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空雨,所謂自然氣息也許盡是生命記憶

青山空雨,所謂自然氣息也許盡是生命記憶

青山空雨,所謂自然氣息也許盡是生命記憶

春夏森林之雨,令人感受千萬年自然翻騰,無數生命經過,這些生命不會被遺忘,最終被自然所記錄,化作落葉化作氣息,如本文所言,“無論是喬木還是柔軟的草葉,在這裡經歷過萬年,如果它們與我們相遇,一定有某種道理。現在我的口裡還留有薤菜香軟膩滑的氣息,那些植物生長的神秘氣息和濃密陰影,有如穿過大地的深邃甬道,抵達生命的秘境。在生命盡情狂歡過後,一株草,連同一棵樹龐大的影子,將帶往各處,繼續呼吸。”

(本文原發於本報2018年1月,原標題《鼓嶺遇雨》)

那些冬天也被植物糾纏的山野,籠罩在黧鉛色的天空下。寒意是從雨霧中升起的,通過古老的街道和房屋、石板路,這些越來越黯淡的景物,又通過冷雨聚集在一起。深埋在時間厚壤下的記憶,那些人,那些古人和洋人——番仔,在雨中,他們會時常出現在閃著冷冽光芒的街道上,彳亍遊蕩。他們,古老的人,彷彿有最後一個堅守者,一個番仔,執著地,打著洋傘,皮鞋發出被雨水浸過的沉悶槖槖聲。他剛從大清五個夏季郵局之一的鼓嶺郵局出來,給遙遠的親人發過一封信。貼上大龍郵票,有沉重的郵戳在信封上奮力一跺的聲音,他在鼓嶺生活的信息便傳送到大洋的另一端。他踅了個彎到郵局背後的古街,用地道的福州話點了一碗放有嶺上薤菜的海鮮鍋邊,與店裡的山民食客們聊天。然後,他買了挑擔賣菜的幾把水靈靈的青菜,還有牛肉,有香草——那是燉牛肉必放的。這種鼓嶺生長的草,會把沉醉的香味留在味蕾上、夢境裡。那些低於街面房頂的黑瓦和蓄水的石槽,都在雨中頑強呈現。他孤獨地走過田陌、水井、墳、荒地,走近石砌的屋子,百葉窗在風中啪噠作響。簷廊上,一杯咖啡已經冷凝。溪水正在流動,溪上的大石圓墩墩的。

青山空雨,所谓自然气息也许尽是生命记忆

那些乾淨的石牆,經過了一百年,依然百毒不侵,連青苔都沒有感染星塵,它們的自淨能力太強大太神奇。也許到了半夜,它會悄悄撣掉身上的塵土和苔蘚,挺著貞潔乾淨的胸,拗著脖子,站在這風雨如磐的時間裡。

開始蒸騰起來的市聲在一個山嶺上,在曾經虎躥狼行、古木參天也雞鳴狗吠的村落。千年紫杉橫臥的虯枝像巨大的鋼柵顯示著它們的軀幹。井壁上長滿蕨類的水井臺上,光滑的井圈剛被那個番仔汲水的繩子摩擦過。番仔在這兒有幾百人,像候鳥一樣,等五月天氣轉熱後就會準時出現在這裡。他們大興土木,嘯聚山林,興辦教育,傳播宗教,免費治病。他們打網球、游泳、跳舞、賽馬,也同時端著獵槍,射殺山獸,在他們打死的斑斕大虎面前吹著滾燙的槍口擺pose。

殺老虎的美國牧師柯志仁,他還射殺過豹子和豺狼。他的槍和那隻擱放死虎的凳子連同他自己,都不知所終。他們欣賞自然,扼殺自然,行為古怪。但他們優雅的生活透過幽冷空寂的石屋,使我們能看到精製瓷器的碎片、門的銅手柄、地板小心翼翼的紋路、沐風且私密的百葉窗、寬大舒適的石階和設計精巧的地下室、通風口……

青山空雨,所谓自然气息也许尽是生命记忆

通過石階凹陷磨損的部分,我想象著夏日清涼中那些在雨霧裡撕扯的身影,他們走在宋代鋪就的南洋官路上,在石磴道上,抬著“竹篼”的褐衣亂頭的篼工,吱呀的竹槓刺出霧靄,沉重的喘息與白霧匯在一起,在迂迴曲折的街巷逶迤移動……前面是什麼?是賣油條、油餅、老鴨湯粉的小吃店。民宿。雜貨店。雜貨店門口擺有一溜小攤,塑料籃裡有鼓嶺生長的香草、人參菜和天門冬。香草燉雞鴨魚肉,是一些風乾的藤葉,有著植物特有的香味,一元一捆,自己投幣。錢投在一個空的剪口的油壺內,全憑良心。這是老街一百年的規矩,菜放門前,投幣自取,決無貪小便宜者。當年郁達夫和廬隱都來過這裡,吃著村民的酒,睡著村民的床,也沉醉於此地的鄉風人情,享受著仙境般的桃源生活。廬隱說:“若能終老於此,可算是人間第一幸福人。”那個發現鼓嶺的美國牧師伍丁應該是首先發現了這兒天境般的鄉情才流連於此……

青山空雨,所谓自然气息也许尽是生命记忆

此刻的雨霧依然帶著一點黛藍,好像暮色早臨。行人全無,門口的對聯亮著唯一的紅。但角落裡的野茅、竹叢和梅花都在頑強生長,梅已打苞。往四下望去,松林和深厚的山體陰影將視線隱去,那些造型各異的石頭屋,古堡一樣蹲在蜃景中。在迷濛深處漂浮的屋脊與院牆,全像是用巨石鑿的,像擱在曠野的怪獸,在綿延的青煙中忍受風雨和寒冷的刮削,它們殘存的身影是冬天黑色的慰藉。

那個在石頭上鑿出的游泳池,是浪漫主義的傑作。這個巨大的空間,像是一場舞會過後的枯寂空寞,盛滿了特別傷感和別離的殘液,落葉成為信物。我們坐在池畔的椅子上抽菸。隔著桌子,關仁山給我們敬菸點火,火光帶來的絲絲溫暖慢慢滲入身體,彷彿在勸說我們忍耐和勿言。煙在燒,風很硬,我們在寒冷中吸著煙。當年更衣的屋子成為了茶室,有電暖器和熱氣騰騰的茶水。電暖器照著桌上喝茶的器皿和套絨的椅背,泛著歸家的紅光。可是我們還是不願進屋,我們這些人,依然坐在洋人們夏天泳裝坐過的地方,望著空闊枯竭的泳池,像坐在落葉荒寺前。山坡密匝匝的松林裡,似還有別墅的廢墟,在那兒半露著它們的哀傷。風動山岡,一陣陣的濃霧從山上翻滾過來,像是天瀑,使得這疏肅的季節,我們無論如何都無法逾越某種悲傷的意緒,各自想著那些與我們無關卻深深觸動我們的事情,內心空落茫然,莫名惆悵。

挖掘的石池,堆砌的石壁,在建造之初就似乎想到了它們的結局,隔絕了時光的溫馨撫摸。蘆花飄飄,凍雨霖霖,那些已經離棄的身影,像孤魂野鬼,漂浮在異國的荒野,或散落在破碎的回憶中。

奇異的失去主人的石屋,它們的內部是我不願意走進的,好像你前行一步,就是與某個孤魂匯合,看他手擎油燈,從百葉窗透出的幽幽光線裡,那被石頭潮溼的反光勾勒的臉,在一瞬間,又嵌進石壁,一陣淡墨洇開,變成了舊時的鏡框和水漬。

在萬國公益社高大的擋風牆外,當地人指給我看紀念郁達夫的鶴歸亭,在那兒,是農曆清明,他曾在村民自釀的酒中醉過,並酒後吐真言說:“魂若有靈,我總必再擇一個清明的節日,化鶴重來一次。”更遠處是東海,有一條通往連江縣的路,但我們看到的依然是無邊起伏在細雨中的山嶺。

大夢書屋的出現是一個小小意外。也許它就是志書上記載的商務印書館或者開明書局的前身——我願意這樣想。就像在無人荒郊遇到一個妖冶女子,有前世的氣息。這座靈異的書樓,在冷雨清寂中獨自優雅,也可以是一座書的教堂。是誰將那麼有水準的書搬運至此,在門外的野雲與寒風灌進來時,那些書,文史哲,都是精心挑選上山的。闊大,幽深,還有著書樓的美妙幽暗,彷彿偷蓄著隨時可能失去的整個人類的智慧,讓一個探秘者發現這兒滿地寶藏。還是石屋,是一個石頭壘砌的庫室。

青山空雨,所谓自然气息也许尽是生命记忆

大夢書屋

那些深刻的、在歷史星空中閃亮的文字,靜靜地擺放在這裡,因為潮溼,翻動書頁的聲音喑啞而低細。雲霧一團團湧進,縈繞在書架和走廊裡,你忍不住有想要挺身而出保護這些古老而脆弱的書籍的念頭,怕它們在如此的嚴寒中衰老和死去。再新的書在這裡,都像是一件古物,蒙上了羊皮封面,裡面畫著通往奇境的地圖。它們如此幽寂,簡直像在暗夜裡搖曳的寺火。我們在迂曲的書架中穿梭,尋覓,腳步輕輕地邁上樓梯,進入二樓,繼續尋找,看書,靜坐,在窗口向外張望。紹武、躍文、馬原、我,我們搭著肩,一張被夏無雙小朋友拍攝的照片成為那個冬日書屋中精靈般的亮點。我們在書樓聽雨。我們在窗口看山。那漸漸爬升的石磴道上,隱隱傳來當年番仔們的賽馬聲,馬蹄敲打著石頭。蹄聲遠逝,雲霧繚繞,寒風吹徹。這清簡浩大的涼意,在白鷺與雲霧沆瀣一氣的野嶺,適合我們在此樓遠眺。

青山空雨,所谓自然气息也许尽是生命记忆

鼓嶺最值得敬仰的景物是那棵有著1300年曆史的紫杉樹,在濃林如墨的時代,它只是其中的一棵,以它的體位佔據寵大時空的樹,枝椏氾濫,掙扎在微亮的雨中。“谷暗山尤靜,林昏地愈明。”在那“如擘絮飄揚,如突煙滃湧”的鼓嶺濃霧中,虎闞狼嗥的陣勢敲擊得群山嗡嗡直響,那種被群山擲下的空曠和時間,變得如此遼闊蒼茫,它的挾風的厚重與神秘,幾乎覆蓋了一座山嶺的歷史。只有它才有資格與時間對峙,充當證人。想到與東海澎湃一樣的字眼,那曾經連綿起伏、莽莽蒼蒼的紫杉叢林,奔跑過多少珍禽異獸,它們美麗的羽毛和花紋,它們強健的蹄爪和骨骼,它們的吼聲,賦予了多少生命的壯美,每個夜晚的森林騷潮聲,與那些靈獸同在。可這棵樹,老樹,它太老,太孤獨,簡直像神一樣,這是多麼可悲的現實。寒冬來臨,它吞嚥著擾人的雨霧,鼓嶺的山川在它眼裡緩緩移動。生命太久之後的寂靜是一場苦刑,那些曾經一起磅礴流淌的吼聲,消失在了大地深處。激越的傾訴,兇猛的搖撼和錐心的疼痛,漫漶成無邊無際的悲劇。好在,在宜夏別墅門口,我又看到了兩棵千年紫杉,無奈它們離得很遠。孤獨是永久存在的理由。孤獨有著聖像般的莊嚴。

這一棵樹,和這幾棵樹,有如鼓嶺的沉重鼓槌,它們引而不發,永遠只為洶湧欲狂的激情做一個姿勢。

那天的雨,我又想起在吃飯過後,被馬原索去的一蔸薤菜,青翠可人,它將被馬原帶去栽種在西雙版納的南糯山。無論是喬木還是柔軟的草葉,在這裡經歷過萬年,如果它們與我們相遇,一定有某種道理。現在我的口裡還留有薤菜香軟膩滑的氣息,那些植物生長的神秘氣息和濃密陰影,有如穿過大地的深邃甬道,抵達生命的秘境。在生命盡情狂歡過後,一株草,連同一棵樹龐大的影子,將帶往各處,繼續呼吸。

配圖:攝圖網

青山空雨,所谓自然气息也许尽是生命记忆

新年文創季

青山空雨,所谓自然气息也许尽是生命记忆青山空雨,所谓自然气息也许尽是生命记忆
青山空雨,所谓自然气息也许尽是生命记忆青山空雨,所谓自然气息也许尽是生命记忆
青山空雨,所谓自然气息也许尽是生命记忆

郵發代號:3-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