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的黑粉是瑞幸的護盤俠

星巴克的黑粉是瑞幸的護盤俠

在密集的批判中,反黑的瑞幸粉總結了如下高頻關鍵詞:券多,不貴,好喝,店密,管送,你會發現,這些瑞幸賴以成功的KPI無一例外都站在星巴克的反面。

對立帶來價值,劉備自評與曹操的差別,就是“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操相反,大事乃可成”。

某種意義上,瑞幸就是星巴克的鏡像版!

從券商保薦到民意動員,星巴克一直是瑞幸若隱若現的背景牆。

在午後的陽光下,就著一杯卡布奇諾,打開iPad或Macbook,是標準的星巴克式意象,但你永遠想不到這份愜意對於落地窗外的路人是多麼拉仇恨。

對星巴克的不爽指向三種認知:

1、沒文化。

最純正的咖啡永遠隱藏在亞平寧的衚衕裡,對意式濃縮咖啡的認祖歸宗,提一句星巴克都辱沒了咖啡文化,但這種高逼格人士能見度並不高,當然也不怎麼挑口水;

2、裝X遭雷劈。

在國外星巴克就一沙縣小吃,幾十塊錢的東西,你咂摸半天,還在那兒不死不休的發一堆帶LOGO的朋友圈,你賤不賤啊;

3、沒智商。

決定咖啡品質的是咖啡豆,別為不需要的東西埋單,這跟把iPhone還原到BOM狀態,再討論一部手機應該值多少錢一樣,按這個邏輯,白牌永遠比正貨有性價比。

這麼說來,瑞幸又是A貨版的星巴克。

湖畔大學的梁寧之前總結過,產品的底層邏輯永遠是情緒,在小米、拼多多、快手、瑞幸的崛起中,底層情緒是什麼?

不爽+愉悅!

瑞幸碰巧兩樣都有了。

咖啡是癮品,蛋糕等副品是雞湯,研究表明,甜品可以提高人腦的血清素含量,減少暴躁情緒,產生比看《新聞聯播》還真實的幸福感。

更妙的是這杯經常打1.8折的咖啡還是美國人埋單,最爽的薅羊毛當然是薅美國佬的羊毛,一杯接一杯喝垮美國人的使命感,會讓我們甜上加甜。

情緒有了,關鍵是如何操弄。

瑞幸的支持者有不少“民族之光”的反諷洗出來的,誰也沒想到戲謔之言最後竟成了瑞幸最有效的護身符。

1、我們拿著美帝的錢幹成了美帝想都不敢想的事。

瑞幸的生意門檻很高,難度卻不高。難在你要有足夠的融資能力跟上擴張速度,大多數老闆沒這個人脈,你還要有連鎖經營必需的幹部儲備,否則粗暴擴張時你的管理會到處掉鏈子,內部腐敗可以直接把你埋掉,只要你淌過這兩道地雷陣,這個生意任何人都玩得起來,拿著錢去開店誰不會?何況消費者喝的每一杯咖啡都是對美帝的釜底抽薪,從沒有羊毛黨如此大義凜然。

2、我們比百年曆史的金融老巢還了解資本運作的真諦。

瑞幸為什麼18個月神速上市?因為它有一個針對華爾街期望值精心搭建的生意模型,讓你總覺得哪裡不對,各方面卻又完美的無懈可擊。

有人質疑美國投資者如此懵然無知,還要靠渾水捅破窗戶紙,其實券商辦公室裡西裝革履、油頭粉面的傢伙哪個不是絕頂聰明,你隔著屏幕都能揀笑的事,人家會看不透?

說到底,瑞幸有5000多家門店,是實打實的鼠標+混凝土生意,有產品,有需求,有現金流,投資人既不怕它跑路,也不怕它垮掉,瑞幸神話無論“立與破”,揮霍和消耗的都只是創新經濟的商譽,無損於已經產出並完成再分配的資本價值。

對他們來說,瑞幸無非是一個32倍速快進的星巴克。

過去幾十年,創新改變了我們的世界,但副作用是讓人們對明顯不合理的商業操作喪失了警惕,對於行事不循常理,缺乏規則敬畏的人和事產生了莫名的崇拜。

瑞幸和陸正耀是受益者也是受害者。

接觸過陸正耀的人都知道,他這人很念舊,很江湖,也很仗義,一望可知是摸爬滾打出來的中式企業家,2009年金融危機最猛烈時,他賣掉了望京的兩套房子,卻從沒有扣發、遲發一個月的工資。

他的團隊裡都是老人,當年蹬著三輪車一起賣過avaya的骨幹,至今都還沒離開,但陸正耀不算一個特別好的採訪對象,他有故事,也有生意經,卻不善於提煉讓人亂起雞皮疙瘩的金句。

他是69年的,這一輩企業家基本是迎頭撞上了互聯網,他們怕什麼?

一怕掉隊,經過BAT洗禮的年輕人太猛了;

二怕新詞、猛詞,語境代差,接不上話;

有一次他跟真格的徐小平吃飯,徐一聽神州租車,張嘴就說,你們是重資產,陸大為不滿,忿而離席,私下跟人說,徐胖子狗屁不通。

但他心裡清楚,不能與時代反向而行。

神州系的生意都是重資產,只是從瑞幸開始,講故事的方式變了。

對知天命的陸正耀來說,再不跳進網紅經濟的鯊海,這輩子就只能當一個土豪了,與事業、理想等人生情懷失之交臂,他不甘心。

他心裡有氣,也有火,所以最後輕移蓮步,跳進了“流量池”。

批評他太容易了,但這個時代還允許你踏踏實實、本本分分的做生意嗎?你不上來就拿出踩死所有人的氣魄,以及寧我負人,無人負我的派頭,VC都懶得理你。

用戶替瑞幸鳴不平,其實透露了另一個真相,就是服務於大多數人的生意很容易自證其合理性,反對者也無法與大多數人的選擇作對。

最簡單的邏輯往往最難駁倒。

作為消費者,實實在在佔到便宜了,其它關我毛事!

反對瑞幸,還意味著要站隊渾水,這太可怕了。

渾水是什麼?揮水摸魚,趁亂下黑手,聽著就不地道,雖然有一定市場監督作用,但怎麼看都是破壞性大於建設性,何況還有多次作空中國企業的紀錄,讓大家“義憤填膺”一點都不奇怪。

對個別充滿“正義感”的人來說,我們把美帝的金融市場搞得一團糟不正是最大的勝利嗎?

反瑞幸也涉及到消費觀。

因為瑞幸便宜,但與麥當勞、肯德基的咖啡基本在同一水平線,最便宜的還是便利店咖啡,選瑞幸無非是已經被它的券海深度捆綁而已。

但用戶多半不承認。

他一定告訴你瑞幸就是比星巴克好喝,至不濟再補一句,反正都是刷鍋水,我比你精明,所以我選便宜的刷鍋水;

他還會告訴你星巴克我也喝得起,一杯不就30嗎,天天喝也沒問題,我就是討厭他們玩中杯、大杯的戲碼。

總之,你罵瑞幸可以,你不要懷疑我的智商,懷疑我的錢包,懷疑我的消費觀,企業做大了就有這個好處,出了事有破窗效應,但也有腦殘粉護盤。

現在有人急著給瑞幸設計大結局,其實沒必要,因為找瑞幸麻煩的人並不是消費者,股價崩了又如何,只要支撐它的人設、消費觀和底層情緒沒崩,就繼續“元氣滿滿”啊。

但被資本拋棄的瑞幸能被粉絲包養嗎?

也很難。

因為有資本這隻雞發券,瑞幸才能養活粉絲這隻蛋,現在蛋想當雞,自己薅自己羊毛,怎麼玩?瑞幸大概率要失陪了。

用tvb的話說,發生這種事,大家都不想的。

但也別替瑞幸瞎操心,實在不行,教美國人喝豆漿啊,又是一個0到1的大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