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個字,是對男孩最深的傷害

無意間,看了胡軍的一個訪談視頻,他談到在養育男孩上的一個觀點:

按照自己心目中的男子漢去塑造兒子,絕不允許他嬌氣,這樣做是自私的,不對的。

非常棒的一句話。

不用世俗的眼光去定義男孩子,不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兒子身上。

允許孩子脆弱,才是一個父母真正的智慧。

不過,在視頻中,他也坦言,自己在對待兒子的教育上曾經犯過錯誤。

這三個字,是對男孩最深的傷害


他是一個“女兒控”,平時對女兒疼愛有加,溫柔呵護。

但在兒子面前,他卻是一個粗暴的父親。

生活中,他主張“男子漢”精神,兒子哭了,就會遭到嚴厲的訓斥,導致了他和兒子之間很多的問題。

兒子在他面前變得不愛笑,總是一副“冷酷”的模樣。

而且每次看見他,都會躲得遠遠的,不和他親近。

直到後來一次家庭會議,妻子和女兒指出,他和兒子的矛盾,完全是因為他從來沒有從兒子的角度考慮,只是一味地強調“你是個男子漢,就要有男孩的樣子。”

很多男孩被貼上“男子漢”的標籤,不能哭,也不能脆弱,一定要堅強。

這是很多父母都容易踩的坑。

這種帶著偏見的教育,其實並不能養出真正的男子漢。

這三個字,是對男孩最深的傷害


過度的“男子漢”教育

會讓男孩變得脆弱

紀錄片《面具之內》採訪了各個族裔、各個年齡層階段的男性,詢問他們關於“活得像個男子漢”的看法,很多人看著看著就哭了。

那些被貼上“男子漢”標籤的男孩,大多不快樂。

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叫喬伊的棒球教練。

小時候,父親覺得他不夠男人,把他帶到地下室教他打拳擊。

父親還在一旁說,“要像個男人;別感情用事;停止流淚。”

“不夠男人”這句話,讓他有一種深深的恥辱。

於是,他為了擺脫這種枷鎖,參加了一項美國人認為最爺們兒的運動——橄欖球。

他帶上頭盔,把最真實的自己隱藏起來,努力把自己鍛鍊成為一個世俗眼光中的男子漢。

最終,他成為了典型的男子漢,但他仍然忘記不了小時候可以隨便哭泣的自己。

這三個字,是對男孩最深的傷害


“你是個男子漢”聽起來像是鼓勵,但其實,它更像是一種需求,一種壓力。

背上這副隱形的枷鎖,不知不覺中,鎖住了大多數男孩的絕望。

有科學家研究表明,在兒童時期,男孩比女孩更敏感脆弱,也更容易得抑鬱症。

因為男孩體內的“睪丸素”,在他四歲左右開始激增,常常表現為情緒激動,他們更容易用最容易和極端的方式表達出來。

哭鬧,是最直接的一種表達方式。

如果一味地強調“男子漢要堅強”,是堵住了情緒的出口,會讓孩子的情緒積壓在心裡,得不到釋放。

盲目的堅強教育,只會使男孩越來越脆弱。

這三個字,是對男孩最深的傷害


真正的男子漢,從不害怕失敗

有一句話說得特別好:真正勇敢的人,不是不哭泣,而是哭過之後能擦掉眼淚繼續奔跑的人。

誠然,對於一個男孩子來說,擁有堅韌不拔的品質,是成功路上必不可少的力量。

但真正的男子漢,是在經歷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之後,依然努力站起來。

之前,在微博上看到一個視頻:

這三個字,是對男孩最深的傷害


一個小男孩正在練習手擊木板,剛開始一副架勢十足的樣子。

但是隻要手快接觸木板時,他就退縮。

教練告訴他:“你感覺很疼時,就要盡全力克服它,不然它將會成為你生活中任何的阻礙。”

但男孩依然無法突破自己,還難過地哭了起來。

教練半跪著身子安撫他:“男孩子可以哭,但是你要告訴我為什麼?”

男孩哭著說:“因為我覺得手擊木板太難了。”

教練鼓勵他:“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很難,但你要化情緒為力量,內心要比拳頭更強大。”

在教練的鼓勵下,男孩試著勇敢面對失敗。

最後,男孩擦乾眼淚,鼓起勇氣,大吼一聲,成功將木板擊穿,大家都為他歡呼鼓掌。

相信這個小男孩,在未來的人生路上,面對困難時,也定能一次次堅持下去,獲得最終的勝利。

巴頓將軍曾經說過: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誌,不是看他登上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彈力。

這三個字,是對男孩最深的傷害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見挫折,會遇見困難。

而作為父母,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教會孩子“觸底反彈”的力量,讓他在每一次跌倒之後,依然能夠勇敢地站起來。

身為男孩,他的學識,眼界和人品固然重要,然而決定一個人能走多遠的,是他能不能獨自應對未來的挑戰。

這才是父母教育的最終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