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要做民族之光,想清楚什麼東西才是第一位

文|小熊

馬雲:要做民族之光,想清楚什麼東西才是第一位

-1-

【一、起:瑞幸咖啡】

瑞幸,不幸,偽造業績,“小藍杯”割韭菜割到了自己。

眾所周知,4月2日有一個非常爆炸性的新聞,瑞幸咖啡撲街了,股票斷崖式的跳水。瑞幸咖啡在美股開盤之前公佈了調查報告,一天之內股票下跌了80%左右,從20美元下跌至4美元左右。

馬雲:要做民族之光,想清楚什麼東西才是第一位

-2-

原因在於他們公司去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瑞幸咖啡虛報了大約22億的營業額,弄虛作假的行為導致股價瘋狂下跌。

瑞幸咖啡是去年五月份在美國上市的,開業18個月後登陸美股,刷新全球最快IPO紀錄。之前自曝經營理念是想掙美國的錢,奔著割美國的韭菜去的。

馬雲:要做民族之光,想清楚什麼東西才是第一位

-3-

調查結果在網上曝光之後,網上有一種主流的聲音說瑞幸咖啡是去割資本主義的韭菜,給我們社會主義人民提供便宜的咖啡喝。

究竟瑞幸咖啡是不是我們的民族之光?小熊認為不僅不是民族之光,而且給中國帶來了很多的負面影響。

偽造業績本身是一種欺詐違法犯罪行為,不管在哪個國家的法律都是不合法的。美股上面也有我們大把的中國人投資,所以可能也騙了不少我們中國人的錢,這樣的企業我們不能把它當作道德楷模。

弄虛作假與財務危機的公司是沒有實力在健康的市場上生存的,因為無法給股民帶來真正的利益。

瑞幸咖啡的這種行為造成了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的壞名聲!瑞幸咖啡的行為造成了國際友人對中國企業的負面印象,對中國企業是很不公平的,國際友人想投資中資公司時就會多了一層擔心,憂慮中國公司是不是有問題的公司。

市場靠的是信心,如果把中國企業與負面名詞聯繫在一起,可能潛意識裡不願意買中國的股票。名聲一壞就會影響老老實實做生意,老老實實做生產的企業。瑞幸咖啡的這次行為肯定會影響在美國上市的一些合法守法的公司的聲譽。

在疫情之下,我們也有部分企業被查出生產的口罩有問題,很多國家不願意購買中國生產的口罩或者購買口罩時增加了很多附加條件進來。這些對勤勤懇懇生產與控制質量的企業很不公平。

【二、轉:馬雲爸爸】

我心目中的民族之光是疫情期間不允許口罩漲價,緊急設立10個億的醫療物資供給專項基金的阿里巴巴集團;是以基金會的名義捐贈1個億,用於支持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研發的馬雲爸爸。

馬雲:要做民族之光,想清楚什麼東西才是第一位

-4-

昨天觀看了馬雲在家拍攝的12分鐘視頻,句句在理,震撼人心。從大的方面馬雲爸爸給中小企業家樹立了企業精神與楷模;從小的方面給我們的“誠信”教育鋪平了道路,樹立了信心。

馬雲說:中國人很早就明白要做成事,什麼東西才是第一位的。中國先把仁、義、禮、智、信這些道理都想明白了,想徹底了,才有後面兩千年的輝煌。

馬雲:要做民族之光,想清楚什麼東西才是第一位

-5-

一個企業家要做得久、做得好,他每天要考慮的大多數事情都應該跟錢沒有關係,跟錢有關係的都不是戰略性的,勿以利益為出發點的戰略決策才是真正的廟堂之策。腦子裡全是錢的人是很難做好事情,很難做好朋友。

阿里巴巴的員工守則中寫著“不行賄”這幾個字,合同中也寫著“我們的員工不能向您索要賄賂,您也絕對不允許給我們一分錢的賄賂。”

馬雲:要做民族之光,想清楚什麼東西才是第一位

-6-

字字珠璣,我們可以體會到一個企業注重誠信的價值觀,堅守誠信的底線多麼重要,很多前車之鑑我們都有目共睹。

【三、合:誠信教育】

時下誠信教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人與社會互動靠誠信體系,人與人交往需要誠信。有一則這樣的新聞給我們敲響了誠信的警鐘。

浙江溫州饒先生的兒子高考發揮出色,考上北京某知名大學,但學校卻來電告知饒先生存在失信行為必須立即處理,否則不予錄取。


原來是饒先生之前欠銀行20萬貸款不還已兩年多,此前他被強制執行但未正視,這次孩子錄取碰壁,饒先生立馬還清藉此呼籲大家講誠信。

我們知道2019年5月個人新版徵信正式面世,徵信信息的時長及精細程度做了進一步提升的。

通過社會建立誠信檔案除了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其實也在提醒我們個人徵信的重要性以及對誠信的傳承。

馬雲:要做民族之光,想清楚什麼東西才是第一位

-7-

誠信雖然看起來很虛很不值錢,但是守住初心,堅持誠信是一個企業的生存之道,堅持誠信會讓一個人走得很遠,走得很久。

《說文解字》中記載:“誠,信也。信,誠也。”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部分。

教師,是學生誠信品德的塑造者,引導學生不因貪圖蠅頭小利而迷失方向,切記貪夢者必自討苦吃。

在校園中我們不難發現部分學生是存在誠信缺失的現象:說謊、抄作業、作弊、論文剽竊、曠課之類的行為。

疫情之下,我們如何將誠信教育滲透到網課教學中,潛移默化的薰陶與滋養學生從而內化成孩子們的習慣。我們始終謹記在教育孩子時,要“站得高些,看得遠些,想得深些,做得實些”。

一)故事教育,啟迪心智

愛聽故事是人類的天性,孩子更是如此,一則好的故事具有強大的教育功能,因此我們在做誠信教育時,可以充分挖掘具有誠信教育意義的故事,講好故事,啟迪孩子。

1)商鞅變法。春秋戰國時期,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 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有人站出來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

商鞅言而有信的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了威望。因此商鞅的變法在秦國推廣的速度很快,商鞅變法使秦國日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馬雲:要做民族之光,想清楚什麼東西才是第一位

-8-

2)道德觀。曾經有一個記者在家寫稿時,他四歲兒子吵嚷著要爸爸陪伴。記者很苦惱順手將一本雜誌的封底撕碎,對兒子說:“ 你將這上面的世界地圖拼完整,爸爸就陪你玩。”

過了不到五分鐘,兒子又來拖他的手說:“爸爸我拼好了,陪我玩。”記者很生氣:“小孩子要玩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說謊話就不好了。怎麼可能這麼快就拼好世界地圖!”

兒子非常委屈:“可是我真的拼好了呀!” 記者一看,果然如此:不會吧?家裡出現了神童?他非常好奇地問:“你是怎麼做到的?”

兒子說:世界地圖的背面是一個人的頭像。我反過來拼,只要這個人好了,世界就完整了。從這個故事中,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做事先做人的重要性。做人做好了,他的世界也就是好的。

小故事大智慧,用講故事的方式取代枯燥的說教,讓孩子與故事之間發生美妙的相遇,讓孩子們在故事的世界裡認知誠信的意義與誠信的價值。

誠信是人必備的優良品格,重信者多助,失信者寡助。誠信是為人之道,立身處事之本。

二)契機教育,實現認同

教育講究天時、地利、人和,需要適當的時機。教師如果善於抓住這個教育機會,往往會有“事半功倍”之效。

疫情之下,眾生百態,疫情似一把鏡子,照見了人心。因此,疫情為誠信教育提供了難得的契機與資源。我們教師可以置身在這個教育場域之中,實現情感認同,開展誠信教育。

我們可以適度的引導學生關注抗疫鬥爭中失信的行為以及其產生的危害,在班級進行討論與交流讓孩子們深刻地感受到誠信的道德品質對人的巨大價值,堅定的讓孩子自行維護自身的誠信,信用既是無形的力量,也是無形的財富。

1)4月1日韓國藝人金在中犯眾怒,他竟然在社交媒體上謊稱自己患了新冠肺炎,目的是想讓更多人重視疫情,這個不合時宜的玩笑瞬間引起了大家的輿論反彈,在韓國也引起眾怒買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有超過三千人在青瓦臺的網站上參加請願要求處罰金在中。


2)19歲的大專學生小甜以賣口罩為名,和同伴在網絡上大肆發佈廣告,先後詐騙400多萬。

馬雲:要做民族之光,想清楚什麼東西才是第一位

-9-

不管是藝人還是普通人的不誠信新聞均會引起公眾普遍的憤怒與譴責,把這些材料作為誠信教育的材料可以引發學生的認可與反響。

我們在引導孩子關注負面新聞時也要積極引導孩子們關注正面的守信社會事件,形成學生認知發展上的平衡。

三)創新教育,掙脫藩籬

疫情之下,我們藉助各種線上平臺向孩子們傳授知識,誠信教育也可以藉助線上平臺進行開展。線上的誠信教育突破了時空的限制,增強了教育的靈活性、生動性與形象性。

學生臨場感強,通過聲音與畫面的同步進行,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學生可以在直播間展開討論與交流,暢所欲言,並且我們可以通過圖片、視頻的形式幫助學生感受與體會誠信的價值與意義。

結束語: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誠信是與世界溝通的語言,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優秀美德,誠信是每個人的啟蒙必修課。誠信教育對孩子的人生是一種道德投資,也是社會的一種無形資產。

對老師而言,教書育人的主要目標是培養更多的“人”。

為了一個端端正正的“人”,我們要痴心不改;

為了一個漂漂亮亮的“人”,我們要無怨無悔;

為了一個高高大大的“人”字,我們要甘做石階。

這無數個端正、漂亮、高大的“人”字,壘成了老師人生之路上熠熠生輝的豐碑。

全文3318字,第19篇原創,未完待續️️,關注與支持 。

文章配圖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聯繫,我將及時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