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浪漫主義鼻祖,謫仙人屈原

公元前278年,秦軍鐵騎攻破了楚國郢城,也踏碎了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的赤誠之心。農曆五月初五,屈原俯身跳入汨羅江,這便是端午的來由。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浪漫主義鼻祖,謫仙人屈原

事實上,屈原不僅僅有著一腔熱血,還有著無與倫比的才華與抱負。浪漫主義的文學傳統便是屈原所開創,“楚辭”的詩歌形式影響深遠,“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的“香草美人”比興意象為後世提供了借鑑,浪漫主義的謫仙人李白便是屈原此後的繼承人。

李白曾言:“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屈原的風采即使是李白也是敬佩有加,評價道:“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日月當空的風姿是謫仙人們的共通點。大文豪蘇東坡也曾言:“吾文終其身企慕而不能及萬一者,惟屈子一人耳”,如此屈原叫人如何不敬仰敬愛!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浪漫主義鼻祖,謫仙人屈原

屈原生活於戰國中後期,是楚國王族的一份子,可以說家國乃“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一時期,有野心併吞天下的諸國都進行了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變法,不變即意味著“落後捱打”,因此楚國前有吳起變法、後有屈原變法,而國內強大舊貴族是失敗的共同點。重用賢能、聯齊抗秦等施政綱領的草擬,而強大變革即意味著“利益蛋糕”重新劃分,自然舊貴族強烈反對。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浪漫主義鼻祖,謫仙人屈原

此後,小人“黨人”獻媚進讒,懷王“靈脩”貶謫疏遠了屈原,變法之事中途夭折。由漢北重返廟堂,新舊王更替,頃襄王更是無能昏怠,屈原再次放逐江南。也就是在此時,秦將白起奪取楚國都城郢城(湖北荊州),迫使遷都陳都(河南淮陽),絕望的屈原縱身一躍完全了理想的升格

似乎千古名篇都誕生於艱難困苦之中,屈原在流放之途愛國熱忱之心與報國無門的哀怨有機的結合,一生創下了《離騷》、《天問》、《九章》、《遠遊》、《卜居》、《漁父》等。《離騷》浪漫主義表現手法與賦比興修辭藝術開創了“騷體”詩歌,《楚辭》、《詩經·國風》並稱 “風騷”。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浪漫主義鼻祖,謫仙人屈原

以下以屈原《漁父》篇的故事做一下本文結語:

《楚辭·漁父》中屈原曾說:“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漁父答道:“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漁父自然是虛構的人物,而這也是屈原內心的掙扎,不難看出屈原內心其實早就清楚明白,只是不願同流合汙堅持理想,最終選擇了投汨羅江以全家國理想。漁父之言,即滄浪水清則用來洗刷帽纓,滄浪水濁則用來沖洗腳丫,水濁水清各有它的道理。水清為清廉盛世,水濁則為亂世風雲,想要活的自在無憂就要調整自身心態。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浪漫主義鼻祖,謫仙人屈原

其實,漁父之言也有道理,世俗之人能夠生存下來便值得慶幸,是審時度勢的入世警言。事實上,堅持個人理想與隨波逐流的道理屈原皆清清楚楚,不然也寫不來這樣的詩句。正是因為屈原明白了堅守的不易而仍舊做自己,才令我們感受到他的個人光輝,這便是“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著”的昇華,是“雖九死其猶未悔”的信念。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浪漫主義鼻祖,謫仙人屈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