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無框橫向分割”管理及飼養技術

筆者從10年開始,就對中蜂飼養方式進行了新的探索,從觀察研究分析中蜂的結團特性開始。筆者發現,中蜂對意蜂而言,應激比較敏感;在選種育王方面所獲得成果,從馴化度差異來進行對比分析,把它們作為理論基礎來進行探索研究。從14年春季利用 3 群自然分蜂群,分別飼養在無框但有梁的“H 型 ”中蜂箱中,進行實驗驗證,到15年春季取得初步成功並生產了少量實驗性中蜂巢蜜。如今又有近5年時間用“H 型 4832”中蜂箱飼養中蜂的實踐,並進一步加深了對中蜂的“無框橫向分割”管理及飼養的認識。現作一初步試驗小結,提出來供蜜蜂科研工作者和中蜂飼養愛好者參考。

中蜂“無框橫向分割”管理及飼養技術

1.什麼是中蜂“無框橫向分割”管理?

所謂無框,就是在蜂箱內無固定脾的巢框,同固定桶養相似,在箱口放置中蜂造脾的棒、梁。因為無框,可實現對蜂巢作“橫向分割”管理。對於中蜂用活框蜂箱和有框巢脾,每次提脾檢查和管理操作時,對蜂巢而言,都是作一次從上到下縱向分割。“橫向分割”管理的思路,是根據中蜂蜂巢和結團特性,中蜂造脾大致是從上向下為主的特性。

一個完整的中蜂蜂巢,大致可分為 4 個功能區,即最上面的貯蜜區、中間的花粉貯藏區、子脾區和新脾區所構成。從中蜂結團特性中可以看出,中蜂在這四區中活動內容各有不同:在封蓋的貯蜜區內,護脾蜂或工蜂很少,只有當蜂群被騷擾時,中蜂才會慌忙爬到貯蜜區去搶食蜂蜜,以防不測時先吃飽蜜而上到貯蜜區。中蜂的幼年飼育蜂,大多數在花粉圈及以下的育子區中進行培育蜂兒的工作;大部分壯年工蜂則是集中在蜂巢的下面或築造新巢脾或結團休息。

從 4 個功能區所佔的高度來看,貯蜜區佔蜂巢總高度的 1/4 左右,中間貯粉區和育子區佔 1/2 左右,下面新巢及結團休息區佔 1/4 不到。從這一觀察數據可以看出,H 型中蜂箱就用上下 4 只箱圈疊在一起,每隻箱體高度為 8 cm,標準箱高度為 4×8=32 cm,平時用鐵絲和四角上鐵釘,把 4 只箱體和箱底連成一整體。經觀察得知中蜂蜂團直徑,一般在 30~36 cm ,取中間偏下值 32 cm 。因此 H 型中蜂箱單個箱體高 8 cm ,內圍 32 cm ×32 cm ,4 只箱體疊加起來高度也為 32 cm ,故稱該中蜂箱為 4832 中蜂箱。由於箱體是上下疊加的,管理操作時能作橫向分割操作,中間又不用巢框,箱口上放有供連接巢脾用的“脾梁”,根據不同季節群勢強弱變化,進蜜快慢、多少,是否要增減貯蜜區空間等,視需要可以靈活機動地增減箱體數量,十分適合對中蜂在箱中生活和管理操作。

中蜂“無框橫向分割”管理及飼養技術

2. “無框橫向分割”管理有什麼好處?

最大好處有 3 條:

2.1取蜜不驚動蜂群,不影響育子區育子,不影響蜂群結團造脾休息,更不會毀巢殺蜂上面說過,中蜂是一種對應激相當敏感的蜂種,一般不宜去打擾它,否則它會發生強烈應激反應:輕則生活不安,工作秩序被打亂,重則生病甚至棄子飛逃。意蜂的活框管理模式應用在中蜂飼養技術上往往不很理想,就是因為我們有了活框管理方面優勢,而過多地開箱提脾檢查、觀察蜂群而打擾了中蜂,造成中蜂應激反應而生長不良、群勢下降、生病飛逃。但養蜂總要取蜜,要取蜜總要把巢脾提出抖去脾上蜜蜂,也就每取一次蜜便嚴重地驚擾了一次中蜂,即使不抖蜂每次開箱提脾也是嚴重地打擾了結團的蜂群,造成對中蜂多次無形的傷害。

用能橫向分割的 H 型中蜂箱取蜜、分蜂,平常檢查管理就大不一樣。比如取蜜,我們只要拿去上面大蓋和紗蓋,就可看到最上面貯蜜區內的蜜脾、有否成熟封蓋,免去提脾查看而打擾蜂群。若上面貯蜜箱內蜜脾都已封蓋成熟,要取蜜時,可解開角上連接鐵絲,用長薄刀片先在最上 A 箱與 B箱之間,伸入切割箱內蜜脾與 B 箱之間連接處。也可以用 1 根不鏽鋼絲或尼龍絲,沿 A、B 兩箱間縫道繞 1 圈慢慢反覆拉動,將 A 箱內蜜脾與下面 B 箱巢脾梁連接處切開。這時被切割的蜜脾會有少量蜜汁流出,不要忙於將上面蜜脾箱 A 移走,拿 2 根如筷子狀竹木條將蜜脾箱 A 與下面 B 箱分離撂起,讓蜜蜂吸食清理被割開巢脾處蜜汁,十幾分鍾後即可清理乾淨。將蜜脾箱 A 移到另一處,用蜂刷輕輕掃除在箱脾上的蜜蜂。取下的巢蜜脾就可製作成切塊巢蜜,裝入專用塑料盒,成為商品中蜂巢蜜投入市場出售。用這種方法取蜜,基本不驚動中蜂。取下蜜脾箱後,用 1 只已放好巢脾梁的空箱,放在原貯蜜箱 A位置,讓中蜂繼續在空箱內造脾貯蜜。若割下的貯蜜箱內蜜脾中還有部分巢房蜜未成熟封蓋,可把它再在空貯蜜箱 A 上放幾天,待充分封蓋成熟後再取下。養中蜂在取蜜中不驚動蜂群,更不破壞蜂巢、殺死蜂群就是一大成功。它比起活框飼養提脾抖蜂、刷蜂不知要好多少。

中蜂“無框橫向分割”管理及飼養技術

2.2 能有效防治巢蟲對中蜂危害

每當春夏之交中蜂基本上都要分蜂,凡分蜂后的原群群勢都大幅下降,在原來巢內會多出很多舊巢脾,隨著護脾蜂大幅度減少,舊巢脾大量暴露在蜂團之外,巢蟲會趁機而入到暴露在外的舊巢脾上,產下巢蟲卵。中蜂清除這些巢蟲卵和小巢蟲能力差,於是在夏末秋初就會有巢蟲大量暴發,危害蜂群。

根據中蜂護脾、結團和造新脾能力強又喜歡在新脾上產卵的特性,在每次分蜂后的原分出群巢內要及時除去幼蜂出房後的舊巢脾,這是防止夏秋之交巢蟲滋生的關鍵,並且在操作過程中不要驚嚇中蜂,尤其是不能驚嚇處女王、新王。

要做到這一點,具體操作方法如下:在自然分蜂后 10 天左右,用切割貯蜜箱同樣方法,在 A 箱和 B箱之間及在 C 箱和 D 箱之間,解開箱角上連箱鐵絲,切開連接巢脾。切割過程中儘量要做得輕、緩,要使箱內的蜂群基本不受驚嚇。切開後,最好 2 人操作,其中一人把最下面新脾箱 D 拿掉,在箱底上放上育子區的 B、C 兩隻箱體,再把原新脾箱 D 放在原 B 箱上面,再放上原蜜脾箱 A 後恢復蜂巢,蓋上紗蓋及大蓋。也可以下面 D 箱不動,把貯蜜箱 A 直接放在D 箱上,再把育子區 B、C 兩箱直接放在貯蜜箱 A上。

中蜂“無框橫向分割”管理及飼養技術

經這樣調整後,新處女王 10 天后成功並會在新巢脾箱 B 內的新脾上產卵。再過 7 天,在傍晚用只空箱圈加在貯蜜箱 A 和已出房老育子區箱 C 之間把它們隔開,一個晚上後,在空舊巢脾上的蜜蜂全爬到下面。第二天早晨把 2 只舊育子區箱圈拿掉。視蜂團大小,以蜂團下緣基本觸及箱底為宜;若蜂團較小也可不再加放空箱;若下面蜂團過分擁擠,可在箱底上加 1 只空箱,以後視新王不斷擴大的產卵區根據需要在底箱處加入空箱,以擴大蜂巢並必須保持蜂群密集,可有效防止滋生巢蟲。以後每隔 10~15 天移去箱體,檢查箱底是否有咬下的蠟屑和巢蟲,以便及時清理。把箱內舊巢脾及時割取化蠟,免生巢蟲之害。巢蟲一般不大會在新脾中和蜜脾中滋生,尤其不會在密集結團的蜂群中滋生,使中蜂能安全度過夏秋季節。

中蜂“無框橫向分割”管理及飼養技術

2.3 對減輕和防治中蜂幼蟲病或許有好處

自從採用“H 型 中蜂箱,用無框橫向分割管理飼養中蜂,從未發生中蜂幼蟲病。是否對防治幼蟲病的發生有效,我不能確定,還有待實踐驗證。

3.H型中蜂箱,力求集固定桶養和箱式活框飼養的一切優勢,摒棄其各自存在的缺點,更適合中蜂生物學特性

中蜂自提倡活框飼養後,結果不理想,“重回固定桶養”的呼聲背後,所隱藏的中蜂生物學特性,偏向於適合固定飼養的生存方式。但我認為固定桶式飼養,確實適應不了現代養蜂自然條件:現在地理自然環境,不同於幾百、上千年前,用毀巢殺蜂取蜜或許對古代當時的地理自然條件環境而言還說得過去,但在現代地理自然條件下,對蜂群種質資源保護還來不及的情況下,採用以毀巢殺蜂為前提的固定桶式飼養顯然不合適。H 型 中蜂箱養中蜂,力求把固定桶養的一切優點優勢都保存了下來,從而使中蜂生活得安定舒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