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語分享:方方日記接力之12: 為一切平凡而善良的人說話

方方日記接力之12: 為一切平凡而善良的人說話

文,林中漫步人

夢語分享:方方日記接力之12: 為一切平凡而善良的人說話


題圖由作者攝於2019年牛頭山

從那時起,我便覺得,只有對這個世界懷有深深的慈悲,我才能如涼山月一樣,不畏人生旅途中的浮雲遮望眼,始終活得淡定從容,並認為人生最有價值的事,或者說必須要做的事,就是為一切平凡而善良的普通人說話。

讀《方方日記》有感:為一切平凡而善良的人說話

文/林中漫步人

2020年3月29號,座標十堰,一座位於鄂西北被大山環繞的汽車城。

今天早上起來看到朋友圈有人發十堰下雪了的視頻,不禁有些訝異。現在馬上都快四月了,居然還能看到雪花飛舞。這要是放在從前,可能會非常激動。可現在我多少顯得有些疲憊,只是驚訝而已。原以為,解封后的十堰人會立馬衝向街頭奔走相告,見到朋友抱到一起;KTV、火鍋店會擠滿前來發洩情緒的男男女女。可是,並沒有。就像有個人從遠處奔來,上氣不接下氣地對你說了一個他認為的好消息,而你卻怎麼也興奮不起來,只是禮貌而平淡地回應了他一句,哦,是嘛。

我是在《方方日記》快要接近尾聲時開始關注的。3月19號那天晚上,一位十堰市急救中心的領導在朋友圈轉發了一篇《方方日記》,於是我就點開了。這位領導熱心於急救事業,在朋友圈也比較活躍。前些天,武漢市中心醫院艾芬接受採訪,被稱為發哨子的人,那篇文章我就是從他那裡看到的。然後他又轉發了明星林青霞寫給艾芬的一封感謝信,原來他和艾芬認識。所以,這些日子,我就一直關注他。

當時,我把日記讀完,感覺方方老師並沒有寫太多激越的東西,全是些娓娓道來的尋常話。沒有矯情,也沒有抽象的思考,平平淡淡地講,一件一件地陳述。只有在追問真相與責任時,她才露出那種不可妥協的堅定。我以前只聽過方方老師的名字,但她的書一本都沒有讀過。直到這次第一次看了她的日記時,我才知道她,一位名叫方方的女作家,還是我們湖北省的前作協主席。這個名字有邊有沿,稜角分明,我喜歡。可能自己本來就是那種不甚圓滑的人吧,所以對“方”就格外惺惺相惜。

我是十堰當地的一名記者,很有幸見證這樣一個重要的歷史時刻。十堰離武漢比較遠,疫情相對來說並不嚴重,而且管控措施做得非常好,前些日子在網上還受到網友們的一致點贊。我覺得,十堰能獲得這樣的結果,與很多人的堅守密不可分,這裡的很多人有醫生、護士、警察、網格員,還有一些社會愛心人士。我有幸採訪了他們,並在採訪中真正感受到了患難見真情。

我採訪過的一位是鄖西縣店子鎮衛生院的護士江世娥,就是前些時候在網上被熱傳的那位蹲在地上吃飯的女護士。擔心將病毒傳染給家人,她20多天沒回過家。那天,她還是趁著回鄖西縣城送病人的機會,給丈夫打了個電話。於是,丈夫讓母親做了餃子,自己提著保溫飯筒,抱著僅僅9個月大的孩子來到樓下,為妻子送飯。可江世娥還是擔心將病毒傳給他們,離得老遠,背對著他們蹲在地上吃著。這一幕被樓上的鄰居看到,拍了下來,然後就有了我們在網上看到的那張照片。

當晚,我問江世娥,當時為什麼背對著丈夫和孩子吃餃子?那時的心情又如何?她哽咽著說不出話來。寫完稿子後回到家,我在朋友圈中寫了一段這樣的話:“聽一個個發生在疫情大背景之下的普通故事,儘量不唱空洞而高調的讚歌。悲歡離合,只要真實記錄,足以生動感人。”

另一位是一名叫楊強的輔警。他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中年男子,40歲左右。那天正當他在卡點執勤時,他的老父親突發腦溢血住院了。直到當晚與愛人通電話時,他才知道這一切。接受我採訪時,他在電話那頭失聲痛哭,他說自己是獨生子,現在老父親病了卻無法在床前盡孝,心裡愧疚萬分。電話中,他的聲音質樸厚實,一聽便知是一位地地道道踏踏實實的農村人,沒有一絲矯情與配合作假的嫌疑。我當時聽著心裡很難受。有誰不想自己所愛的人和愛自己的人健健康康呢?可生老病死是人世間鐵的規律,無法改變。可是,也許正是因為我們無法改變,如果我們用心對待,人性中的美好才會展露,我們對人心才更加充滿希望,對這個世界也更加充滿眷念。

在我採訪的人中,還有一位是妻子檢查出得癌症自己卻無法陪同去醫院的交警。一位每天走街串巷走訪獨居老人的網格員。一位雖然經濟遭受損失卻為防疫工作人員免費提供暖心快餐的小吃店老闆。我能讀懂他們那份被疫情激發出來的真誠做一個有良知的人的樸素初心,以及那種被初心再現所感動鼓舞的心。我在朋友圈中寫下這樣一段話以作紀念:“如果可以,沒人願意卑鄙與齷齪,更沒有人願意為難別人。只有一顆深沉的慈悲心,才容得下同樣為了活著,不得不故作狡猾與世故的一切人。”

我出身農村,我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一輩子與土地打交道。從小到大,從村裡到都市,我見過太多生活艱辛的人,他們和我的父親母親一樣,樸實,勤勞,善良,堅韌。他們生活的困頓大都不是他們個人的無能,而是世世代代生活在底層,沒有一雙大手把他們從底層拉上來罷了。但是,他們沒有絕望,沒有抱怨,反而永遠心存良善面對這個世界。他們不僅用有限的全部的愛去溫暖自己的親人,對一些只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也同樣懷揣善意。

還記得在2013年10月,我即將大學畢業,卻感覺人生迷茫,找不到方向。我獨自一人來到大涼山木里藏族自治縣博科鄉泥珠村,留宿在一位彝族同胞阿卡的家中。我至今還記得第一次陪阿卡回家那天晚上的場景。他把家裡養的豬殺了,然後把所有的親人都叫到家裡。我們一邊吃著烤豬肉,一邊喝著啤酒。每個人都端著酒杯向我說一番祝福的話。他們說彝語,我聽不懂,阿卡就給我一句句翻譯。老阿嬤、阿嘎嫂子,還有阿卡的三個子女和三個侄兒女。老阿嬤得了風溼性心臟病,身體不好,她顫巍巍地端著酒杯,用彝語給我說,雖然今年阿卡出去沒有掙到錢,但是領了一個朋友回來,她也非常開心。老阿嬤一邊說一邊微笑,爐上的火苗一晃一晃,照在她古銅色佈滿皺紋的臉上。皺紋之間是暗的,而皺紋上閃閃發光,寫滿慈祥。大涼山海拔四千多米,只能種玉米、土豆和青稞。交通不便,他們所吃的大米和麵條都是從外面買回來的,價格要翻兩倍。儘管如此,阿嘎嫂子還是給我做了米飯和麵條吃。擔心給我的營養不夠,她還把家裡的雞殺了,但他們自己卻只吃土豆、喝酥油茶。

那段日子,每天晚上我都會走出木屋,站在門口的空地上看天上皎潔的明月。涼山的月非常出名,因為這裡海拔較高,空氣稀薄,平時很少有多霧天氣,即使下雨,一到晚上就晴了,皓月當空在這裡是常有的事。涼山的月淡淡涼涼,如涼山的名字一樣,給人一種安詳、寧靜、莊嚴與神聖的感覺。

在那裡,我從包括阿嘎嫂子、老阿嬤、頑皮的咕咕日木則等人的身上看到了一種世間少有的純粹、天真與善良。他們儘管生活一貧如洗,但對人卻用盡真心。他們的善良不是經過精緻功利算計後的表演,而是出自天真。在那裡,你所有的情感偽裝統統都自動拿掉了,輕鬆而自在。後來,我在《聽見涼山》中這樣寫道:“世界上一切真理與價值,終點無不指向慈悲與博愛。”

從那時起,我便覺得,只有對這個世界懷有深深的慈悲,我才能如涼山月一樣,不畏人生旅途中的浮雲遮望眼,始終活得淡定從容,並認為人生最有價值的事,或者說必須要做的事,就是為一切平凡而善良的普通人說話。或許,我也將和他們一樣平凡,且平凡一生,但我的人生追求將始終如一地放在為他們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上,哪怕只是拍一張照片,寫一篇文章。

所以,當我看到《方方日記》始終關切疫情中小人物的命運,以及不斷追問社會風氣與體制的時候,就情不自禁地加入了進來。我一篇篇地翻看之前的日記以及下面的留言,無比興奮,用“盛況”一詞來形容絕不誇張。留言的讀者中,除了感謝方方老師,不少都還會有自己各個層面的思考。我能從他們的文字中讀出那種審慎和莊重,感受到那種剋制表達背後的放鬆與喜悅,就像我看到那些有機會做善事的人們臉上洋溢著一種不言自明的自信一樣。

我和讀者接力第二棒的蘆葦姐姐一樣,也有寫日記的習慣。前些天,我在一篇叫《春雨夜漫談》的文章中這樣寫道:“有些人,見過了,也就見過了;有些事,做過了,也就做過了;有些路,走過了,也就走過了。但對客觀真理、慈悲至善與天地大美的嚮往,我們永不說再見。”《方方日記》雖然已經完結,但我們的生活並未結束。希望自感卑微的人從此醒過來,站起來,頂天立地,活出偉岸挺拔的姿態;有影響力的人為弱小發聲,為生民請命,多些擔當與堅守。我最低的底線是,絕不攻擊正義與善舉。

【作者簡介】林中漫步人:方方日記讀者。九零後,湖北省十堰市一名普通記者,疫情期間曾採訪過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警察、網格員、社會愛心人士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