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這個人到底如何?

威史


“小處不滲漏,暗處不欺隱,末路不怠荒。”劉備就是這樣的英雄,他羈旅四方,堅韌不拔,敗而不亡,終有三分基業。那麼劉備到底是怎麼樣的人呢。



在很大程度上,劉備誠待重臣,義待大將,與曹操、孫權相比更加誠懇和互諒,是以用人和作風定三分天下。

劉備的特長是,能通過交談識別將才。他最大的優點就是“三顧茅廬”發現了諸葛亮,“永安託孤”充分發揮了諸葛亮的才能。

還能叫“鳳雛”的龐士元盡智取西川,讓有奇謀策算的法孝直盡奪漢中。

解州老龍關羽,涿州玄豹張飛,長山巨蟒趙雲,長沙虎母黃忠,西涼駒子馬超等都是三國最為勇猛的一流戰將,都忠於劉備。

但是,千萬不要小看劉備的軍事才能。

首先,劉備是三國少有的神射手。

曲陽攻堅戰,劉備抬手射傷了“地公將軍”張寶,迅速扭轉了累敗的戰局。

宛城一箭射死孫仲,與奪槊、飛身、刺將的孫堅不分伯仲。

曹阿瞞許田射鹿,劉備馳馬射中一隻飛跑的野兔,彰顯了劉皇叔的風采依舊,讓曹操不禁感嘆“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其次,劉備曾與三國高手有多次過招的戰績。

虎牢關前,劉備掣雙股劍,驟黃鬃馬與關羽、張飛三兄弟群毆呂布,詩曰“抖擻天威施勇烈”。

穰山一戰,遭遇河北名將高覽,在高覽三合斬殺劉闢後,劉備不懼,“方欲自戰”,表現出了勇猛的作戰風格。

所以,若論上陣武力廝殺,劉備絕對強於“縛虎”的孫權和善於“跑路”的曹操。



然後,說到統兵帶軍,劉備也並非凡品。他指揮過截擊袁術、偷襲許昌、火燒博望、火燒赤壁、謀攻益州、攻取漢中等大小戰役。

青州城下,面對敵眾我寡,劉備設奇兵,三路殺退賊眾,遂解青州之圍,表現了劉備運籌決算。

在蜀漢大營,劉備的統御大軍的能力,關羽、張飛都趕不上。特別是,博望坡之戰,劉備率軍誘敵,交鋒“獨目蒼狼”夏侯惇,詐敗引其進入埋伏。

定軍山之戰,劉備集中力量攻擊張郃,指揮黃忠斬殺夏侯淵。面對老對手曹操,劉備毫不畏懼“曹公雖來,無能為也,我必有漢川矣。”

說實在的,在整個曹營中,除了曹仁外,其他人都不是劉備的對手。

劉備在重視人心向背,耐心觀火侯,從不莽撞行事。在漢末亂世,他稱帝武擔山,在時間上把握的恰到好處,比起袁術稱帝要高明的多。

劉備該出手時就出手,絕不含糊。他強取荊州,巧奪益州,一改他當年在推三阻四領有徐州的迂腐做派。

還有他不聽諸葛亮的建議,擊殺劉琮,搶奪襄陽,就是看透了在曹操強大的攻勢下,他是即使佔領了他是守不住的。

總結:在魯迅的眼裡,劉備是:“長厚而似偽”,他能夠在用人和軍事上,做到小處不滲漏,暗處不欺隱,末路不怠荒,由此可見,劉備才是三國真正的王者。


閒將西話


劉備這個人其實並不那麼好,雖然有優點,如屢敗屢戰,堅韌不拔,重視人才等等。

首先:劉備喜歡意氣用事,如攻打吳國,誰也攔不住,最後慘敗,鬱悶而死!

其次,他喜歡騙人,不是真的想光復漢朝,而是真得想自己稱帝,如虛假宣傳漢獻帝已死,以便自己名正言順地稱帝,騙了蜀國人,卻騙不了後人。



時史照我前行


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後,但後期家境敗落,靠擺攤維持生活,從小的閱歷對他有豐富的觀察力,他也是一位有志之人,拉攏人的魅力也是一流的,看起來老實忠厚,其實心藏大志,一步一步走到建立蜀國,也是非常不易的,但他從來沒有放棄,這種精神也是非常難得的,放在今天來說,也是不可多得的一位人才。


我是農村娃娃


做為管理他很厲害, 他可以讓所有厲害的人為他賣命,那些為他賣命的人從來不問為什麼,這一點就非常厲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