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孩子的嫉妒心呢?

XIAO米椒


”元寶,來,好久不見了,阿姨抱抱,看看有多重了“,妞妞媽媽在商場裡看到元寶,忍不住抱起元寶,我便和她攀談起來,妞妞一開始還沒反應,看自己媽媽抱著別人家的孩子那麼久,便不開心了,扯著媽媽的衣服,嚷著要走。妞妞媽媽笑著說:這孩子吃醋啦!

在孩子的世界,嫉妒是一種很正常的心理活動,不會給孩子帶來太多壞的影響,更不能說明寶寶天性品質壞。但是,如果不及時給予正確的引導,對處於人格建構中的寶寶來講,嫉妒習慣了,就會被吸納為重要的人格成分,對心理發展相當不利。

法國文學家巴爾扎克說過:“嫉妒者比任何不幸的人更為痛苦,因為別人的幸福和他自己的不幸,都將使他痛苦萬分。

孩子嫉妒的表現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不許爸爸媽媽親近或愛別的孩子。

2、別的孩子取得了成功,在幼兒園有了進步,或受到教師的表揚時,認為自己不比他差,不服氣,對別的孩子不理睬、排斥等。

3、別的孩子不借玩具給他,他就向別的孩子炫耀自己的獨有物品,且不借給那個孩子玩,以藉此壓倒對方。


當寶寶有了嫉妒行為後,很多媽媽會非常著急,覺得不可思議,這麼小心態就這麼壞,長大了怎麼好呢?建議家長做好以下幾點

幫寶寶樹立自信,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

  如果寶寶的心中樹立了“無論什麼時候怎麼樣媽媽都愛我”的自信,那麼,寶寶就有很強的安全感,寶寶既能與媽媽關係親密,也能面對和媽媽的分離,更能坦然接受媽媽對自己的評價和對別的寶寶的評價。

  所以,為了防止寶寶嫉妒,媽媽在日常和其他家長的交往中要多關愛寶寶,滿足寶寶的情感依戀,不要當著自己寶寶的面一個勁的誇獎別的寶寶,即使誇獎,也要先誇誇自己的寶寶。

不要拿自己寶寶和別人的孩子比較,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閃光點,比如每天送元寶去早教機構,在門口換鞋時,經常有5歲的大寶寶,不肯自己獨自上樓,一定要鬧著讓媽媽送上去,元寶看每天都會看到這種情況,有一天,元寶一邊換鞋一邊抬頭說:”爸爸,今天,我自己上樓,不用你送“,如果這時候我拿他和別的孩子比較,他就會沾沾自喜,這時候,我按捺住喜悅對他說:”寶寶真棒,比昨天有進步了,可以自己獨自上樓了,來,GIVE ME FIVE“,我以激勵的方式告訴他,他的每一個進步我都能看到,同時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有讓別的孩子羨慕的地方。

曾經有專家指出,當孩子為自己感到驕傲的時候,他們就更容易接受別人在某方面得到比自己更多關注的事實。這種自信不但可以幫助孩子克服嫉妒心理,更有利於他們塑造自我。

不要過分強調負面的東西

”文仔,你這個超人在哪兒買的,能給我玩一下嗎?“,思琦羨慕地看著文仔,央求他,可是這是個新買的玩具,文仔不捨得,拒絕了思琦的請求,思琦大哭起來,思琦媽媽急忙過來安慰孩子,並悄悄說:”不哭了,不哭了,他這個是個盜版有啥好的,不值得哭,媽媽明天給你買個正版的“。

孩子會通過觀察大人的做法來塑造自己的行為方式,因此當你發覺孩子感到嫉妒的時候,不要嚴加批評指責,更不要冷嘲熱諷。在表示理解他情緒的同時,不要過多強調孩子的感受,更不要指責受到妒嫉的對象,否則不但會進一步刺激孩子的妒嫉情緒,還會導致孩子養成動輒歸咎於他人的壞習慣。

我是元寶爸爸,教育實踐家,多平臺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育兒、教育知識!歡迎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未經本人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元寶爸爸聊育兒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高鵬,中醫師,頭條號 芳草大夫親子站。

嫉妒是一種比較複雜的心理。在每一種文化中都存在,俗稱為“紅眼病、吃醋、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等等。

妒忌是指人們為競爭一定的權益,對相應的幸運者或潛在的幸運者懷有的一種冷漠、貶低、排斥、甚至是敵視的心理狀態。猶如好勝心,是一種迫切希望,併力圖通過某種努力,使自己的能力和才幹超越別人的心理狀態;

對於孩子來說,看到同伴在學習或其他方面超過自己,而產生一種不舒服的感覺,和期待超越夥伴,甚至進而取而代之的心理狀態。

它的積極作用從本能上保護自己應有的權益。消極作用是隱藏著對他人幸福的破壞傾向,甚至是敵視的心理狀態,是人性的弱點之一。

一方面,保護孩子的好勝心。孩子的心智發展還不完善,對於自己和他人的認識可能會不全面。告訴孩子,好勝心是一種可貴的品質,引導他做勇攀高峰的人,在自己的在學習生活中不畏困難,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勇於挑戰。

另一方面,告訴孩子,人類的智力水平呈正態分佈。生活不是獨木橋,別人的優點可以借鑑。你是自己人生的主角,引導他正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他唯一的競爭對手只有他過去的自己。教育引導孩子承認並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同時更多地看到自身閃光的一面。這就是說不讓孩子努力追求假大空,或妄自菲薄。而是要讓他從實際出發,完善自我,是要讓他實事求是,量力而行,做更好的自己。

人生不是比賽,我們對明天充滿期待,青春年華要自己去安排。生活在陽光下的我們,博採眾長,不斷成長。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 羨慕嫉妒恨”,是目前較為流行的一句話,也是描述心理上的一個演變過程!讓嫉妒變成羨慕是一種心理的昇華,而讓嫉妒變成恨卻是一種嚴重的心理病變!

作為家長,如果發展孩子有強烈的嫉妒心,首先不要恐慌不要嚴厲批評打擊。我覺得要從正面教育孩子,告訴孩子,你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因為你發現了美好的東西,你還沒有條件具備,你才去關注他。但要用對方式,去試著學習,欣賞,想法讓自己通過努力達到你想要的結果!記住,嫉妒從來都是針對比自己好的事物,目前不能達到的才能出現這種心理。大部分孩子還是喜歡聽好話的,喜歡得到大人的肯定,所以怎樣去引導教育非常關鍵!

要讓嫉妒昇華為羨慕,不能發生病變,成為“恨”。


芳華老師


您好,很樂意為您作答。


嫉妒是一種消極的心理,家長首先需要了解孩子的嫉妒心是如何產生的,才能有針對性地找到應對對策。


通常來說,嫉妒心的產生有環境影響,也有養育方式的影響。比如,養育者習慣去比較去評說別人,總是看別人家的孩子好,自己孩子哪裡不夠好,這樣會讓孩子在焦慮自己的同時還會嫉妒別人。還有常見的二胎家庭,當老大發現母親將注意力轉移給弟弟或妹妹,感覺自己得到的愛減少了,就會嫉妒。


對嫉妒心強的孩子,家長如何應對?給您以下幾條建議:


1. 傾聽孩子,理解孩子

孩子的嫉妒是很自然很簡單的,自己的願望不能實現,自己的能力有達不到要求,就會產生嫉妒。這時候家長要理解孩子,多問問孩子的感受,聽聽孩子的傾訴,更要理解孩子有煩惱有嫉妒也是很正常的。不能給孩子貼上“嫉妒心強”的標籤,而是幫孩子表達和宣洩掉這種負面情緒。


2. 多鼓勵孩子,正確評價孩子,少比較

孩子都喜歡得到肯定和表揚。兒童階段,心智發育尚不成熟,孩子還不能夠客觀地正確地評價自己和他人,這時父母的做法就很關鍵,既不能表揚過頭,讓孩子驕傲,也不能總是挑剔批評,讓孩子缺乏自信和嫉妒別人。要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有所長,也有縮短。看到別人的長處,可以學習,更要看到自己的長處,相信自己會越來越好。



3.客觀分析孩子,幫孩子用正確的思維方式看待競爭

通常來說有嫉妒心的孩子會爭強好勝,父母要引導孩子用正確的思維方式對看待自己與他人的競爭和對比。別人強的地方,是別人付出了我們看不到的努力才取得的強,我們自己有哪方面強,因為這些方面做得夠努力。我們還有哪些地方不夠好,那麼要從哪些方面去提高?我們再努力也不可能所有的方面都強,所以只要努力了,就接納自己,認可自己,並相信自己還可以更好。積極地引導孩子的好勝心,變為孩子積極進取的動力。


希望可以幫到您。



夢田的稻草人


孩子大部分的時間在學校和家庭度過,除了學校教育外,家庭的教育對孩子性格的形成也至關重要。所以學校要積極開展家長學校、家訪等活動,幫助家長確立正確的教育方法,引導家長正確教育子女。

(1)家長要當好榜樣,以身作則。壞榜樣的力量也是無窮的,生活在充滿妒忌家庭的孩子,也往往妒忌心較強。因而作為家長鬚留意自己的言行,家庭成員之間不能相互猜疑或當著孩子的面去議論別人、貶低別人,對鄰里、同事等人取得成績和財富時更不能橫加指責,甚至惡語中傷。

(2)正確評價孩子。不能因疼愛和喜歡就對孩子的品德、能力過分讚賞,也不能因自己的孩子在某方面不如別人,就經常埋怨、指責孩子,而應當幫助孩子提高這方面的能力,當孩子犯錯時,也不能大發雷霆,而要幫助孩子認識錯誤,教育孩子勇於改錯。

(3)家長要多和孩子溝通。家長要經常和孩子談話,隨時瞭解孩子心裡的想法。孩子取得成績時如此,遭受挫折時更應如此,幫助孩子找到挫折的原因,進行心理交流和情感交流。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學階段是人生的起步階段,要充分重視學生的妒忌心理,分析每位學生產生的原因,並積極引導,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形成教育合力,在這個時期,如果能正確對待並及時抑制和消除嫉妒心理的產生和滋生帶來的消極作用,努力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個性心理品質,這無疑是給他們今後的成長道路鋪上了一層堅固的基石,也可以成為指引他航向的指標,領著他通向成功的彼岸,從而使每一個學生成長為心理健康的、人格健全的、全面發展的人。


易簡易知


嫉妒心,是人的天性。面對孩子的嫉妒心,家長不能直接去批評。要在日常的生活中,以講故事的形式,逐漸講明嫉妒心的危害。讓他在心底有個認識。在孩子直接表現出來的時候,要直接告訴他的行為,是錯誤的。並且告訴他,你很看不上這種行為,你也很生氣。但不要不理他,更不能體罰他。待他心情平復的時候,意識到錯的時候,拉拉他的手。告訴他,嫉妒心過強,是會害人害己的。嫉妒心,歸根結底,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表現。人都希望得到周圍人的認可,如果沒有能力的配合,最終自己會很痛苦。青春期的孩子,自尊心極強,尤其是在異性面前,自尊心受到撞擊,更是容易做出過激行為。被人漠視,是他們最為難以忍受的事情。在嫉妒心,自尊心的驅使下,他們往往喜歡做出出格的事,來引起別人對他的注意。因此,成年人對孩子的引導,要以親情為紐帶,在孩子三,四,五歲,就要及時矯正。過遲,效果差強人意。寵溺過度,過度嚴厲責罰。極易使孩子的性格極端化。三歲看大,五歲看老,是有一定依據的。小時候,你不耐心去教育。到孩子大了,你就不得不為他,忍受接連不斷的煩惱和憂愁。


鈞泰422


近日,一則新聞看了真讓人生氣:

鎮江某小區,一部一直運行正常的電梯突然“發瘋”了,把一位住戶短暫困住後,竟徹底失靈。

一檢查,才發現該電梯主板遭遇過人為的“水淹”酷刑,已完全燒壞!等配件維修的半個多月,該單元百位住戶,都得頂著高溫酷暑艱難爬樓……

是誰這麼喪心病狂?

民警調取監控,四處走訪後發現:是住在另外一棟樓的15歲男孩肖某所為!

男孩因為自家樓棟無電梯,天天爬6樓很難受,嫉妒心作祟,便一瓶飲料澆壞同學家樓棟電梯!

這個孩子的行為固然令人氣憤,但也著實給爸爸媽媽們提了個醒:其實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產生嫉妒心理!

  • 一起長大的兩個孩子,突然一個不理另一個了;

  • 競選班幹部失敗,偷偷打小報告編排同學;

  • 很多校園暴力事件,起因往往也是因為嫉妒……

有嫉妒心不可怕!但若不加以正確引導,孩子一旦產生“得不到,便毀掉”的可怕心理,後果真是不堪設想!

01

一個月以前,震驚全國的中科院研究生謝雕被殺案,在北京某法院宣判。凡是知道這件事來龍去脈的人,無不心驚膽寒!

故事的兩位主角周凱旋與謝雕,本都是天之驕子!中學時同班同寢室,成績都很優異,難免時常被人拿來比較。

一直比到高考,兩人的命運出現轉折!謝雕發揮穩定,先是考上了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後又考上中科大研究生,人生可謂步步高昇。

而一直把北大清華當夢想的周凱旋,那一年高考失利,經過復讀才考上西安交大。

眼看本處在同一起跑線的同學,一個過得比一個好,連續的挫敗感讓周凱旋逐漸心理失衡,荒廢學業,徹底從學霸變學渣。

一次同學會上,謝雕好心勸了周凱旋幾句,卻被周凱旋認為是嘲諷、挑釁,自此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記恨了兩年後,周凱旋追到北京,持刀將好意請他吃飯的謝雕殺害!

走出餐廳時,周還高舉雙手,擺出勝利者的姿態,完全鬼迷了心竅……

而2018年,另外兩起少年殺人案,同樣觸目驚心!

山東淄博,一成績優異的初中生不甘心做“千年老二”,竟揮刀殺害了那個總考第一超過自己的同學!

廣西也有一個13歲少女,因嫉妒同學長得比自己漂亮,竟將同學騙到家裡殘忍殺害!

法國思想家拉羅什福科在《道德箴言錄》裡說:“嫉妒是萬惡之源,懷有嫉妒心的人是不會有絲毫同情心的。

在嫉妒者的眼中,幸福不在於自己得到,而在於別人得不到。

只要你試過什麼叫嫉妒,任何人都會變得惡毒!

哪怕只是個孩子!

02

上個月,同事小莉剛經歷了一件尷尬事!

她去朋友家做客,看到朋友家小男孩畫的畫特別好,隨口就當著自己女兒的面誇了一句!

結果好嘛!女兒當場不依不饒地邊哭邊喊:“他畫的才不好!我畫的最好!”

同事改口說他倆畫的都好,各有特點都不行!非得順著女兒的話說,這才止住了哭鬧!

她怎麼也想不通,這麼點大的孩子,嫉妒心怎麼這麼重?

作家餘秋雨曾說:“嫉妒的起點,是人們對自身脆弱的隱憂。

嫉妒心產生,源於人類的生存本能,也是每個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哪怕一個小嬰兒,也會產生嫉妒心!

心理學家SHart,曾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

他選取了一群6個月大的嬰兒,又收集了一批與嬰兒體徵非常相似的仿真娃娃,作為測試工具。

在試驗中,嬰兒的母親只要開始關注仿真娃娃,嬰兒就會表現出情緒消極、非常苦惱。而母親關注圖書時,嬰兒則不會有這些表現。

而嫉妒心理,在同胞競爭中,會表現的更加明顯!

《媽媽是超人》中,蔣靜雯的女兒咘咘,就因為嫉妒媽媽抱妹妹,而狠狠將妹妹推倒在地!

同時,很多父母的養育方式,也在給嫉妒心理的壯大創造條件:

“你是哥哥/姐姐,就要讓著弟弟/妹妹”;

“你看你們班XXX,學習又好,還彈得一手好鋼琴”;

“咱家就這條件,你不要跟別人比吃穿,就比學習”……

這種似有若無的暗示,讓孩子從小就習慣凡事都要與人比:比過了開心,比不過就難過,這樣的生活哪裡還有幸福可言?

將來走入社會,那更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沒辦法找準自己的位置,接受他人的成功,

“嫉妒就會變成雙刃劍,不是插別人胸口上,就是插在自己心坎兒上。

03

既然嫉妒心無可避免,家長該怎麼正確引導孩子呢?

其實,孩子有嫉妒心,也不完全只有壞處!

心理學研究發現,嫉妒心對於孩子的自我成長,其實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它能幫助孩子突破認知的侷限,更加嚮往進步!

想要避免嫉妒心帶偏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教會孩子正確認知自我,非常重要!

\t\t01不拿孩子與別人家孩子比較

上文中提到的悲劇人物周凱旋,就生在一個酷愛比較的家庭!

周父平時就愛拿兒子的成績和考試排名在外炫耀,卻忽略了孩子自身的人格教育。

久而久之,周凱旋習慣了“高高在上”,也形成了“一點都不能吃虧,遇到任何不滿,一定會報復”的極端性格,這才釀成了害人害己的悲劇。

每一個孩子生來都是獨一無二的!美國心理學家艾麗卡·雷斯切爾在《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一書中給了父母很好的建議:

父母要向孩子強調,成功的定義是,自己不斷努力以及取得一點一滴的個人進步,而不是與他人的成就進行比較。

\t\t02培養孩子良性競爭的心態

每個孩子聽到其他孩子被誇獎,都會不高興!

這時比起貶損式激勵,更加聰明的做法是,引導孩子自己思考,為什麼別人能做的更好?

你知道為什麼小哥哥畫畫會這麼好嗎?

因為小哥哥上了繪畫課,有特別專業的老師指導,他也特別勤於練習;

如果你也能跟著老師堅持學習,我相信你也能畫的跟小哥哥一樣好!

心理學家van de Ven ,也在2015年提出過“善意嫉妒”理論:增加得到嫉妒目標所有物的渴望,但不會產生惡意嫉妒的敵意,這其實是一種追求進步的動力!

\t\t03幫助孩子找到自已的優勢

每個父母,都會為自己的學渣孩子頭痛不已。出生於臺灣的迪士尼動畫師劉大偉,小時候總考倒數第二,也是學校公認的“差生”。

可失望透頂的父母帶他移民美國後,卻有一位老師發現了他超凡的繪畫天賦,鼓勵他去學藝術!走上藝術之路的劉大偉,才真正感受到什麼叫如魚得水,為世界影迷創作了包括《獅子王》,《花木蘭》,《美女與野獸》等一系列經典作品。

(劉大偉小時候的塗鴉)

蘇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這本書中說道:

孩子小,他們對自我的評價更多源自親近人的評價。

父母若善於發現孩子的優勢,並時常鼓勵,孩子便會更加自信,教育也會輕鬆很多!


Ahaschool第二課堂


嫉妒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人們習慣上認為這是大人之間的事情。其實不然,嫉妒之心人皆有之。就拿一個剛上幼兒園的孩子來說也有嫉妒心理。經常產生嫉妒心理會阻礙兒童正常心理的發育,高度膨脹的嫉妒心理還會使人做出既惡毒又愚蠢的行為,家長們務必引起重視。

在現代社會中,嫉妒在不同年齡層次的人群中表現形式不盡相同。學齡前孩子的嫉妒心理主要表現有以下幾種形式:

一、惟我獨尊 不少獨生子女在家庭中處於特殊的地位,父母、祖父母都視其為掌上明珠,圍著他轉。這些孩子養尊處優習以為常,偶有欠尊欠優則不能接受。比如家裡來了客人,父母抱著小客人而不理他,孩子的嫉妒心理會油然而生,表現為白眼或撤嘴巴,以示抗議。

二、惟我獨美 孩子在幼兒園看見別的小朋友穿漂亮的新衣服或塗口紅等,小女孩也會急起直追,要求家長買更漂亮的衣服,甚至燙髮、塗口紅等與人“別苗頭”。若別人講自己漂亮就沾沾自喜,講別人好看、漂亮就悶悶不樂。

三、惟我獨霸 有的孩子在父母嬌慣溺愛下,吃不了一點點虧,處處要佔便宜,成了¨小霸王”。遊戲時,對方勝了,¨小霸王”就可能要強詞奪理,耍賴撒潑,嫉妒心理還可能驅使他破壞遊戲活動,從而使大家都玩不成。

四、惟我獨富 眼下有“財大氣粗”的暴發戶,但“工薪階層¨人家畢竟多數,下崗待業者也不少。這些出自不同家庭的孩子聚在一起比家裡的高級電器、高級用具,甚至為比高低而爭吵,以顯示自己家裡的富有。

克服孩子的嫉妒心理,關鍵在於父母。首先父母應仔細檢查一下自己有無嫉妒心理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要溺愛子女。父母的寵愛往往會助長孩子的優越感,使他們不能容忍別人與自己競爭,並容易產牛嫉妒~其次,當孩子遭受失敗或挫折時,要幫助他們分析失敗的原因,進而提出具體的行動措施,使失敗成為進步的動力。再次,要讓孩子學會對他人的成功予以客觀的評價,分享他人的快樂,並培養待人寬容的態度,把別人的成績當作自己的動力。最後,要培養孩子豁達開朗的良好性格,防止養成褊狹、報復的不良品質。


健康運動中心馮春雷


嫉妒之心,人皆有之。這種負面情緒幾乎是與生俱來的。十幾個月大的嬰兒當看到母親給別的孩子餵奶時,就會出現哭鬧不安等反應。有的孩子長到五六歲時,如見到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比自己的好,穿的衣服比自己的漂亮,便會感到不快。在學生中,嫉妒也是十分常見的現象:有的學生會因老師表揚同桌而嗤之以鼻;有的對同學在學習上超過自己或考試成績名列前茅而悶悶不樂……

那麼青少年的嫉妒心理有哪些呢?家長又應該如何正確引導呢?

一、有嫉妒心的青少年性格怪僻,難與同伴相處。

若不及時糾正,人格會進一步扭曲,靈魂會受到汙染,甚至失去理智、泯滅良知。這樣的孩子步入社會後,很難有融洽的人際關係,在事業、社交、家庭等方面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現代心身醫學研究表明,嫉妒是一種人格缺陷的不健康心理行為,所產生的過激惱怒情緒可導致中樞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功能失調,使免疫功能下降,易引起多種心身疾病。那麼,家長和老師如何幫助孩子遠離嫉妒呢?

二、生活在充滿嫉妒的家庭中的孩子,因受家庭成員的影響,也往往具有較強的嫉妒心。

所以,家長要率先垂範,以自己美好的言行來教育孩子。當家長髮現孩子顯露出嫉妒的萌芽時,不要嚴加指責,更不能冷嘲熱諷,以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應態度誠懇地耐心傾聽孩子的訴說,然後和孩子共同分析問題,在和風細雨中消除其心中的種種困惑。


思雨yp


首先,作為父母要以身作則,不能常常在孩子面前展現自己嫉妒他人的一面。對於嫉妒心理,人類沒有“免疫力”。“當孩子產生嫉妒心時,父母要學著去接受它、正視它、正確引導它,讓嫉妒心向推動自己進步、推動社會進步的方向發展。”首先要讓孩子做到客觀認識自己。父母要幫孩子客觀分析他們的長處和短處,分析他人成功的關鍵所在,以向他人學習為方法來減少與他人的差距。其次是提高孩子的自信。嫉妒是對自己缺乏信心的表現,有自信的人,相信自己在不久的將來就能超過他人,可以適度的平息自己的嫉妒心理。

  此外,父母還要讓孩子學會悅納自己,即真正的愛自己。每個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要正視自己在某方面的不足,並接受別人比自己強的現實。能做到這樣,嫉妒心理自然就會失去它存在的空間。最重要的是父母要改變教養方式。以利於子女成長的教育方式來教育子女,父母對子女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從要求自己做起,不拿別人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做比較。在大環境中,要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多給他人一些愛心和理解、幫助,在這樣良好的社會風氣影響下,有嫉妒心理人自然而然會變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