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日本這個國家也有國歌

日本的國歌,名叫《君之代》。眾所周知,日本的發展深受東西方文化各自的影響,所以日本的國歌也在誕生的過程中吸收了東西方不同的文化。

從1868年明治時代開始,日本也通過向歐美國家學習大力發展工業和重視科學技術,漸漸開始邁向現代化國家。但這時的日本還沒任何可稱為“國歌”的存在,對外展現本國時不禁略顯尷尬。所以在1869年,當在橫濱工作的英國軍樂團教師約翰.芬頓聽說日本缺少國歌,於是他就向日本軍樂團的成員們介紹了英國的國歌《天佑吾王》,還強調了國歌對一個國家的的必要性。

他還提議如果有人提供歌詞,他可以譜曲。樂隊成員在與他們的指揮商量以後,請日語和歷史以及文學修養都很好的薩摩藩步兵隊隊長大山岩為國歌撰寫了相關的詞。但是後來日本人對於英國人那種還是略顯活潑的曲調不太滿意,因此,在1880年,3個日本人中村雄助、四元義豐、林廣守和一個德國人艾克特一起為日本國歌重新修改,不過最後還是選擇了當時日本的宮廷樂隊指揮早弘盛所作的旋律。

原來日本這個國家也有國歌

日本的國歌

在明治天皇的生日1880年11月3日,皇宮中首次演出了這首名為《君之代》的日本的國歌。在二戰之前,日本的樂師奧好義和林廣守又對日本國歌的曲和詞進行了改編,並一直被日本沿用至今。日本的這首《君之代》僅僅四句28個字。翻譯成中文以後,與中國唐詩中七言絕句的格式很相似:我皇御統傳千代,一直傳到八千代,直到小石變巨巖,直到巨巖長青苔。但因為後來這個編曲的人,為聽起來就更加的莊嚴肅穆,採用的是中國宮廷古樂的曲調,但經過數次的改編,結果讓人聽起來有種悲哀之感。結果被現在的許多日本年輕人吐槽是哀樂。

不過結合這首歌所誕生的年代,對於中國人來說,可能更多的讓人感受到的是日本從這首歌當中所透露出來的一顆野心。這首歌的前兩句很明顯的是在拍當時日本天皇的馬屁,意思是說日本天皇的傳承已經有了有了數千代了,未來因為日本的發達還會長久的傳承下去。而後兩句的第一句當中,就明確了展示出來了這一首歌誕生那個年代日本貪婪的嘴臉。

原來日本這個國家也有國歌

為日本國歌作詞的大山岩

結合那個年代日本所做的事,小石頭很明顯就是指日本列島。而巨巖自然就是指的日本西邊的那塊大陸。而當時日本所做的事,也印證了日本正在從“小石變巨巖”。從朝鮮半島開始,一步步入侵東亞大陸,對中國進行侵略的計劃,對日本人來說就是對這段歌詞最好的註解。而最後一段的歌詞,則展現了日本對那片不屬於他們的領土永久佔領的野心。不過現在的我們也知道了,《君之代》中的野心已經落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