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已經不在江湖,江湖還是有先生的傳說

“你瞧這些白雲,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離合,亦復如斯。”

不知不覺,又是一年。2018年10月30日,94歲的武林盟主金庸先生,隨手帶走了一個屬於武俠、屬於過往,也屬於青春的時代。人的一生,註定是一場漫長的告別,而在終極別離到來之前,金庸先生用八個字回味了他的一生: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金庸先生曾說,他只是個講故事的人。如此謙遜儒雅大家風範,連同他的武俠小說,成了一座難以比肩的高峰。

的確,金庸先生筆下的江湖,快意恩仇,念痴情,蕩清波。最終,成就了他在我們心目中的地位。

而金庸的影響力,又何止在文學方面?

隨著影視劇一起誕生的,還有劇中的主題曲。

“鐵血丹心+天下有情人+難唸的經+滄海一聲笑+刀劍如夢”。。。

金庸的小說,主人公身上從來都附著中國傳統文化倡導的俠義、堅貞、善良等美好品質。而在武俠之外,金庸小說更是將愛情刻畫得蕩氣迴腸、令人神往。

一個快意恩仇的精神高地——在那裡,“江湖事江湖了,江湖兒女江湖老”。。。

黃蓉說:“靖哥哥,我死以後,有三準三不準。”——我準你娶華箏,不許你娶別的女人,因為華箏是真心對你,你若娶了別的女人,我怕她會騙你。我準你為我立一個墳祭拜我,但不准你帶華箏一起來祭拜我,因為我始終還是個小氣鬼!我死後,我準你為我傷心一段時間,但不準意志消沉。黃蓉雖然表面很霸氣,她要求不準郭靖娶別的女人為妻,但卻又十分替郭靖著想,對不對?畢竟要讓年紀輕輕的郭靖一輩子當個光棍實在是太殘忍,也很不現實,還不如允許他娶一個自己信得過的姐妹陪著郭靖,這是多好的女朋友啊!接著,黃蓉又說“我死後,準你為我立一個墳,但不准你帶著華箏一起來祭拜我!因為我始終還是個小氣鬼。”從這句話中,大家也能深深感受到黃蓉捍衛自己愛情的決心是多麼執著和堅定,也體現了黃蓉的俏皮可愛。黃蓉要郭靖立墳自然是想要郭靖一輩子心裡記住她,但不讓華箏來也是為了避免她倆夫妻關係不和諧,同時又能跟郭靖有個專屬倆人的私密空間,一舉兩得!最後,黃蓉霸氣命令“我死後,準你為我傷心一段時間,但不準一直意志消沉!”這話顯然是在激勵郭靖,讓他更好面對今後的人生。畢竟,郭靖將來還有許多大事要幹。黃蓉能在臨死之前,還能處處為郭靖的將來考慮和打算,實在是令人又佩服又感動。有這麼一個紅顏知己相伴,其他女子又怎能令郭靖動心?其實,黃蓉的“三準三不準”,雖然聽著很霸氣,但卻句句透露著智慧和愛意,堪稱是金庸武俠男女主角交往的經典瞬間。

先生已經不在江湖,江湖還是有先生的傳說

殷素素說“越是漂亮的女人,越會騙人”這句遺言,實則是《倚天屠龍記》的總綱,可惜,張無忌沒有聽的進去,初戀就被朱九真騙了。之後四女同舟,小昭是西域間諜,周芷若是峨眉高弟,趙敏是蒙古郡主,殷離是帶毒姑娘。也就是長的最醜的殷離沒有坑他,為了練“千蛛萬毒手”,毒氣侵體,臉蛋浮腫,已經變成了一副醜陋的容貌,也改名叫“珠兒”。張無忌就是不聽他母親殷素素的話,越是漂亮的女人越會騙人。然而,張無忌竟然還那麼心甘情願。四女同舟何所望?這樣的騙局,多來幾次又何妨?

先生已經不在江湖,江湖還是有先生的傳說

趙敏說“我偏要勉強!”趙敏這句傳奇的“我偏要勉強”,是有前因的。那一日,張無忌與周芷若大婚,趙敏一個人奔赴現場,以江湖兒女的身份去踢場子,目的是搶婚。婚禮現場是烏泱泱的賀喜嘉賓,右邊是周芷若的粉絲——正派弟子,左邊是張無忌的粉絲——明教教眾。他們正邪不兩立,但卻有著同一個刻骨銘心的仇人——趙敏。明教光明右使範遙是趙敏的舊人,知道這姑娘要幹什麼,想救她的面子,更要救她的命。範遙眉頭一皺,說道:“郡主,世上不如意事十居八九,既然如此,也是勉強不來了。”趙敏回答五個字:我偏要勉強。”倒不是範遙少了血氣,他也是勉強過的,範遙自毀容貌來自於他與黛綺絲不得不說的故事,黛綺絲原本是波斯總教三聖女之一,被總教以“迴歸故土”的理由派到中土明教尋找乾坤大挪移心法。黛綺絲天生麗質一上光明頂就吸引了無數明教教眾,但面對追求黛綺絲都無動於衷。範遙對黛綺絲也是一見傾心,加上又是個美男子,教主夫人就像撮合他個黛綺絲,卻不曾想到黛綺絲竟以死相抵,決計不嫁。可以想象當時範遙的傷心。其實說白了黛綺絲還是沒有動情,加上她自知自己的身份和目的,她更是不敢。但偏偏讓人沒想到的是,她後來替教主陽頂天與前來尋仇的韓千葉在寒潭比武之後互生情愫,愛情來了真是誰也擋不住,最終黛綺絲還是沒敵過這個情字,嫁給了韓千葉。範遙那個傷心啊,但卻還是舊情難忘。範遙當日想得黛綺絲,明教眾弟子沒啥人反對,只有黛綺絲反對,所以勉強不來。趙敏當日想得張無忌,全世界都反對,唯獨張無忌不反對,所以偏要勉強。“我偏要勉強!”範遙以為那是執拗的獨白,可其實,是勝利的宣言啊!

先生已經不在江湖,江湖還是有先生的傳說

周芷若說:“倘若我問心有愧呢?”周芷若冷笑道:“咱們從前曾有婚姻之約,我丈夫此刻卻是命在垂危,加之今日我沒傷你性命,旁人定然說我對你舊情猶存。若再邀你相助,天下英雄人人要罵我不知廉恥、水性楊花。”張無忌急道:“咱們只須問心無愧(我們沒有情),旁人言語,理他作甚?”周芷若道:“倘若我問心有愧(就是老孃來喜歡你)呢?”這句話是周芷若對張無忌說的,當時張無忌與周芷若去救宋青書,因為宋青書是周芷若的丈夫,而當時張無忌與周芷若之間已經有了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當時周芷若以天下英雄人人會罵她不知廉恥水性楊花為由,拒絕張無忌的幫助,張無忌說道只要問心無愧即可,周芷若便說出了這段名句。軟話硬說。軟話:時至今日,我依然喜歡你。硬話:倘若我問心有愧呢?當來,事後想來,周芷若一直深愛張無忌,弄個宋青書來當假丈夫想摧毀張無忌的心智,周芷若的處事風格一向如此機變,刀劍齊失人云亡那一系列佈局,就不提了。

先生已經不在江湖,江湖還是有先生的傳說

先生已經不在江湖,江湖還是有先生的傳說

楊不悔道:我的脾氣很執拗,殷六叔是我第一個喜歡的糖人兒,我再也不喜歡第二個了.初見到“喜歡的第一個糖人兒”這句話,心中是覺得十分有趣的。那是楊不悔在武當山送別張無忌時,向他吐露心聲,告訴他自己喜歡上殷梨亭殷六叔了。楊不悔說道:“記得小時候,你送我來崑崙的路上,我看到別人吃糖人,我也吵著要,我們又沒錢買,你就只好晚上去偷了一個給我。我捨不得吃,第二天拿在手裡,走著走著,太陽一曬,就融了,我哭得跟什麼似的,你便哄我,說會給我買更好的糖人兒。後來,你真的給我買了更大更好的糖人兒,可我就是不喜歡,你還罵我不懂事不聽話。因為那是我喜歡的第一個糖人兒,其他再大再好的,我都不喜歡。如今,殷六叔就是我喜歡的第一個糖人兒,儘管他年齡大我一倍有餘,且輩份懸殊,但我就是喜歡他了,其他人再好,我也不會喜歡了。”楊不悔的母親紀曉芙是峨眉派弟子,與武當派殷梨亭原有婚約。明教楊逍劫了紀曉芙,後來生下女兒,但"不悔"二字,卻是紀曉芙所起:“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殷梨亭與楊逍有奪妻之恨,可說不共戴天。楊不悔並不是單純無識女子,其中也許或多或少有點“代母補過”的成分,但是更多的是她知道與殷梨亭在一起,將會有多大的世俗成見的風險。可殷梨亭是她的第一個"糖人兒",所以天大的事也不管不顧了。楊不悔會哄他開心,給他講笑話,這樣美好的一個女孩子,殷梨亭怎麼可能不動心、不喜歡?這與容貌是否與紀曉芙相似是完全無關的,本身殷梨亭就是一個純淨單純的人,兩人所產生的感情自然也是單純的。楊不悔可以說是殷梨亭絕望當中的唯一光芒和溫暖,一點一點的照亮他的心靈,從此這個心裡就只有楊不悔一人。

先生已經不在江湖,江湖還是有先生的傳說

李莫愁說:“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李莫愁因愛生恨,變成了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女魔頭。她每次殺完人,總會留下一句話:“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誰會想到人人眼中的殺人如麻的女魔頭也是一個因愛生恨的可憐女子。李莫愁為情所困,心愛之人移情別戀,大受刺激,導致性情大變。他們在終南山初識,李莫愁救了受重傷的陸展元,曾不顧男女有別為他療傷。倆人朝夕相處,暗生情愫,她愈陷愈深,不能自拔。本可以成就一段姻緣,奈何倆人的身份,生活環境不同,加上陸展元也不可能為了李莫愁放棄所有而長久留在古墓。李莫愁心中掛念著離開古墓許久的陸展元,擔心他的安危,不惜與師父決裂,執意出古墓尋找愛郎。離開古墓的李莫愁是快樂的,她終於可以和愛郎共結連理、長相廝守。一路辛苦尋到嘉興,也許在她心中有過無數個重逢的場面,本以為的喜悅重逢換來的卻是愛郎成親的消息,而自己無疑是被拋棄的那一個。她站在那裡,看著她朝思暮想的愛郎和另一個女人在拜天地。那一身紅衣深深刺痛了她的心,讓她心生嫉妒。她大鬧婚禮,希望他可以回頭。但是結果呢,卻是因為打不過武三通,又被高僧所傷,只得受傷離開,從此因愛生恨。一切悲劇也是從此刻開始。十年之後,李莫愁到嘉興報仇,此時早已物是人非。她殺了陸家滿門,陸展元夫婦的死,本該可以讓她卸下心中的恨。奈何情早已深入骨髓,多年的執念早已成魔。她折磨陸無雙,為了得到玉女心經,數次威脅楊過小龍女。在江湖中,殺人無數,人人對她聞風喪膽。李莫愁一輩子都沒有放下心中的執念,說到底不過是一個可憐可悲的女子。在絕情谷中被萬千情花刺中後,難逃一死。於是投入火中,任火海吞噬她時,見她又唱起了那首:“問世間情為何物,只教生死相許........也許她一輩子都不知道陸展元有沒有真正愛過她。雖然對李莫愁的所作所為感到憤恨,此時也被這淒厲場面所感動。

先生已經不在江湖,江湖還是有先生的傳說


程英:“既見君子,雲胡不喜”。程英這一生做過最大膽的事情,就是在紙上無數遍寫下那八個字:既見君子,雲胡不喜。第一次寫這八個字就被楊過看到了,那時楊過是怎麼想的呢?程英不去想,也不敢去想。此時的她已經三十五歲了,楊過離開也十幾年了。在嘉興,這個江南煙雨地,哀愁和相思一樣濃郁的地方,她和陸無雙一起住了十幾年,也暗自思念了楊過十幾年。而楊過大概已經等到他的姑姑,兩人已經雙宿雙棲了吧。可是他好好過了,自己呢?無雙呢?唉,真是不堪想,可是卻又控制不住自己不想。那年在絕情谷,楊過認了自己和無雙當妹妹,那時是多傻啊,明明知道楊過只愛著他的姑姑,為什麼就是解不開心頭的那個結呢?雖然也安慰無雙說什麼:人生離合,亦復如斯,可是這麼多年過去,卻一點都沒看淡,一點都沒放下。有些道理總是那麼容易懂,也是那麼容易拿來勸別人,可是總歸勸不了自己,人啊,就是這麼可笑。那句“既見君子,雲胡不喜”也就成了程英最好的寫照了!

先生已經不在江湖,江湖還是有先生的傳說

郭襄說:“我學了和尚的武功有什麼用?我又不想做尼姑。”華山之巔,楊過與小龍女攜手下山,郭襄始終沒有把感情宣之於口,她獨自傷心,淚光晶瑩,少年張君寶在旁看得疑惑不解,不知這位小姐姐為何哭泣。郭襄失去了楊過,她最終也沒有走出來,在《神鵰俠侶》的續集《倚天屠龍記》中,金庸寫了郭襄的結局,她浪跡天涯後最終在峨眉山削髮出家,創立峨嵋派,成為一代奇人。郭襄出家為尼讓人感傷,有的人就是這樣固執,一生只愛一個人,楊過是如此,郭襄亦如此。關於郭襄出家為尼,其實金庸早在《神鵰俠侶》中就暗示了,而且是借郭襄自己之口。郭襄被金輪法王看中,金輪法王要傳她衣缽,郭襄說:“我學了和尚的武功有什麼用?我又不想做尼姑。”結果郭襄最終還是學了金輪法王的武功,也在二十多年後當了尼姑,可謂一語成讖。金庸埋伏筆的手段如此高明,可能當初看《神鵰俠侶》的讀者並未看懂,只覺得郭襄對金輪法王所說的是玩笑話,殊不知金庸在寫這句話的時候就已經給郭襄安排好了結局。

先生已經不在江湖,江湖還是有先生的傳說

阿紫問姐夫“她有什麼好,我哪裡及不上她,你老是想著她,老是忘不了她?”姐夫平靜的答“你樣樣都好,樣樣比她強,你只有一個缺點,你不是她............”阿朱就是阿朱,四海列國,千秋萬代,就只有一個阿朱,先去你的塞外,再回我的江南。很小的時候,看天龍八部其實並不懂。不懂喬峰被天下人冤枉的時候,他只有怒氣,卻沒有消沉。但阿朱一死,卻讓他頹廢到幾近尋死。再大些,看天龍八部卻只記得兩句話了!一句是:段皇爺,蕭峰可以救阿紫千百次,卻再也不可能把阿朱還給你了!這句話,就是蕭峰把阿紫交給段正淳時所說的。少林寺那段,我看到這裡總能想起阿朱來。彷彿阿朱剛死未久,彷彿阿朱從來沒有死過。如果一個人明知道去一個地方有可能屍骨無存,但他為了一個囑託可以放下生死,那我覺得,就算是臨死前的囑託,那個人也是幸福的。有人能把你的話記在心裡,你是幸運的。那句:阿朱就是阿朱,四海列國,千秋萬代,就只有一個阿朱!當阿紫竭嘶底裡的喊出:“我早知在你心中,一千個我也及不上一個她,一萬個活著的阿紫,也及不上一個不在人世的阿朱”。他既誤殺了阿朱,此生終不再娶。此時,他心中的酸楚亦沒有一個人能明白。情深至此,復何求?

先生已經不在江湖,江湖還是有先生的傳說

你不是阿朱,遇不上蕭峰。

你也不是郭靖,遇不上黃蓉。

紅塵裡!明明看清了程靈素的下場,卻始終相信紅塵裡沒有那麼多胡斐,明明看透了李莫愁的癲狂,卻僥倖不會遇到陸展元。

一心以為,三千弱水,只取一瓢。

哪怕愛情是:

李莫愁遇上陸展元,遍體鱗傷。

裘千丈遇上公孫止,生死成仇。

李文秀遇上蘇普,愛而不得。

程靈素遇上胡斐,懂裝不懂。

絕情谷裡香消玉殞。

陸無雙程英的鬱鬱而終。

古墓深處袖底藏紅。

武當山上夢想成空……

人生離合,亦復如斯。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金庸先生筆下的一個個鮮活的人物,蕭峰、郭靖、楊過、令狐沖、黃蓉、段譽等等哪一個不足以讓人印象深刻?雖然都不完美,但是每個人都向往成為他們其中的一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