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四十年:走向世界的蒙牛

8月30日,蒙牛在港發佈2018年中報,上半年蒙牛實現銷售收入344.74億元,同比增長17%;淨利潤15.62億元,同比增長38.5%,增幅遠超行業水平。接棒蒙牛CEO兩年整的盧敏放,再度交出了優異的業績答卷。

改革開放四十年:走向世界的蒙牛

蒙牛的高速成長,在更宏大的中國改革歷史座標系上,落腳在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產業現代化縱深發展、人民生活美好改善、國際高層次開放不斷打開的圖景裡。在其中,乳業作為農業現代化的標誌性產業、食品安全的代表性產業,在40年的改革開放歷程裡取得了驕人成績:乳製品行業的市場和產量增加了幾十倍,乳製品加工企業的技術裝備水平、管理能力都有了飛速的發展,國際化征程提速。

而走過18年光陰的蒙牛,亦投射著中國乳業波瀾壯闊的發展歷史:改革不息、創新不止,勇做現代化先鋒。

一杯牛奶:從城市到鄉村的半徑擴散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前,常溫液態奶還沒有普及的時候,鮮奶只有在城市才可以喝到,在農村地區想喝到牛奶,只能買奶粉沖泡。同時,由於北方的鮮奶無法運往南方,也只能製成奶粉運輸過去。

在常溫液態奶投入量產之後,農村地區也可以喝到鮮奶了,同時黑龍江、內蒙古地區的鮮奶也可以運往廣州、上海、深圳等南方地區。通過常溫液態奶技術,鮮牛奶的保質期得以延長,運輸半徑得以擴大,中國乳業進入了“液態奶時代”。蒙牛等全國最早一批液態奶乳製品品牌,便也正在此時,藉助層層下沉的渠道建設,以及緊鑼密鼓的電視廣告宣傳,進入了全國乳製品消費者的視野。

液態奶之後,中國乳業又開啟了發酵乳時代。這個時代的節點是2010年,常溫酸奶的開發與量產,讓農村偏遠地區的人們也能喝上酸奶,正式打開了一個涵蓋低溫酸奶與常溫酸奶的酸奶消費時代。

改革開放四十年:走向世界的蒙牛

彼時的消費者,對這些牛奶製品並沒有太多“想法”,能滿足量上的消費需求即可,而在這種消費趨勢下,成本及價格成為牛奶產品的敏感點。而隨後,中國乳業經歷了浴火重生、黃金髮展的十年,形勢已然轉變。

國際乳品聯合會(IDF)中國國家委員會主席宋昆岡認為,在過去十年間,我國乳製品行業開展了徹底的升級改造,通過提升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恢復消費者信心,取得了巨大成就。目前,乳製品行業已成為法規標準完善、技術裝備先進、企業管理規範、產品質量穩定向好,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現代食品製造業。

但與其他國際市場相比,目前中國乳製品市場的滲透率依然很低。據麥格里2016年的研究顯示,中國2016年人均液態奶消費量為17.8公斤,日本和美國則分別為30.8公斤和71.6公斤;中國年人均乳製品消費額為20-30美元,發達市場則為100美元。再看酸奶領域,2010-2017年,中國市場酸奶平均售價的複合年增長率達5%。中長期來看,中國乳品市場消費回暖及消費空間的巨大提升潛力,為國內乳企增長提供了基礎。

聚焦品質: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根基

對於過去十年的中國乳業來說,“品質”已然成為突圍之路,有“品質”者得天下。中國乳業今非昔比的發展,來自於眾多乳企多年來對自身產品、管理、品控的不懈打磨。

蒙牛的發展關鍵詞可歸結為兩個:高質量、可持續,這也恰巧印證了十年來中國乳業崛起的“品質”路徑。

改革開放四十年:走向世界的蒙牛

打造航天品質產品,是蒙牛產品的標準。蒙牛建立了一整套從牧場、研發、檢測、工廠的航天管理體系。在質量管控方面,蒙牛引進世界最嚴格的檢測標準。該標準包含從牧場原料、動物健康、飼養的管理,原奶的採集、擠奶設備清洗、運輸管理,及牧場環境保護等各個環節,是目前行業中最嚴標準。不僅如此,為確保每個環節萬無一失,蒙牛構建了數字化、信息化的管理體系。蒙牛利用SAP系統實現質量自動決策、轉序控制、質量追溯、質量記錄管理;利用互聯網最新技術完善可追溯體系,查詢產品的養殖作業、原料運輸、基地加工、成品運輸等環節的所有信息,確保乳製品安全,抵禦風險。

高質量發展第二步,品類為王。

依靠對消費者群像更精準的側寫,適時推出新品類,有助於實現更窄但更深入的渠道機遇。高附加值的明星產品以及奶粉板塊的出色表現,促進了蒙牛整體利潤的大幅改善。值得注意的一個數據是,在維持液態奶業務穩進、新品類“爆品”的同時,今年上半年,蒙牛的毛利率達到了39.2%的歷史最高水平。這是因為盧敏放上任以來,蒙牛非常敏銳地研判出發酵乳產品高端化的消費趨勢,並及時推出新的低溫酸奶產品。

2018上半年,蒙牛電商的銷售收入增長60%,線上品類也從常溫奶擴張到低溫酸奶、冰淇淋等,在“618電商節”活動中,蒙牛再度奪得了全網銷售冠軍。此外,蒙牛在快消品牌中率先試水社交零售模式。今年年初推出的“慢燃”纖維奶昔牛奶,瞄準日趨火爆的體重管理市場,迅速成為爆品。這種創新型的營銷模式,未來也將在蒙牛的業務中佔據更重要的位置。

半年報顯示,常溫品類中,特侖蘇、基礎白奶、花色奶、常溫酸奶等表現均超過預期。低溫品類則繼續穩居市場份額首位,冠益乳BB-12、歐式炭燒酸奶等產品均保持較高成長幅度。冰淇淋業務穩步邁進,達成雙位數增長。奶粉業務銷售收入實現超過60%的突破式增長,雅士利扭虧為盈。而被稱為蒙牛增長新引擎的鮮奶、奶酪、植物基、海外四個新業務單元,均表現出良好的成長態勢,為集團未來業績提供了可持續的發展空間。

堅持高質量發展路徑,實現了業績發展上的“蒙牛速度”,更倒映出中國乳業消費時代來臨倒逼乳製品嚴格品控、品類細分的浮沉發展。中國乳業成長的關鍵就在於是否能創造出高品質的供給,從而滿足新需求,實現乳業質量上的發展而非單純數量的增擴。

品牌自信打造國際自信

回看中國乳業改革開放四十年發展歷程,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前三十年國外品牌乳企“走進來”,後十年中國品牌乳企加速“走出去”。其背後的原因在於,改革與開放,從來都是發展主題下的兩張底牌,乳業亦不例外。

在去年的中國糧食與食品安全戰略峰會上,盧敏放預言中國乳業在下一個5年必將發生革命性變化,因此倡議全球夥伴不斷挖掘合作潛力,攜手開創“一帶一路”及全球乳業發展的嶄新局面。

在乳業的全球化格局下,中國奶業要打好品質和品牌兩張牌,品牌自信是支持企業用國際視野與國際品牌競爭的基礎,出路之一就是要國際化。在這一點,蒙牛利用多點佈局多方合作與強勢品牌營銷來實現。

在多方佈局方面,在“一帶一路”的南線,蒙牛在澳新率先完成全產業鏈佈局:完全自主建立蒙牛新西蘭奶粉工廠,擁有特侖蘇新西蘭專屬牧場,控股澳大利亞知名的原奶處理及乳製品加工企業Burra Foods;在“一帶一路”的北線,與白俄羅斯乳製品龍頭企業Meat & Dairy公司簽署合作框架協議。

在海外市場上,蒙牛已開發了香港、澳門、蒙古、新加坡、緬甸和柬埔寨等市場,去年又與加拿大、印尼達成合作意向。出口產品涵蓋常、低、冰三大業態,包括純牛奶、特侖蘇、優益 c、純甄、蒂蘭聖雪等,均受到消費者青睞,海外銷售實現了連續三年年均增長突破 30%。

在多方合作上,蒙牛積極汲取國外先進的牧場、工廠管理和質量體系經驗,結合本地實際,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蒙牛方案”。通過整合國際戰略伙伴,大力佈局國際化的創新研發體系,目前蒙牛已經形成以“中國-丹麥乳品技術合作中心”、蒙牛達能研發中心、美國營養健康創新研究院為主的三大研發中心。

改革開放四十年:走向世界的蒙牛

在強勢品牌營銷方面,今年上半年蒙牛最大的品牌營銷活動就是成為2018FIFA世界盃全球官方贊助商,蒙牛將此舉評價為“品牌國際化的再度升級”。蒙牛在半年報中提到,該公司旗下4大品類共27個品牌的161個產品獲得了“2018年FIFA世界盃全球官方引用酸奶”、“2018FIFA世界盃全球官方預包裝冰淇淋”等殊榮。蒙牛稱,通過這樣的品牌活動,蒙牛在國際間的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

蒙牛在世界盃賽場上的優異表現,也讓其成為了今年上半年的品牌明星。據瞭解,在參與度上,蒙牛的“掃碼贏紅包”活動,吸引了近2.4億人次消費者的加入;話題性上,伴隨著簽約明星梅西在世界盃上的曲折劇情,蒙牛提出的“天生要強”的品牌主張成為社交媒體上討論的熱點;傳播量上,超500億人次通過各種媒介渠道接觸到了蒙牛品牌;而世界盃贊助活動及傳播推廣,幫助蒙牛的品牌力提升11.4%,居行業首位,消費者對蒙牛品牌喜好度和購買意願顯著提升。

與整個中國乳業大變遷、再塑全球乳業格局的時代共舞,蒙牛意圖造就的是一個“百年蒙牛”。在半年報業績發佈會發佈總結講話時,盧敏放這樣說,“2018年上半年,我們超額實現了董事會給我們的目標,也實現了自定的目標,蒙牛的節奏並沒有被其他企業影響,我們依然堅定地朝著打造百年蒙牛、打造世界品質和國際品牌、打造過硬的核心競爭力的目標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