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若英:一路孤独,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张嘉佳说:“我喜欢刘若英,不是她某一个阶段,而是整场花开的过程。”


刘若英五官谈不上美,只是看上去很舒服,感性并知性。眼睛里有一点温暖,也有一点落寞。


我喜欢刘若英,欣赏她,是因为她一路孤独活成自己要想的样子。


刘若英:一路孤独,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2016年的秋天,我在邂逅了刘若英。


由于生活遭遇不幸,我心灰意冷,去书店逛了逛。不经意间,《我敢在你怀里孤独》映入我眼帘,它静静地躺在一个角落。名字吸引了我,再一看作者是刘若英,我毫不犹豫地把它带回家,迫不及待地几乎一口气把它读完。


《我敢在你怀里孤独》写的是刘若英怀孕之后,与卢广仲、陈绮贞、宋冬野、詹仁雄、五月天的石头几位朋友关于独处和相片的对话。对刘若英而言,独处是一种本能,相处才需要练习。对其他人来说,独处有些是自我的选择,性格使然或创作需要;有些是相处的环境下被迫选择。无一例外的是,他们都能接纳孤独,并在享受孤独带来的精彩。


刘若英:一路孤独,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刘若英的孤独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一路走来的历程让孤独融入了她的血液。


两岁时,父母离异,刘若英被寄养在一个远房亲戚家,经常被打骂,祖父母知道后,立马接到身边照料。从那时候起,刘若英就在祖父母家长大。


祖父母家的环境让刘若英适应并爱上了孤独。


家里没有其他的年轻人,更别说其他同龄玩伴。刘若英习惯一个人玩,一个人躺在床上天马行空。很小她就不觉得独自拥有一个房间是不是孤单的事。


开始读书了,每天放学回家,刘若英就自己找有趣的事做。因为年龄代沟,她和唯一能聊天的祖母是选择性地无话不谈,比如分享在学校遇到的人事物。


环境历练了她,让她过早培养了承受力。听到同学说她因为父母离婚好可怜的话,她却从未因此而苦,而是安慰自己“我比其他人幸福”。


这样的童年,让刘若英细腻、敏感和期待。


刘若英:一路孤独,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高中毕业后,刘若英听从祖母的安排,一个人到了美国洛杉矶读大学,因为姑姑在洛杉矶。她并不是从台湾直飞美国,而是自己安排了一趟旅行,中途在夏威夷停留三天。16岁的她已经很有主意了。


姑姑一家对刘若英很照顾,但是她还是出去租房子一个人住,开始独居生活。


大学毕业回到台湾,理所当然回到祖父母家。没过几天,她就以创作为借口在隔壁巷子租了房子住,如愿过上了独居生活。


偶尔难过的时候,刘若英极少找人诉苦,因为她认为即使那样对于消除苦恼一点帮助也没有。而且,她预计他人给的建议要么是她做不到哪怕做了也没有用。倒不如跟自己对话,找一个方式把心里的苦将它静静埋葬。然后,一个人重新开始面对下一秒的生活。


刘若英的内心就是这样强大起来的。她喜欢独居的生活,习惯一切自己做主。


刘若英兜兜转转,最终嫁给了爱情。婚后,丈夫尊重她的喜好,家里有她独立的书房。同在一个屋檐下的他们是这样相处的:“一进门,我先生往右走,我往左,我们共同的空间是中间交会的厨房与餐厅,他在他的空间做事、说话,我是完全听不到的,反之亦然。”


比如,她和她丈夫同在一个时间出门,却到不同的电影院看各自相看的电影。


再比如,丈夫平时自己去朋友家,刘若英不会跟他去,也不会打电话打扰丈夫,该睡觉时就睡觉。


刘若英视他们这样的相处是最高境界。


刘若英:一路孤独,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一路孤独的刘若英,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集歌手、演员、导演、词曲创作者于一身,还写作出书。“因为保有你,我感觉幸福;同时保有我自己,所以能安心自由。”刘若英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和冲刷,有更多的收敛,也有更多的温暖和活力。不矫情,内在坚强;不尖锐,不慌张,不恐惧,这就是奶茶的经典和醇香。


刘若英:一路孤独,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生为女人,大多都是孤独的,但不必排斥和抗拒孤独。


有人说过,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热爱孤独,那他也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也有人说过,孤独藏有巨大的精神力量,找到它你就可以脱胎换骨。


让我们在孤独中感悟与成长,在孤独中获得鲜活的力量与丰满。与孤独对话并拥抱孤独,这也是生命的必然姿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