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黑時刻,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玉器的發展

今天說說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玉器發展。一說到三國兩晉,大部分人往往會說這是一個輝煌的時代、能人輩出的時代。可以說三國兩晉時期是中國謀略、謀士發展到最巔峰的時代,各種耳熟能詳的故事、京劇裡面著名的唱段都出自這個時代。其實三國兩晉時代並沒有那麼輝煌,個人感覺那是一個很恐怖、很黑暗的時代。

舉個簡單的例子就能知道,東漢時期中國的人口達到了當時全世界的巔峰,有6000萬人。但是經過三國之後到西晉統一全中國,全國的人口你猜猜剩下多少?只剩700萬人口了!全國將近減少了9成人口,也就是10個人裡面要死9個人。這是什麼時代呀,想想都讓人不寒而慄。而這之後經歷了西晉短短21年的統一與和平,中華民族就迎來了歷史上最最黑暗的時刻,就是五胡亂華。這一亂就是將近400年,那時候北方的文化消失殆盡,漢族人活的還不如牲口。(小時候學習歷史,說這段時期是民族融合時期,現在想想就是扯淡,這種民族融合也太殘酷了)

而這麼一個黑暗、混亂、恐怖的時代,玉器以及玉文化的發展也是舉步維艱(命都快沒了,誰還會關心玉石)。前邊說過,因為曹操和他兒子曹丕推行簡葬制,而且曹丕還禁止了玉衣制度。漢代興盛的厚葬制度隨之消失,而葬玉製度也是越來越簡單化(好東西還是留給活著的人吧),所以這個時期出土的玉器非常少,傳世的也不多。這一時期的玉器風格和樣式主要還是繼承了東漢的餘風。玉器以及玉文化從漢代的鼎盛時期進入到了低潮期,這一時期的玉器主要以裝飾品、和實用以及把玩器為主了。

至黑時刻,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玉器的發展

魏晉南北朝青玉臥獸

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道教藝術是極其興盛的,但是人們對玉石之美的喜愛程度確是大大下降了,為什麼呢?都被人給吃了。這玉石還能吃嗎?就是因為道教文化的興盛,道教講究什麼?就是長生不老以及“房中之術”嘛。這玉石不是可以通靈、可以防腐、可以防止靈魂出竅嗎,那就吃唄。把玉石磨成粉加上別的亂七八糟的東西煉丹,吃了不但能長生不老還能讓夫妻生活更加和諧。這一理論在當時那是相當的時髦,所以當時人們近乎瘋狂的尋找玉石,找到了不是做成器,而是煉成丹,然後瘋狂的吃。正所謂“服金者,壽如金;服玉者,壽如玉也”(那可真是個黑暗又瘋狂的時代)。從商周到漢代形成的對玉石的美的享受,和禮儀觀念蕩然無存。

至黑時刻,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玉器的發展

魏晉玉臥獸

至黑時刻,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玉器的發展

南北朝玉帶鉤

可以說當時北方玉器的發展是停滯甚至是倒退的,幸虧是有了西晉東渡。東晉時期南方有了短暫的和平,而玉器也得到了繼承和一定的發展。那時候文人往往喜歡拿著玉做的塵尾、玉如意等談論風雅。可惜只見於史冊,沒有實物出土。所以那時玉器往往更加註重把玩和觀賞的功能,文人氣息重。玉器做起來更加沒有束縛、隨心所欲,做的也是更加精緻。

可以說魏晉南北朝的玉器風格,一方面繼承了漢代遺風,另一方面又從漢代玉器那種古樸粗簡的風格變的更加精細。玉器做起來更加富有想象力,雕工和技法也更加成熟。同時也給工藝水平、藝術水平更加輝煌的唐代玉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魏晉南北朝時期雖然漢人文化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但咱們頑強的老祖宗愣是把玉器和玉文化繼承了下來,沒有讓它中斷,真是冥冥中自有註定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