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具备的天海,想续命仅仅有“钱”就够了么?

因为疫情的缘故,新赛季联赛何时恢复依旧给外界一种遥遥无期的感觉,而参赛队什么时候能定下?从2月开始,我们就不断看到关于“下周定”、“快了”的说法。。。然而下周又下周,快了又快了,同样的表述持续了快两个月,还是没有具体的说法。前两天天海俱乐部已经在社交账号上称俱乐部的准入条件万事俱备,只待万通方面承诺的赞助款打到俱乐部账户。

然而到底是天海继续打还是深足顶上,至少到目前为止,远没有到下结论的时候。

万通赞助+剩余资金是否够支撑天海这一年?

万事具备的天海,想续命仅仅有“钱”就够了么?

今年冬天,有关天海的问题不断被发酵;先是郜林、张成林去试训,以及打过世界杯的大牌外援可能加盟,外界一度认为天海已经摆脱了危机。然而到了2月,先是卖掉了几个去年的主力,之后又传出了被举报,天海在球员方面只出不进的情况引发了外界的担忧时,让天海和深足这道原本不应该存在的选择题摆在了桌面上。

在俱乐部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先是身兼俱乐部副总、一线队教练组组长、领队多职的李玮锋代表俱乐部多次发声;在零转让公告发出后,天海的球员给天津体育局、天津足协发了一封公开信;而在前几天香河会议之后,天海的教练员和球员又给足协发了一封公开信。当俱乐部面临着巨大的困境,教练和球员一边在埋头苦练,一边对外公开寻求自救,在给足协的公开信上甚至用了“誓死保护中超资格”的字眼,既能体现出一种悲壮感,也能体现出他们打中超的决心。

万事具备的天海,想续命仅仅有“钱”就够了么?

然而教练和球员有打中超的决心,甚至可能已经做好了过苦日子的准备,但能不能打中超,这取决于俱乐部是否符合准入标准。今年冬天被举报后,足协让天海做出情况说明,以及在3月12号之前提交相关材料的目的都在于,足协需要了解天河是否具备打完这个赛季的条件;现如今俱乐部官方社交平台,已经给出了“只等万通方面承诺的赞助款项打到俱乐部的账上”的表态,也算是一种公开的回应。在俱乐部官方社交平台做出表态后,不同的人给出了不同的解读,有人觉得这是“逼宫”足协,也有人觉得这是“逼宫”万通;但在不考虑是否有“逼宫”因素,天海俱乐部的表态至少表明了两件事,一件是之前天海发布的与万通达成的转让协议,不会被立刻执行,关于天海转让是否通过的投票失去了意义;还一件便是万通还没给天海打钱,天海也在等约定的赞助款项。

万事具备的天海,想续命仅仅有“钱”就够了么?

由于中国足协没有出台过有关俱乐部赞助规定的条款,只要赞助商不是其他俱乐部的关联方,足协不会去阻拦,因此关于天海能否通过准入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他们是否具备足够的资金。前几天北京青年报著名媒体人肖赧就已经提到过,天海和万通达成了由后者提供2.5亿资金的协议;再加上天海原本账面上的剩余资金和部分应收账款,天海新赛季将会有3个多亿的资金(3.27亿?3,5亿?3.67亿?江湖中说法太多,暂不做考究)。

万事具备的天海,想续命仅仅有“钱”就够了么?

3个多亿能不能在中超活下去?客观的说,这个投入想在中超保级真的很难!当然能不能保级跟符不符合规定是两码事。如果天海之前没有外债,3个多亿把今年打完的问题不大;但问题恰恰出在,天海在国际足联确实存在没有了结的官司。关于天海的外债费用,最早传出了7个多亿,万通和天海达成协议后,又传出了不到1个亿。具体数字到底是多少?我觉得7个多亿可能有点夸张,不到1个亿又显得过于保守了。考虑到中超资格的市场价值不低,如果外债只有不到1个亿,天海没有理由发布零转让公告的情况下,即便万通的赞助费到位了,天海还需要向足协证明3个多亿足够偿还债务+一年的运营费用。

足协在天海的问题上显得过于谨慎

万事具备的天海,想续命仅仅有“钱”就够了么?

2月份天海的问题就被曝光了,3月中旬,天海俱乐部(万通方面)已经把相关材料交到了足协;由于原本足协就有相关规定,按理说足协根据规定,来判断天海俱乐部所提供的相关材料是否符合准入即可。然而在天海准入的过程中,足协的举措存在着一定的争议。

有人觉得足协是在保护天海,毕竟关于天海的问题下定论的时间无限期拉长,给了天海更多解决问题的时间;也有人觉得足协是在针对天海,毕竟天海去年不存在欠薪问题,1月份也按时交了去年的工资确认表。足协到底是在保护天海还是针对天海?我认为保护也好,针对也好,这都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天海是否具备打完新赛季的条件。

万事具备的天海,想续命仅仅有“钱”就够了么?

天海转让给万通,参照2016年10月中国足协出台的《中国足球协会职业俱乐部转让规定》,存在两个问题,首先是转让时间;按规定应该在1月10号之前,但既然天海3月份发布零转让公告后,足协没有阻止;且18年年初才有万达接手一方这种先不进行股权转让,但投资方全盘接手的操作,再考虑今年联赛出现“退出”传闻的俱乐部不少,如果天海能够找到合适的下家,在牵扯到有关职业俱乐部生死存亡的问题上,足协给够时间,只要投资方具备足够的实力,各方大体上也能接受。足协可以放宽时间,但在受让方的盈利问题上,足协是不可能放宽条件的。

按照《中国足球协会职业俱乐部转让规定》,转让手续应该是地方会员协会先对转让方、受让方提供的股权转让协议等材料进行初审,地方足协审核通过,俱乐部变更登记新的法人,获取新的营业执照,最后再把相关材料提交给中国足协定夺。但是在工商部门,我们可以查到,天海俱乐部目前的法人还是权健时期的纪广,监事是束昱辉的儿子束长京,俱乐部依旧是由权健100%控股。

万事具备的天海,想续命仅仅有“钱”就够了么?

简而言之到目前为止,万通收购天海的操作还没有在工商部门进行变更,足协审核天海转让给万通是否合理?何况已经有了相关规定,理论上按规定执行即可;是否还有必要再成立一个临时工作组开会商讨,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

足协的谨慎可以理解,但规定理应执行

万事具备的天海,想续命仅仅有“钱”就够了么?

无论是开会商讨,还是投票决定,都可以体现出足协的一种谨慎。这种谨慎也有一定的道理,毕竟在中国足球史上曾经出现过,俱乐部转让在足协已经备案通过,但那个赛季开始前,就出现了欠薪,投资方无力运营职业俱乐部的闹剧;因此足协对天海转让一事的顾虑,进行严格把关都可以说的过去。

天海的股权转让问题至少现阶段被搁置了,现如今天海要打新赛季需要过的便是《中国足协职业足球俱乐部准入规程》。由于天海的基地、梯队建设、主场硬件都符合条件,关于天海最终能否准入的关键问题又回到了财务方面。

从资金和俱乐部稳定性来考量,毫无疑问今年冬天持续大手笔投入的深足要比天海更有保障;但深足投5亿也好,10亿也罢,中超资格的主动权还是在天海手中。天海的账户里只要有足够的资金,他们应该留下来打中超;但足够的资金如何认定?这还是取决于中国足协。既然中国足协已经在天海的问题拖了那么久引发了外界的纷争,为了做出更有公信力的裁决,中国足协除了需要对天海俱乐部的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和判断(比如要清楚天海到底有多少债务),也同样需要做到按规定来决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