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淑敏:拒絕是一種權利,學會說“不”,是每個孩子的必修課

(閱讀全文大概需要2分鐘)

西安某中學的一名初三學生,因為被班主任帶去強行剃了光頭,心生委屈,跳樓死亡。

畢淑敏:拒絕是一種權利,學會說“不”,是每個孩子的必修課

對於這場少年跳樓悲劇,網友們議論紛紛:

畢淑敏:拒絕是一種權利,學會說“不”,是每個孩子的必修課

@王先僧要做個好醫生:請問,老師有什麼權利帶孩子去剃光頭?

@不是一般寶寶:我也覺得應該等警方結果。只因為剃頭問題孩子就跳樓,不太符合邏輯。我感覺剃頭只是一個說法,青春期心理才是老師、家長關注的重點,而且現在都太注重成績了。

@蘿莉的晴天控:現在有的學生皮得不行,心理又很脆弱。動不動鬧自殺,老師也很絕望啊。

@我是一個小辰米 :這事難說誰對誰錯,不是所有家長都有那麼好的能力去教育引導好孩子,也不是所有老師都可以循循善誘地尊重孩子。

我想很多父母可能都對管孩子的尺度和力度有過類似的疑惑:

管得多了,擔心妨礙了孩子個性的發展,害怕孩子會不獨立甚至可能走極端。

管得少了,擔心孩子的壞習慣就此養成。

害怕孩子以後會在社會上處處碰壁,甚至影響整個人生。

周國平說:“和孩子相處,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尊重孩子。

從根本上說,這就是把孩子看作為一個靈魂,一個有自己獨立人格的個體。”

然而在幾千年的聽話教育的影響下,有部分家長和老師並沒做到尊重孩子。


畢淑敏:拒絕是一種權利,學會說“不”,是每個孩子的必修課


鼓勵孩子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在網上看到這麼一件事:有一位媽媽帶著兒子在外面玩沙子,突然一個小孩拿著鏟子過來,要和她家的兒子交換鏟子。她兒子沒有明確的表示,既沒說“好”,也沒說“不可以”,但是從表情上可以看得出來是明顯是不願意的。這時候小孩的姥姥過來說,“你是哥哥,讓給弟弟玩會。”這位媽媽也覺得應該讓孩子學會分享,就在一邊勸著兒子與弟弟交換鏟子,可是兒子還是一直低頭不語,表示不願意。

我們大多數人平時教育孩子,只告訴孩子“謙讓與風度”,但是卻沒有告訴孩子“拒絕也是每個人應有的權利。”不敢拒絕而去迎合一些無關緊要的人,最終傷害最深的是我們身邊最親近的人;而大聲說“不”,真正的受益者是自己。

真正愛我們的人,會尊重我們,不會讓我們為難。所以我們應該和孩子說,要敢於拒絕,不要害怕拒絕,你並不會因為拒絕而不被人他人所愛。

教會孩子正確拒絕

1.教孩子禮貌地表達拒絕很重要

當決定拒絕時,可以先站在對方角度。

“我明白你的意思”然後再接“但是”,表達自己的拒絕時,一定要清晰,直接,具體。

禮貌的拒絕,原則是不要讓對方感覺到難堪和不尊重。

想讓孩子的人生“不憋屈”,從教他捍衛“界限感”開始。

2.讓孩子明白,拒絕別人和被別人拒絕是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別人也有自己的選擇,如果被拒絕了,也是很常見的事情,並沒有什麼對錯之分,要坦然接受。被他人拒絕後的心情,可能有點小糟糕,但是我們會想新的方法去替代壞心情,而不是真的去怨恨那個人。

孩子的成長,是從懂得拒絕開始的,如果我們不讓孩子懂得自己擁有拒絕的權利,那麼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在限制他們的成長。其實很多時候,美好不一定是從接受開始的,而是拒絕。

我們沒有必要取悅每一個人,那樣反而會丟失了自我。

人永遠不可能讓所有的人都開心,禮貌的同時活出自我,才是最爽的事情。



本文由輕鬆早教提供,早教我們是專業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