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時代玉器的發展

夏代,我國出現的第一個奴隸制社會,因為沒有明確的文字記載,遺留的文物也相對很少,所以大部分人認為只是傳說而已。但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在河南洛陽偃師境內發現了二里頭文化,經過科學檢測距今3800年左右,與史書記載的夏代時期相符。裡面出土大量精美的玉器,種類之繁多讓人是眼花繚亂。這裡面玉圭、玉璋、玉柄型器等禮器,還有玉鉞、玉戈、玉刀等玉兵器。可以看出,那時候就已經能初步對玉石的作用進行了的分工。這裡面最精美的一件玉器就是大名鼎鼎的“七孔玉刀”了。它長有53.5釐米、寬是8.8釐米,最關鍵的是這麼大的一件玉器,它的厚度只有7毫米,而且玉刀的兩面很均勻規整。很難想象,在3800年前,生產工具極其落後的情況下,匠人們純手動打造出了這麼一件絕世佳品。這裡面有個知識點,因為七孔玉刀的出名,所以出現了大量的仿製品。七孔玉刀因為在刀身上有七個孔,所以得名。要知道在3800年前想在玉上打孔是很難的,那時候的匠人在玉刀上打孔,有時候鑽會滑動,也沒有精確的刻度,這就造成了玉刀上的一個缺陷,就是孔與孔之間的距離是不同的。而現代的仿造品都是在車床上打造出來了,孔裡面很光滑,而且孔與孔之間的距離是相同。

夏、商時代玉器的發展

夏代七孔玉刀

另外為什麼出土了這麼多玉兵器呢?因為夏代我國第一個是奴隸制社會,奴隸制社會就產生了階級對抗(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出現了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也出現了國家的雛形。從而就有了階級矛盾,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的矛盾、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矛盾。怎麼解決矛盾呢,那就是武力解決嘍。打仗當然需要武器,武器越先進越有震懾力。但是玉兵器可不是用來打仗的,要知道,玉石非常脆的,就是磨的再鋒利一打仗也就斷了。而且出土的玉兵器上也沒有打仗使用過的痕跡。那它有什麼作用呢?現代的閱兵式上用的槍,有一種是儀仗用槍,也不是用來打仗的。而玉兵器和現代的儀仗用槍的情況相同,也是儀仗所用,它象徵著力量、象徵著至高無上的王權。

因為夏代遺留文物相對較少,精美的七孔玉刀,以及對玉石產業的分門別類實際上是對初期玉器做了個總結和鋪墊,而真正做到對玉器發揚光大是商代,商代對我國玉器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要說商代玉器就不能不說一個墓葬,那就是商晚期著名的“婦好墓”,首先說為什麼叫婦好墓呢,因為在這個大幕中出土的大量文物上都有“婦好”這兩個字。為什麼這麼有名呢?因為在她的墓葬中出土了755件玉器,而且她是商代的王妃、她還是一個大將軍,經常出兵打仗,跟花木蘭差不多,女中豪傑,真正的巾幗不讓鬚眉。755件玉器呀,就是放到今天博物館裡,那也要佔據很大的一塊地方,可以用來做專門的展覽了(那可是距今差不多4000年前的奴隸社會,不敢想象呀)。

而且她的墓中還出了很多重要玉器文物,比如一個利用俏色製作的“玉鱉”。什麼是俏色呢?俏色又叫巧色,就是利用玉石上多餘出來的顏色雕刻成物件。比如一塊白玉有黃色或紅色的一小部分,雕刻師可以利用這一點顏色,雕刻出黃色或紅色金魚或是丹頂鶴頭上的鶴頂紅。這種技法,專家們都認為到了明清兩代才開始有的,但是婦好墓出土這隻玉鱉打破了這種說法。他是利用玉石上紫褐色作為鱉的甲殼,頭部、腹部、以及四肢都是青白色。

夏、商時代玉器的發展

商晚期俏色玉鱉

玉扳指,大家肯定會想到清代扳指(清代早期的扳指是用來射箭使用的,後來成了裝飾用品),但是在婦好墓中也出土了一件精美的玉扳指,這件玉扳指當時一定不是用來射箭用的,就是個奢侈的裝飾品。原來以為扳指就是清代才有的,現在看來商代的人就開始帶扳指了。

夏、商時代玉器的發展

商晚期玉扳指

婦好墓中另外一個重要的發現,就是出土了“玉人”,這個玉人有個未解之謎,就是在玉人後背左側插入了一個物體,這個物體專家也解釋不了,只好叫它“柄型器”,目前有兩種猜測:一個認為她就是婦好本人,身後的柄型器就是裝飾作用,沒有特殊的含義,有點像今天出席重要的社交活動所穿的豪華禮服;還有種說法是,這就是一個巫師的形象,而身後的柄型器是巫師的法器。其實以現在的眼光看,像不像我們小時候玩的發條人。

夏、商時代玉器的發展

商晚期玉人

婦好墓中出土的755件玉器中,有500多見都是佩玉,都是有孔可以佩戴的,而且玉的品種五花馬門。這說明什麼?說明商代貴族都喜歡玉石,而且在出門的時候都喜歡把玉石佩戴在身上,顯示富有、顯示身份(那是打心底裡喜愛)。而商代的另外一種物品的發達,也造就了佩戴玉石的繁榮,那就絲綢嘍。當時的絲織品不是絲就是麻,棉花是明朝中後期才進入中國的。絲麻織物有一個特性,就是耐腐蝕、有韌性、有強度(那件長沙馬王堆辛追夫人的素紗禪衣,保存了2000多年,重49克,就跟新的一樣)。現代的人們也佩戴玉,最多就是脖子上掛一個,手上掛一個,但當時人們佩戴玉跟今天有很大不同,(心理對玉石的感受也不同)由於絲織品的發達以及本身特性,那時候的人們是直接把玉縫在衣服上頭。現在感覺很怪,但當時那就是最時尚、最有身份、以及權力的象徵。

這裡重點說一下玉人,根據古文獻記載,說是王室專門設了製作玉的作坊,來管理這些玉人,而這些玉人就是奴隸。這些奴隸靠什麼為生呢?就是專門製作各種各樣的玉器。說明什麼呢?說明在商代,玉器已經成為了王室、社會上層的專屬器物。這些玉人從農業中被分類出來,變成專業製作玉器的手工業者,從而產生基本的社會分工,這一下使玉器有了一個長足的發展。

從玉人以及種類繁多的佩戴玉飾品身上上可以看出,初期的紅山、良渚文化的玉器裡面,是對動物和神的關注,是一種原始崇拜。但是玉人和玉飾品的出現則表明,商代人已經由初期對玉的原始崇拜變的開始關注自身了、開始關注現實中的人了。這句話怎麼解釋呢?就是開始關注玉的世俗化了。這點尤為重要,正是因為世俗化了,才有了商代以後玉石在人們生活中各個方面的體現。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商代是中國玉文化承前啟後的時代,是玉器偉大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