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学佛学的注意事项”

经常会听到有人说“佛渡有缘人”,我理解的“有缘人”应该是具有显性佛性的人。佛性根植于人的内心,就是佛根。每个人先天佛根具足,先天都具有佛性。但我们绝大部分人的佛性被后天的贪嗔痴慢疑心推向远处遮蔽起来了,与佛根分离。学佛,就是用佛道和佛的精神把我们被后天贪嗔痴慢疑心推向远处遮蔽起来的佛性修出来,归位于我们的佛根。怎么修出来,这没法用语言来说。但有一点,凡是报以利己目的性和功利性烧香拜佛,这是迷信,这样的发心与佛的无分别心和无贪嗔痴慢疑心背道而驰,完全背离了佛的教化初衷(甚至一些贪官污吏在家里摆佛堂拜佛,在他们看来佛和受贿者没有区别,挺滑稽的)。佛说,五蕴皆空,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香声味触法。佛,怎么可能顾及你的私心,怎么可能贪念什么香火。修佛,修的是深埋在每个人的心底佛性,悟得真相。有些人的修行是伪修行,见人就作揖行礼,满口佛话,带个佛珠,打打坐,拿一些佛的道理当普通常识,把佛经中某些用语当口头禅一样,可能这些文字所蕴含的真正的意义他自己都不懂,更不要说悟得佛的智慧。学佛的要有佛缘,需要在因缘的基础上有悟性和智慧的加持,同时还要有以持善念,善行和感恩心为基础,在此基础上次第而行,修得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真正的佛法智慧可不是用佛教用语堆砌的,更不是一般常识和鸡汤式的嘴上修行、说教(这类现象在所谓搞企业管理的培训师身上挺明显的,动不动把修行挂嘴上,照本宣科式说教,包装的像得道高人一样。如果红尘中无常真发生在他身上,可能他的烦恼程度和其他人还是没两样。当然,企业家胡小林的修行之道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他的精进修行融合了儒释道),是深入骨髓的悟。可能佛陀所悟之道都是没办法彻底用功能有限的语言说得出来的,其般若智慧远远超越了文字。

南怀瑾老先生不建议普通年轻人学习佛法,容易出不来。这是有道理的。因为一般的年轻人经历的无常少,阅历少,受苦磨练少,甚至人生平安顺遂,个性也极强,这是不具有佛缘的。与佛结缘的条件不具足,要么形式主义表演给自己和别人看,学不到佛道,要么钻进去出不来,走向迷信,走火入魔,学成神经病。但年轻人里有两类人还是可以学佛法,一类,大智若愚者,也就是表面看似愚笨,但实际很聪明,悟性高,能进能出的人。二类是没有读过书,大脑像一张白纸的人,就如先天具足佛根的且佛性尚未远离的小孩子一样,没有后天的贪嗔痴慢疑心。

那么我们如何鉴别什么是伪学佛人。有一篇文章里总结过有以下八类(在此恕我借用一下):

1、煞有介事型

2、生不如死型

3、众人皆醉我独醒型

4、精致利己主义的自私自利型(这种在年轻人中比较常见)

5、追星者与个人崇拜型

6、诵读家型

7、刻意放生者型

8、素食偏执型

以上八种类型也不都是孤立存在的,也有两种以上共有的,且互为影响关联。具有以上任何一种,都是我执,是执着于有形有相的东西,这将成为修行路上最大的障碍,甚至走向邪门歪道。就如金钱,美色,权利,地位等这类你自以为成功的要素,恰恰是也是让你颓废堕落的因。佛陀说:若以音声色相得见如来,是人行邪道。所以,学佛法不可以想当然,一定要观照自我内在有无较好的悟性以及相应的经历阅历,是否有一定的善心,善念和感恩之心所加持。没有这些基本条件的想修行人,不妨就让自己做个贪嗔痴慢疑心具足的人更好些,这也许是暂时的因缘,也许在以后无常的日子里有很多事和菩萨来渡你,让你佛缘具足。

其实,我说的话题未免太大了,有对佛法不恭敬和不谦卑的嫌疑,很罪过。佛学智慧大如无边际的宇宙,佛经浩瀚如海,岂能是我等凡夫俗子区区市井小民可以妄论的。阿弥陀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