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綢繆話高考 ,高考究竟有多莊嚴

一 高考到底有多莊嚴

1. 嚴格的考試規範及其管理

為了維護高考的公平性,減少紕漏,從高考考綱的處理,到所有有關出題關人員的安排,試卷的封存及運輸環節,處處管理森嚴。國家更有立法以確保高考制度的嚴肅性。

2. 高考當天,對相關考試區域政府頒發“戒嚴令”。

每年高考的那幾天,考點區域嚴格管控,名曰“戒嚴”。汽車不能鳴笛,小販不能叫賣,行人繞道而行,無關人員不得進入校園;主要交通道路嚴禁車輛行駛。

無獨有偶,韓國高考的戒嚴令更波及全國:

“為緩解早高峰交通壓力,確保考生按時抵達考場,地鐵、巴士在早上7時至8時集中運行,政府機關上班時間推遲1個小時,股市開盤和收盤時間順延一個小時。按政府要求,機場的飛機在聽力測試期間禁止起飛、降落,汽車和火車司機行經考點附近不得鳴笛,以避免產生噪音影響考生。有的考場附近甚至施行交通管制。”

 

未雨綢繆話高考 ,高考究竟有多莊嚴

每年高考戒嚴

戒嚴是個什麼概念:戒嚴指國家在面對對外戰爭、內部叛亂、天災橫禍等事情上,為了社會的安全和國家政治的穩定而採取的一種緊急措施。一般表現為軍隊接手相關權力。具體表現形式為增設警衛,加強巡邏,組織搜查,限制交通等。

可見各國國家權力對高考的重視程度。

3全社會為考生提供方便

醫生做好救援準備;附近賓館徹底清潔,為學子休息做最好的安排;飯店專門為考生準備最可口飯菜,有的實行考生打折;的士司機提供最便捷的服務,有人主動減免乘車費用;警方在每個考點部署清障車,對考點周邊路段違法行駛、停靠,並影響交通秩序的車輛,一律清除。集體送考車輛優先通行。路上行人來去匆匆,不敢弄出動靜……


未雨綢繆話高考 ,高考究竟有多莊嚴

二.綢繆孩子的高考,不要等到“臨時抱佛腳”

既然國家如此重視,家庭的重視程度怎

1.家長從什麼時候開始綢繆孩子的高考

隔著牆壁聽見鄰居夫婦為孩子的學習爭吵:“就這孩子,等到高考時非把我急死,不信你就等著瞧。”

“等著瞧”,等到什麼時候?高三來臨還是高考臨近?既然早有預期,就該果斷採取措施,一刻也不能等。否則無異於賭博。

 高考雖不能定乾坤。但是,讀書無疑讓人站的更高看得更遠。文憑與能力不一定成正比,但一定不會成反比。相信大家都認同一種說法,沒有參加高考的人生是不完美的。

2.善於把握時機,把大事化整為零

我們常說高三這一年

很艱苦,其實,高三的學習時間不足一年。高二後暑期近兩月,上課的時間不超過一半,再開學就到了九月份。來年一月份放假,上學期只有大約四個半月;下學期2月份開學,只有不足四個月時間。也就是說,所謂“高三這一年”,其實不過九個多月時間。時間緊迫始終是高三學生的壓力的焦點。

未雨綢繆話高考 ,高考究竟有多莊嚴

努力從腳下開始

所謂未雨綢繆就是把高三的重擔提前分擔。

不是說提前學習高三的知識。高考最雄厚的底子不是知識,而是能力。成為考試高手需要的能力,在我過往的文章中都曾有一一論述。能力是成為學霸的關鍵。

01.從初中畢業考前要考慮選擇學校

在目前仍然保留重點學校的情況下,學校的選擇事關重要。

從一定意義上說,普通校有水平的教師並不少;他們工作勤勤懇懇,教學水平也不輸給重點中學。但是,由於長期重點與非重點的劃分所形成的問題,普通高中的學習環境相比較於重點高中自然有些距離。另外,初中畢業考試,或多或少有著與高考相似之處;如果在初中階段善於學習,對高考的影響是可想而知的。

02.從入學的第一天開始密切關注孩子的能力培養

我並不贊成把小學生的學習負擔轉交給家長。經常聽到家長的抱怨,把學習任務都交給家長,要老師幹嘛?但是,孩子的語言學習、習慣養成確實有年齡限。這就決定,無論家長是否認可、是否情願,都必然成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與其說放任造成不良影響,倒不如主動承擔。畢竟“養不教,父之過的道理源遠流長;”家長培養孩子,義不容辭。

比如,考試無非是用筆表達語言,而人的語言能力形成的最佳年齡是始於4歲之前。


未雨綢繆話高考 ,高考究竟有多莊嚴

03.從準備做父母開始學會培養孩子的能力

正因如此,我建議,準父母首先要學會培養孩子的本領。

在孩子出生後,隨時都是你大顯身手的機會。

.孩子進入高三,家庭活動要有儀式感

既然整個社會如此重視人才輩出的高考,我們何不弄點儀式感。

1.謀定而後動。父母首先要做出積極策劃,全方位地思考孩子未來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孩子的飲食起居和生活習慣;家長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如何克服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麻煩;表揚和批評需拿捏的尺度;怎樣與學校、老師保持溝通和交流等。這些可有效預知和防止被動,這就叫未雨綢繆。

2 .在充分準備的前提下,家長要創造和諧愉快的氛圍,根據孩子的特點,坐下來和孩子認真探討,要不要讀大學、打算怎樣上好高三。即使沒有爭議,這個程序要的是莊重的“儀式感”。每個家庭不同,選擇的方法各異。如同古時候男孩子到了20歲要有一個重要的儀式叫做“弱冠”。弱,指20歲雖成人,但體格還不壯;冠就是帶上成年人的帽子。那是個很隆重的儀式。我們完全可以效仿。

未雨綢繆話高考 ,高考究竟有多莊嚴

高考從來不是一個人孤軍奮戰

和孩子探討的是未來的,更是現實的;它是孩子人生的重要選擇,選擇方向是孩子的願望,促成良好的選擇是家長的責任。在探討中,家長和孩子的某些認識會從對抗到認同,從而形成一個鄭重的決定。這個決定意味著做好了起碼的心理準備,要讓孩子感到,高考他並不孤獨,未來一段時間,全家將攜手完成同一個任務,父母與自己只是分工不同;這樣或激發他出色完成任務的信念。

3.需要老師配合的事情和需要配合老師的工作,是極為重要的環節。在教育問題上,家長要學會與學校和老師的溝通,相互配合,可使事情事半功倍。

這不是說學校沒有事做,家長做好學生的心理鋪墊,接下來,重要的事情都交由學校,由老師帶領孩子一起去完成。要堅信,孩子的高考,唱主角的仍然是老師。

我是學霸捷徑。點燃學習熱情,關注孩子成長,為高考助力提分。請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