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交易——先勝原則

(文章內容有點長,還請耐心看完)

投資交易——先勝原則

先勝原則是一種經過數千年檢驗的,是非常有價值的思維和行為準則,是取得成績的重要原則。先勝原則是檢驗行為效率的一種原則,也是引導實戰制定計劃的一個原則,還是思維方式的一個原則。想在未開戰之前,就有一個結果,這對實戰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們在追求效率的過程中,其先勝原則是不可少的。 

  一、先勝原則對人的益處

  先勝原則源自《孫子兵法》的“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之先勝思想。《孫子兵法》中有這樣一句話,“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意思是說能打勝仗的部隊是在先有了能夠打敗敵人的策略和方法之後再去作戰,而會打敗仗的部隊,則是先去作戰再想辦法打敗敵人。這實際上是討論理論與實戰、計劃與執行的問題,通過全面的觀察、分析,周密的思考、驗證,找到了理論上能贏的方法,有了理論上能夠勝利的作戰計劃,那麼在實戰中勝利的概率會比較高。

  在決定結果的一系列因素中,大腦的思考對結果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我們的大腦若想發揮高水準的效能,必須用科學的原則性的東西來武裝大腦,協調大腦,以求作出符合當下發展的正確決策和做出務實的行動。其中,原則性的高效性的指標是必須的。大腦的思考原則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原則性的東西會影響我們的思考。比如根據重點原則思考,先勝原則是重點原則中一個,效率原則是重點原則中的一個,這些“類似指標”的原則,對我們的思考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先勝原則益處非常多,越體會,感覺越有味道。應用的範圍非常廣泛,對人類是百益而無一害,故我們遵循先勝原則是必須的,值得的。

  二、先勝原則的應用

  在弈棋中,我們需要先有把握才能作出行動,這一句話非常有道理,但在實戰中,若想把握好這一個度是非常難的。把先勝原則落實到實戰中去,需要在未戰之前,對各種取勝的準備工作要做好,比如有針對性的訓練出一套較好的佈局,在平時多訓練多研究中殘局。話說,“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就是這一個道理。在弈戰中,若想獲得勝利,就需要在平時多努力,在實戰中多用心,這是先勝原則的具體表現。

  投資決策亦然,我現在的投資原則之一,就是先看到結果,對於看不到結果的投資,一般是不會投資的,有一些項目我看不懂,感覺有機會,只要感覺存在風險或不確定因素,象這一種無法確定結果的項目,我的選擇是觀望,一般會先看看再說,只有等待到確切的時機之後才行動。許多投資者之所以虧損慘重,有些投資者虧損數億元,甚至數十億元的根本原因就是投資決策的錯誤,投資了不能帶來實際回報的項目,沒有達到先勝原則,這樣的投資是不合格的表現。未遵循先勝原則的決策者,贏利是偶然的,失敗是必然的。

  違背先勝原則的投資決策是存在潛在風險的事情。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資源也是有限的,為了在一個領域取得成功,我們就要學會放棄一些機會(或項目或一些行業)。現在許多投資者的決策中,存在大量的多領域的投資傾向,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決策問題。有些人勢力很雄厚,涉及多領域或問題不是很大的,但也要注重投資策略。華為有多領域投資的傾向,不過他們的投資項目是與主業有關的項目或相關的項目,華為這樣的有限的多領域投資是可以理解的。有一些人(或機構)投資服裝,還投資地產,再投資礦業等,這樣的投資明顯是跨界投資了。這是許多企業失敗的根源之一。若是經濟週期較好的情況下,亂投資亂決策或不會有太明顯的問題,若是遇到了經濟不景氣或週期的轉換時,就有可能導致企業的負債加重,或是直接破產。從最近5年破產的大企業或明星企業來看,多數是犯了決策錯誤,沒有遵循先勝原則。

  先勝原則在實戰中,執行者容易產生錯覺,或沒有遵循先勝原則,執行者應該在第一時間進行糾正,以免“啟動套牢模式”或“啟動失敗模式”,導致更慘重的損失。比如說,打鬥地主時,感覺別人沒有出錯的話,那他就是高手了,和他們對賭,失敗的概率就非常大,因此要學會止損,即便是虧損了一些錢,也要及時退出對賭。有些賭鬼輸掉一生的原因,開始有可能只是因為無聊而打牌,之後,因人性的貪婪和錯覺(或者說無知)一步一步陷入了賭博的市場,最後輸掉了一生。為什麼我不會落入其中?因為我有一個守則,凡是對手比我強大的,就不會和他搏殺,這是很多年就掌握的先勝原則。只要一個人在骨子裡有先勝原則,在大腦中時刻謹記先勝原則,把先勝原則放在“自己”(比如利益,面子,貪婪等)之前,就不會失敗,至少不會慘敗。

  二、先勝原則在戰爭中的重要性

  現代國外戰爭的啟示,遵循先勝原則。

  美國經過二次慘重的失敗之後,學會了遵守先勝原則。比如說,50年代對朝鮮的戰爭,犧牲許多美國軍人,卻沒有達到戰爭之前的預期,令五角大樓當時的政府非常痛苦。在戰爭之前,美國對戰爭有過戰爭評估,其中有一個問題就是中國是否出兵?(筆者懷疑,或應該是“中蘇是否支援北朝鮮的問題”。)如果中國出兵的話,美國會很難達到戰爭的目的。在當時那個緊張的時間點上,其實留給美國決策思考的時間是比較少的。為了美國的利益,不顧後果地發動了戰爭。這一場戰爭讓美國在朝鮮戰爭中吃了大苦頭。再比如,美國對越南的戰爭,越南戰爭(1955年—1975年),簡稱越戰,又稱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最先開始援助南越的美國總統是艾森豪威爾;約翰·菲茨傑拉德·肯尼迪開始支持在越南作戰;林登·約翰遜將戰爭擴大。在尼克松執政時期,美國因國內的反戰浪潮,逐步將軍隊撤出越南。越戰是二戰以後美國參戰人數最多、影響最重大的戰爭,最後美國在越南戰爭中失敗。(沒有達到戰爭之前的預期。)

  美國自越戰失敗之後,對外發動戰爭的成績非常好,基本上達到了戰爭之前預期的效果,可以用“百戰不殆”來形容不為過。為什麼美國的戰爭成功率上升了呢?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重視“先勝原則。”用一個案例來看美國在先勝原則的基礎上發動戰爭。美國自海灣戰爭以來的每一場戰爭都是壓倒性優勢的,且是必勝的。主要在於戰爭準備階段FBI等情報機構有效滲透,蒐集情報,收買高官,滲透破壞等。先勝原則的前提是知勝,其次是具備了足夠取勝的條件,只有知道可勝之後才發動戰爭,他們才發動戰爭。這是美國在戰爭中取得勝利的主要原因。

  再看一下美國圍繞先勝原則所做的事情。

  兵棋推演的歷史可以溯源到4500年前,中國人開始使用石塊和木條等在地面上對弈的方法演示陣法、研究戰爭。現代類型的戰棋是由普魯士的宮廷戰爭顧問馮·萊斯維茨於1811年發明的,它由一幅地圖,一套代表軍隊的硬方塊,一本詳細規則,一張概率表和一個骰子組成。用這套戰棋,可以逼真地預測當時戰場的實際作戰活動。

  20世末以來,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使用具有計算快速、數據統計精準的計算機系統進行推演成為兵棋推演的主要發展方向。

  兵棋推演方面,美國或有領先的水平。筆者感覺,美國圍繞把兵棋推演做到極致,做了許多方面的努力工作,投資了許多成本,開發出許多工具。據說,美國前國防部長科恩說過這麼一句話:“陸軍正在把巴頓將軍的戰術與蓋茨先生的技術融為一體,為指揮官提供取勝的手段。”筆者認為,美國軍隊的建設有可能融入了孫武的軍事思想,馮·萊斯維茨兵棋推演工具,巴頓將軍的戰術,蓋茨先生的技術等。(筆者無法想象,他們的戰略思想來自那裡?)

  據稱,許多國家建立了“戰爭摸擬系統”的相關單位,比如美軍建立了“聯合戰區級模擬系統”,這些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不僅模擬實戰環境用於訓練,而且要在每一次實戰前都進行若干次的兵棋推演。透過海灣戰爭等幾場高科技局部戰爭來看,參戰的美軍在戰前都進行了兵棋推演,而推演的結果和實戰的結果有著驚人的相似。

  美軍前幾年又提出了C4ISR。其中增加出來的ISR就分別指情報、監視、偵查。裝備上,美軍的航天、航空、電子偵查體系更是遙遙領先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軍隊,其中有名的有KH系列衛星、SR71、CIA牛車、曙光、全球鷹、長曲棍球衛星、中國人熟悉的U2等等等等。編制上,美國的情報機構更是龐大了,國家機構有FBI、CIA、NSA以及能源部等國家機關的下屬情報機構等,軍隊有個軍種情報與反恐部門,各地區司令部、只能司令部、艦隊、航空隊等的下屬情報機構。美軍最新提出的傳感器軍概念意思更加明白,情報蒐集、傳輸、分析部隊就是整個美國戰爭機器的眼睛,是在信息時代對敵作戰、效果評估的前提。所有的基於效果作戰(EBO)、網絡中心戰這些概念無一不建立在情報作戰之上。

  美國國防部會在現在“搜索”和AI等領域投資,以求獲得更好的工具,便於在戰爭中維持原有的競爭優勢,確保在先勝原則方面達到世界的領先水平。有消息靈通人士稱,早在1996年,IBM在研發電腦“深藍”與國際象棋大師卡斯帕洛夫對弈時,就得到了美國國防部的資助。美國國防部為何要資助這樣一個非熱門的賽事?或許背後有某些潛在的利益需求。現在美國谷歌圍棋(Google AI或AlphaGo)戰勝了一位職業選手,將在2016年3月8日迎戰韓國的頂尖圍棋選手李世石,若是戰勝了李世石,意味著AlphaGo具有極高的“推演能力”了,中國解放軍報的記者範江懷認為,美國有可能用AlphaGo的相關技術武裝美國的軍隊。範江懷寫道:“一套擅長學習的“阿爾法圍棋”,一旦戰勝了世界職業圍棋冠軍,然後再把它的先進之處移植運用到作戰實驗室,其推演的結果肯定會更加接近實戰的結果。”範江懷的推理不無道理。筆者的理解是,美國引用AlphaGo的相關技術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因為這對美國的兵棋推演的發展有極大的好處。

(注:我在寫作本文之前,不知道有沒有人提出先勝原則,我是憑直覺提煉出先勝原則的。隨後在網絡上搜索了一下,發現有人在以前就提出過先勝原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