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福號”艦長為何被特朗普“狠批”?

 原標題:“羅斯福號”艦長為何被特朗普“狠批”? |新京報快評

  “我認為他做的事,寫一封信,真是太糟糕了。這不是文學課。這是一艘擁有核動力大型艦船的艦長。”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4月4日的白宮例行簡報會上,如此評價已被解職的“羅斯福”號航母艦長克洛澤爾。因為越來越多的船員感染新冠病毒,他此前曾緊急寫信請求美國海軍立即採取行動、允許船員儘快下船隔離。

  但是,他的這一“求援”被美軍高層拒絕,而且因其“判斷失誤”被五角大樓解除指揮職務。

  對於將克洛澤爾解職,美國海軍代理部長莫德利坦言,這是個非常艱難的決定,但是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還是支持了莫德利的決定。

  克洛澤爾的這些建議本沒什麼不妥

  在求助信裡,克洛澤爾認為,現在並不是戰時狀態,因此應該讓艦上百分之九十的官兵下艦進行檢測和隔離,此後,美國的疾控部門對航母進行全面的消殺。

  疫情暴發之後,各國形成的共識就是公開透明,在疫情面前,誠實也是一劑藥方。因此,從疫情防控以及艦上官兵個體的生命安全來說,克洛澤爾的這些建議並沒有什麼不妥,甚至是非常有建設性的。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後,有幾艘郵輪也出現了疫情,由於沒有快速下船進行檢測和隔離,病毒在船上快速傳播。

  也就是說,如果不採取措施,羅斯福號航母也可能會重蹈覆轍,多數官兵感染,導致的結果必然是戰鬥力折損。而作為航母上最重要的資產之一,一些船員甚至有可能死去,這無疑是巨大的損失。

  這也是克洛澤爾被解職後,在下艦前收穫艦上官兵“英雄般”歡送的原因。

  此外,克洛澤爾在美國民間也收穫了不少同情和好評。在一個請願網站上,不少民眾自發組織和參加了“讓克洛澤爾復職”的聯署活動。

  越級報告、向外界透露軍事消息是大忌

  但是,作為航母的指揮官,作為美國軍事機器的重要一環,克洛澤爾一封求助信雖然閃耀著人性的光輝,卻不僅完全暴露了疫情在航母上的傳播情況,還將航母疫情防控的困境都公之於眾。

  首先,克洛澤爾有洩露軍事秘密之嫌。

  莫德利甚至表示,自己讀到求助信是在《舊金山紀事報》上。對此,他雖然沒有明確說克洛澤爾洩密,但是他認為克洛澤爾並沒有按照規定,向軍方高層通報。

  其次,克洛澤爾判斷失誤。

  “我們並不在戰時,水手們沒有必要這樣死去”,克洛澤爾的這番話顯然頗為不妥。目前當然不是處於戰爭時期,但是美國航母艦隊在很大程度上是威懾性的力量,是戰略存在。甚至,就在近期,羅斯福號還在西太平洋地區進行了聯合軍事演習。

  美國有十幾艘航母,每艘航母都有自己的任務,就像在足球場上有11個人,各司其職,一人被罰下場之後,影響大不大?

  越級報告、向外界透露軍事消息,這是大忌,當然觸碰了五角大樓的底線。

  對解職克洛澤爾兩黨存在分歧

  在美國大選季節,克洛澤爾被解職也與選舉政治攪和到一起了。

  對於他的行為,特朗普評價說,一艘擁有核動力大型艦船的艦長,寫了長達5頁的信,弄得到處都是,這“很糟糕、不合適”。

  不過,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抨擊特朗普政府將克洛澤爾解職是“非常糟糕的判斷”。

  眾議院軍事委員會的一些民主黨高層在一份聲明中說,雖然克洛澤爾沒有聽從指揮,但是在航母官兵面臨新冠病毒的危機時刻,將他解職是不穩定的舉動,威脅到艦隊的戰備狀態。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即便如此,克洛澤爾不聽指揮——在這一點上,兩黨顯然已經形成基本共識。

  作為美國軍事威懾體系的一環,克洛澤爾解職事件,並不會從根本上改變美國航母在太平洋地區的行動。美國軍方為了確保其軍事存在和威懾,或許還將加強在西太平洋地區的軍事部署。

  克洛澤爾解職或許已塵埃落定,然而問題並未根本解決。從3月24日3人確診,到4月4號,短短十幾天的時間,羅斯福號確診人數已達155人——如何真正防控航母上的疫情,恐怕才是真正考驗美國軍方的“燙手山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