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好天氣和一群人的狂歡

一個人的好天氣和一群人的狂歡

一個人唱歌

一個人面對這無聊的生活

一個人買來面具

假裝著強悍

笑著跳進人海里

——《一個人》

前幾天刷完了《請回答1988》,在彈幕裡,看著很多人說自己看的第7 遍,看的第n遍,還有人說每次心情低落,都會來看一遍。

很久不看劇的我發現這個世界的人們多麼需要治癒。

在劇裡,鄰里間的相互幫助,家庭裡的相互扶持,朋友間的相互理解,父母和兒女的和解,夫妻間的相處方式,還有青春期的愛戀……一邊哭一邊笑的劇,真的很治癒。

然而回過頭對比真真切切存在的人生,和那些被演繹的戲劇,戲劇總是賦予了美好的期待,還有不斷放大的真善美。

就像現在人們的感動,大多來源於媒體放大後的事件,而生活裡平凡的美好,卻往往被我們所忽略。一邊是距離我們比較遠的感動,一邊是現實生活裹挾的層層焦慮,很多人已經失去了自我治癒的能力。

所以看完《一個人的好天氣》,有種內在的力量油然而生。

每次心情不好,我都很喜歡在上下班的路上,又或者有陽光的下午,看一部儘可能平緩和放慢節奏的書。有時,並不是為了看什麼,也不是為了感同身受,只是希望自己能重新收穫某種平和感。

當然,面對人生這個宏大的概念,我們即需要《請回答1988》中集體回憶的那種存在感,一群人共同分享時光,也需要《一個人的好天氣》中一個人面對孤獨的勇氣。

01

可以跟一些人分享人生裡的時光,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某天下班路上,坐在公交車上,路過一個小區門口,昏黃的路燈下,一群阿姨伴著《友誼地久天長》的歌曲翩翩起舞。

“我們曾經終日遊蕩在故鄉的青山上,我們也曾歷盡苦辛到處奔波流浪”

這兩句歌詞帶著阿姨們歲月的痕跡隨風飄過車窗,在我的腦海裡開始循環。

我在想,她們曾經經歷了多少曲折,才有幸在這個夜晚相聚;又或者是多少年吵吵鬧鬧的鄰居,只是在一個平凡的日子裡起舞,並沒有太多故事。

每次有這種感慨的瞬間,感覺自己像《重慶森林》裡的阿菲,悄無聲息地潛入警察的家偷窺他的一切,而我是偷窺別人的生活和情緒。

一個人的好天氣和一群人的狂歡

她們會在相聚之後,回到各自的家,而美好的相聚已足夠慰藉大半生。

一群人的狂歡總是有種莫名的感染力。

所以看到大冰有那麼多的朋友可以寫會很動容,所以會在高中結束街舞課,在給教練的信裡說自己很喜歡團體生活,所以看到《請回答1988》會捨不得看完。

因為那些被紀念的時光,從來都沒有離開,而是在一個人的心裡生根發芽,然後變成新的美好。

前幾天在豆瓣上,看到一個女孩子在“父母的相處模式對你愛情觀有什麼影響?”的話題下,講述了自己的故事。

其中有一段很觸動,女孩的父母很喜歡交朋友,她父親走的時候,她見了這輩子見過最多的人,在醫院從一樓大廳到病房兩邊都是人。

“以至於直到今天,有人提起我爸,還會熱淚盈眶;以至於我總覺得他沒走,因為他的好兄弟好姐妹們依舊照顧著我們母女。”

“父母之間的相處像是朋友,像是親人,讓我知道婚姻或是愛情不僅僅是拘於柴米油鹽的生活瑣事,也要有一致的愛好和追求,要有共同的朋友和圈子,要有不因孩子而改變自己生活的勇氣,要活出自己。”

人是群居動物,但他們需要的不是很多人圍在自己身邊,而是溫情和交際後自己的存在感,不被忽略和遺忘。

跟懂得情誼的人分享時光,才能留下美好的味道。

02

共享時光後,仍逃不過人生的孤獨

年輕時,總會聽到年長的人絮叨:“看你們現在玩的這麼好,過不了幾年,就散了。”

然而誰不是撞了南牆,才接過那些自己不屑的教訓。

看著弟弟沉迷於交朋友,用朋友在一起的歡樂對抗生活、學習的枯燥,有時候會有幾分無奈,又覺得這不就是青春本來的樣子嗎?

青春期不去追星、交朋友、聽喜歡的歌、做夢發呆,難道等到中年再去做或者緬懷嗎?

但又會看到弟弟在一次次不如意的考試結果面前,後悔過去的自己不夠努力。

一邊寬恕,一邊自責,無論如何,我們都不會放過自己。

直到某天,曾經的自以為一起分享過時光的真朋友們一個個在自己的生命裡淡出,我才深刻地接受人生本孤獨這個事實。而這個事實更深層的意義卻是曾經慰藉過你,甚至稱得上心靈港灣的東西在歲月裡破碎了。

我特別想去彌補,後來發現破碎是自己不願面對的真相,因為害怕那漫長的一個人的人生。

不是害怕在公司加班,一個人走在漆黑的路上;不是害怕下班回家,沒帶傘,下很大的雨;也不是害怕一個人去看電影、吃火鍋,沒有人分享心情,而是害怕那些你曾經覺得可以依靠的情誼是虛假的,這才是真的孤獨。

有時候,我們也可以習慣一個人,喝幾碗文章雞湯,看幾個讓人捧腹大笑的視頻,那些難捱的時光也就過去了,但我們不得不承認自己的脆弱。

可是無論多麼脆弱,只有面對孤獨的真相,我們才會清楚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才能品出生活的滋味。

papi醬曾在《我家那閨女》中提出一個觀點,被推上熱搜。

一個人的好天氣和一群人的狂歡

她說:人生最重要的順序,排在第一位的,必須是你自己,然後依次是你的伴侶,孩子和父母。

為什麼是這個順序,她解釋道:

首先,每個人無時無刻不在與自己相處,因此自己陪伴自己的時間是最長的;而之後的這一生是你的伴侶陪你度過的;但孩子和父母,你只陪伴他們走一段路,剩下的路,需要他們自己去走。

在這個問題裡,甚至都沒有朋友的選項,可是又有多少人被友情這個東西困擾呢?

到今天,我們會發現需要朋友,不過是需要一些相互扶持的對象。

在一篇文章裡看到這樣一段話,一個老總跟自己的下屬說:“一流的朋友談夢想;二流的朋友談事業;三流的朋友談事情;四流的朋友談是非。”

這段話也不盡然有道理,但是卻讓我意識到朋友真的有高質量和低質量之分。

在自己孤軍奮戰的路上,寧可沒有朋友,也不要交低質量的朋友。

學會享受孤獨,耐得住清冷,才能走的更遠。

03

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群人,都要學會自愈

《一個人的好天氣》裡,有段很經典的對話。

知壽:"我想趁現在把空虛都用光,老了就不會再空虛了。”

吟子:"知壽,可不能在年輕時都用光了,要是隻留下愉快的事,上了年紀,就怕死了。"

走走停停,比發條上緊,比持續空虛,會更好。

而在走走停停中,要學會自我治癒和自我成長,真切地感受自己的情緒和想法,而不是受別人影響。

每個人治癒自己的方式不同,有人選擇旅行,有人選擇讀書,有人選擇看電影,有人選擇運動,有些人週末在家安安靜靜做飯就可以得到治癒。

治癒自己的關鍵是集中注意力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我很喜歡發呆,走路發呆,坐車發呆,賴床發呆,大腦空白可以讓我放鬆,可以讓我想清楚當下的自己在幹什麼,也可以讓我內心柔軟,重新擁抱這個世界。

之前看過一個韓國綜藝,有一期裡面的女嘉賓喜歡畫畫,她說她的放鬆方式就是畫畫,沉浸在一幅畫中,畫完後,自己會感覺神清氣爽。

一個人的好天氣和一群人的狂歡

長大後,會發現生活從來沒有秩序,要找到自己的節奏。

除了安放好自己,就是不遺餘力地抓住一切機會讓自己成長。內心充盈也許並不能帶來直接的物質財富,但是在同樣的問題面前,思考層次立竿見影。

村上春樹在《舞!舞!舞!》裡寫道:

“你要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了。不準情緒化,不準偷偷想念,不準回頭看。去過自己另外的生活。你要聽話,不是所有魚都會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大人的世界裡到處都是灰色地帶和說不清道不明的耐人尋味,有時候懂就夠了,不必說出來。

長大後,一群人狂歡的熱鬧,總是抵不過一個人的好天氣的愜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