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對玉石的原始崇拜

人類和動物重要的區別就是人類率先使用了工具,而這個工具就是—石器,在舊石器時代不需要打磨,但到了新石器時代的石器是經過打磨的,這在人類史上是一次重要文明飛躍。

早期的石器就是用來砸、切割,用來狩獵和割肉的,但是割起來費勁呀,某天人類突然發現薄的石器割肉很方便,這時候他會想原來用的石器能不能變薄呢?他就開始想辦法,最後發現通過在另外一塊石頭上摩擦可以把石器變薄。人類生活中出現磨製石器,這時候又發現磨製的石器不但切割方便,而且美觀漂亮。原始人類對這種磨製的石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種東西不光使用方便而且視覺中衝擊力也很強,這在精神上也是產生了最原始的需求,這時候原石人類就開始追求這種磨製石器了,這一追就是開啟了人類對玉石原始追求。

早期的人類認為只要是美麗的石頭,都可以稱之為玉石,所以後來有了女媧補天的傳說,用什麼補天呢?用的是五彩神石,因為有顏色的石頭漂亮美觀(這裡插一句呀,孫悟空是從哪裡出來的呢,就是從一塊仙石裡蹦出來的,而這塊仙石會不會就是玉石呢?中國人對於玉石的崇拜已經深入骨髓,我個人覺得孫悟空之所以從仙石裡誕生,這點和玉石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玉器的繁榮主要是精神層面上的,人類從使用磨製石器到後來發現它的美,在到發現有顏色的石頭更漂亮,這就是從物質上的追求轉而向精神上的追求的過程。

人類早期對自然現象是害怕的,比如打雷閃電颳大風,看到動物被雷劈死害怕,樹木因為雷劈著火害怕,這時候突然發現手裡抓著磨製好的石器,或是鵝卵石之類沒有稜角的東西,心理會好受一些。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手裡的這塊石頭還有這極大的精神作用,於是就誕生了玉石可以通神,產生了玉石早期的原始崇拜。

玉石崇拜最有代表性的當屬北方的紅山文化和南方的良渚文化,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地處中國的南北兩端,而在這兩種文化的玉器上,都有原始的圖騰,這也是早期的圖騰崇拜。每個部落裡都有自己的巫師,而巫師是可以通神的,巫師怎麼通神呢,就是通過精美玉器來和神、上天溝通。

紅山文化位於內蒙古赤峰市,赤就是紅,峰就是山,所以紅山文化在赤峰,紅山文化的發現很有意思,好像冥冥中自有註定。1908年一個日本人發現了紅山文化,而這個日本人的名字很有意思叫鳥居龍藏,意思就是有鳥居住和龍藏著的地方,而紅山文化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鳥和龍的造型,這紅山文化是不是就是等著這個日本人來發現。

紅山文化的玉器主要以鳥獸為代表,鳥就是鷹,獸是豬,也叫玉豬龍,這種器物嘴像豬,身體像龍,因為豬在古代社會是家中的重要財產,家字的下半部就是豬的意思(因為豬的繁殖能力特別強,象徵人丁興旺)。還有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國神獸-C型龍,有兩種說法: C型龍早期受到馬的影響,因為它的毛和嘴像是奔跑著的馬,另一種說法是像鱷魚。像馬還好理解,因為北方有馬,但像鱷魚就很難解釋,難道當年在北方有鱷魚嗎不成?C型龍中間有個孔洞,是用來懸掛祭祀之用。

中國人對玉石的原始崇拜

C型龍

中國人對玉石的原始崇拜

玉豬龍

中國人對玉石的原始崇拜

紅山文化的玉器大部分都帶有孔洞,大小適中,方便人們佩戴在身上,保平安,是心靈的慰藉和原始崇拜,同時也是身份的象徵。除了C型龍,因為它比較大、比較重,佩戴起來不方便,所以應該是掛在空中祭祀用。這也決定了龍在當時人們心目的中至高地位。

良渚文化發現於1936年,因為在浙江餘杭縣良渚鎮發現,就以當地的地名命名。前邊說過,紅山文化的玉器主要以動物造型為主,而良渚文化的玉器主要是禮器中的“琮”和“璧”。玉璧的樣子好理解,大名鼎鼎的和氏璧大家通過電視都能知道,它的造型是一塊圓形的玉璧,在玉璧的中間打一個圓形的孔。這裡面有個知識點,在遠古時候因為生產工具的限制,想在堅硬的玉石上邊打孔是很困難的,所以良渚文化的玉璧上的孔都是先在一面打,打到一半的時候再從玉璧的另外一面打,最終打出孔洞。因為是兩面打孔,所以孔洞內部不平整,摸起來有一個小的臺階。所以早期的良渚文化玉璧的孔洞大部分都是錯位的,這是缺陷,但也是固有的時代特徵(大家在買良渚文化玉璧的時候,可以先摸摸孔洞,感覺裡面是否有這個臺階)

中國人對玉石的原始崇拜

良渚文化玉璧

玉琮是個外方內圓的東西,這個東西說起來很抽象,因為宋代以後基本沒有在書中出現過。我們知道,乾隆皇帝一生酷愛收藏,但就是他也不知道這個東西是什麼,清代以前都叫它“頭”,頭是什麼,是車軸的一個零件,也是外方內圓,所以乾隆也沒辦法,只好叫它頭了。但是乾隆還是有眼力的,他覺得這個東西要比漢代的玉石還要古老。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正是因為乾隆皇帝對古董的喜愛,所以在乾隆一朝掀起了一波收藏熱。直到清末民初,經過學者的研究,才知道它叫“琮”(這裡不念宗,念從)

中國人對玉石的原始崇拜

良渚文化玉琮

良渚文化的玉器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在大量的玉器上邊發現了一種神秘的符號,這種神秘的符號叫“神徽紋”,這種神徽紋是對稱的(中國基本的審美結構就是對稱),神徽紋上有個人頭,羽化的胳膊和腿,腳變成了鳥抓模樣。關於神徽紋大致有三種說法,一是說,神徽紋是神話的部落酋長的模樣,二是說部落的巫師騎著一隻神獸,巫師頭上帶著誇張的裝飾,騎著一隻會飛的神獸,三是說神徽紋就是巫師用來占卜時帶的面具。你想想,這面具看起來是比較恐怖的,所以人們對巫師、對面具產生了敬畏之心(說白了,就是嚇唬人的)

中國人對玉石的原始崇拜

神徽紋

這裡面還有個迷,就是神徽紋上的陰刻線。我們知道,用金屬器在玉器上刻線是很容易的,但是良渚文化時期還沒有鐵器,那這麼細的陰刻線是怎麼刻出來的呢?說是在出土玉器的地方,發現了很多鯊魚的牙齒,這些陰刻線是用鯊魚的牙齒刻出來了。(具體能不能刻出來,我沒有試過,所以我懷疑。再說了,當時的人類怎麼捕獵鯊魚的,能抓到鯊魚嗎?)還有人認為,說良渚文化的玉器用火燒過,從而使玉變軟,好雕刻。至於這個神秘的良渚文化的“logo”是怎麼形成的?代表什麼含義?都是迷呀!

從紅山文化到良渚文化,這些玉器無論是鳥獸還是神秘的神徽紋,都說明了中國人從新石器時代開始,就對這塊可以通靈的石頭產生了敬畏之心,這種對玉石的敬畏和崇拜已經延續了5000年,直到今天,已經深深滲入到中國人的骨髓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