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產管理更需要重視如何去做而不是應該做什麼

因為疫情的原因,更多的時間用來寫一些日常輔導和諮詢工作中的感受,進而發現在知乎、投退等自媒體平臺上,精益生產管理方面的大號還是很多的,其中他們提出的很多方法非常不錯,很系統,甚至有一些對我來說是第一次看到,看來持續的學習太重要了。

可是,在我學習和自己總結的過程中發現,大家更多的探討了我們應該做什麼?例如:

  1. 應該持續消除七大浪費
  2. 應該在生產現場全面落實和實施6S現場管理
  3. 應該編制科學並且符合要求的崗位作業指導書
  4. 應該在質量管理方面做到“三不”
  5. 應該對基層操作工進行崗位技能的培訓
  6. …………
精益生產管理更需要重視如何去做而不是應該做什麼

其中還有一個朋友告訴我,因為要實施某一個精益生產的改善,結果是“生產部的人不樂意配合。生產部同事覺得:物料上線,缺不缺料是倉庫的事,與他無關,他不會參與其中。”。頭條上也看到一篇瀏覽量很大的文章,其中一句話是“ ”(值得商榷,我不贊同。),鏈接如下:

這樣的文章我比較贊同,我們通過太多的方法可以查詢和學習到“精益生產應該怎樣做”,可是等到了具體的車間具體的崗位和具體的設備,這個問題就不那麼簡單了。我們知道要有5W1H(對策表的原型),一旦要落實這個改善了,就會有諸多的“非精益生產本身”的問題困擾我們,例如:

  1. 如果速度快了,公司會不會調整工價,這樣我的收入雖然沒有變,但是公司得到的比我得到的多了……
  2. 做這個改善工作沒有額外的獎金或者獎金太少了,我不想做……
  3. 以前做了那麼多,再做更多我的收入也不會多,何必……
  4. 最基層的管理者例如班組長不能準確理解領導的意圖……
  5. 這個事情和我沒有關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你找別人吧……

所以,我們需要學習和探討精益生產管理應該怎樣做,但是我更希望能夠和大家探討,到了一個具體的公司具體的車間具體的產品具體的崗位具體的設備具體的操作工的時候如何做?

精益生產管理更需要重視如何去做而不是應該做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