可能不大。這個要看你將來要推出什麼樣的產品。如果是純知識型的,比如教別人系統的投資知識,那還可以。

如果涉及到實操,那麼證書的價值就沒那麼大了,你的個人能力和實操經驗才是重點。如果你連續5年能夠做到50%的收益,有什麼證書比這個更有說服力?

市場不會因為你有一個CFA,就對你有多麼的看重,這個跟你去公司應聘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在市場當中客戶看的是你的這個產品,到底能不能給他帶來價值。你這個證書可能會讓別人對你第一印象好一點,但它不一定是購買你產品的一個關鍵性的決定力量。

真正決定別人會不會買你的課程,或者聽了之後還願不願意續課的核心,是你的課程本身到底好還是不好,到底有沒有足夠的價值讓別人感到很有吸引力。

所以,從這兩個角度來看,去考這麼一個CFA,它的性價比並不是最高的。無論對於做個人投資,還是對於做投資系列的課程,它都不是關鍵的決定性力量。

多問問自己:我想要的到底是什麼?當目標清晰,選擇自然明瞭

當然,根據CFA這個框架去建立自己的投資知識體系,這個是很有價值的一件事情。畢竟CFA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完善,它的知識結構是非常系統的,也是非常科學的。

至於隨著在實踐中學到的知識越來越多,後面要不要去考這個證,我認為非常有必要,這畢竟能進一步提升市場的認可度。

當目標清晰,選擇自然明瞭

一定要記住是,考證不是我們的目的,學習知識也不是我們的目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做出好的產品才是目的,是決定我們未來的關鍵。

作為一個已經30多歲的人,不要為了考證而去學習,一定要是為了做出一個優質的產品而去學習,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集中在打磨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和產品上。

作為個人,你的核心競爭力是你的認知和能力,最終體現出來的就是你的產品。

在這種情況下,最好的方式是一邊做產品,一邊根據需要去有選擇的學習CFA的知識,看一下哪裡是自己不懂的,是需要補充的,這些地方就作為重點學習。學習的過程,也是產品品質不斷提升的過程。

有了產品,只是一個開始,你還得讓別人知道你的存在,知道你的產品有多好。在當今社會,好酒也怕巷子深。沒有好的宣傳手段,再好的產品都會被淹沒在無窮無盡的信息洪流中,這怎麼辦呢?

多問問自己:我想要的到底是什麼?當目標清晰,選擇自然明瞭

你必須懂得如何營銷。如今,我們可以通過各種自媒體平臺慢慢建立自己的影響力。營銷從一開始就應該進行,這樣等到自己的產品打磨到比較好的時候,就可以開始開售了。當然,起初的產品肯定是不夠完善的,你的營銷能力也是蹩腳的,這都需要你通過不斷的打磨、學習去逐步提升。

所以,從一開始你的用戶一般來說是比較少的,但是隨著你在這個領域的能力越來越強,影響力越來越大,你的用戶也會隨之增長,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一兩年後,或許就會到豐收的時候。

從這裡也可以看到,要想打造出一個成功的產品,要做到的也就這麼兩件事情:

首先,產品本身要好;

第二, 你還得讓全世界知道有這麼一個好東西的存在。

這看似簡單,卻大有文章。不過,有心之人總是能夠做到的。

總之,一切行動都應該圍繞你最終想要做成的事情進行——這也是終局思維的一個具體應用。

多問問自己:我想要的到底是什麼?當目標清晰,選擇自然明瞭

很多人之所以感到迷茫、不知道如何選擇,最核心的問題其實是他們並不確定自己的目的地在哪。一旦目標清晰,對於如何做選擇,就自然變得非常明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