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策芳澤】《詩經》:所謂天籟,在此一方


【典策芳澤】《詩經》:所謂天籟,在此一方

按語:《十三經》是指儒家的十三部核心經典,內容極為寬博。自漢朝五經逐漸發展而來,最終形成於南宋。“經”本指織布過程中的縱線,引申為經常,代表著永恆的真理,在中國古代,“經”具有神聖的意義。《十三經》是傳世文獻的發端,主導和影響了中華傳統文化數千年之久,深入到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已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主體和核心,是中國人精神家園的源頭活水。

【典策芳澤】《詩經》:所謂天籟,在此一方

還記得在學校時,所有人都對語文課本上的一行字痛恨不已——

“請朗讀並背誦全文”

特別是詰屈聱牙的上古文字,簡直令人聞而喪膽,見而下淚。

與此同時,很多可愛的童鞋卻都會在本子上抄些歌詞,手抄不說,倒背如流都是小case。

【典策芳澤】《詩經》:所謂天籟,在此一方

《詩經·秦風·蒹葭》

其實,上古的詩歌雖然不好讀,其本質卻和今天的歌詞差不多,翻開《詩經》,你將欣賞到的是一場歌舞盛宴。

當然那個時候沒有錄像錄音,所以可能既聽不到歌也看不到舞,不過沒有關係,今天就選擇《詩經》這本書來八卦談談 o(*≧▽≦)ツ

【典策芳澤】《詩經》:所謂天籟,在此一方

《詩經·鄭風·溱洧》

《詩經》,也可以叫它《詩》,或者《詩三百》,總之這就是一本記錄了三百零五種歌的歌詞集,創作時間從西周一直橫跨到春秋中葉。
五百多年,三百多首歌,平均下來一年連一首都分不到有木有!這可不是因為我們的祖先不擅創作,一方面,漫長的時間總會磨滅一些東西,另一方面,《詩經》也是經過一番精挑細選的,多了,就不叫精品了。
那麼問題就來了,這一番挑選,為啥挑?誰來挑?

要知道,現代人從河南去趟陝西,坐飛機都得個把小時,擱在先秦時代,周天子想了解下諸侯國的情況,或者諸侯王想知道一下“老百姓的呼聲”,不可能親自動身去微個服私個訪。

光看報告,腦子又很容易木掉,於是他們機智地選擇了——聽歌!在民歌中,往往就反映出人們最真實的生活和最真實的心理。

【典策芳澤】《詩經》:所謂天籟,在此一方

《詩經•魏風•十畝之間》(馮遠 畫)

當然具體的蒐集方式在後世始終有不同爭論,可以確定的是,采詩、獻詩、採集過程中的編輯修改刪定都是存在的。
最後一個為選詩出力的大概就是孔子,有種說法認為,三百零五篇,全部都是經他老人家一手選定。
自古以來,學者們在這事上不止吵吵過一回,其實想想就知道,就算孔導師是個聽歌狂魔,他也絕無可能一個人搞定這項偉大而艱鉅的任務。但《詩三百》之所以成為儒家經典,歷代考生必讀,卻不能不說有孔子的功勞。
從老百姓那裡採集的民歌,在《詩經》裡的正式稱呼叫做“風”。還有一部分歌主要來自貴族的交際宴會,叫做“雅”,最後一部分主要是國家祭祀中用的祭祀音樂,叫做“頌”。


【典策芳澤】《詩經》:所謂天籟,在此一方

(範曾先生書)

知道《詩經》,就得知道與《詩經》有關的六個字,“風”、“雅”、“頌”三個字佔了一半,另外一半,曰“賦”,曰“比”,曰“興”,這三個字說的其實就是歌的文字修辭形式。
“她舞姿搖曳又漂亮,在那宛丘高地上,心裡暗暗戀著她,可是難得見希望”(《宛丘》),上來就平鋪直敘講述了一段悲傷的單相思,叫做“賦”。
“雎鳩鳥兒叫關~關~,停在河邊小島上呦,姑娘純潔又美麗,真是君子好配偶”(《關雎》),鳥叫和姑娘其實沒啥直接關係,只因歌者的“任性”就成為開頭,叫做“興”。(小編亂入:也許姑娘姓關?)
“比”的概念尤其好理解——就是比喻。

【典策芳澤】《詩經》:所謂天籟,在此一方

《國風·周南·關雎》

說了這麼一大段,有人會問,現代人為啥要知道這些?
我想說,年輕人!我們不說什麼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也不說什麼能多識草木蟲魚之名——要是能隨口道出“駒”、“騋”、“驂”、“騏”、“駰”的名目,博得眾人佩服,那也真真是極好的。關鍵在於,從這書裡可以學!怎!麼!談!戀!愛!
不會誇妹子?“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幫你搞定一切。
不會說情話?“中心藏之,何日忘之”來拯救你。
已經老夫老妻不談浪漫了?那還可以用“男的愛上個人,分分鐘跑脫。女娃愛上個人,可就難以自拔。”(《氓》)來教育自家那個差點愛上小混混的女兒嘛!

【典策芳澤】《詩經》:所謂天籟,在此一方

《國風·衛風·氓》

只可惜,秦始皇大概一直沒發現它的實用性,以至於焚書坑儒時一把火也燒到了這書。
此舉直接導致到漢代的時候《詩經》學派分成了齊、魯、韓、毛四家,前三家是新派的今文經學,後一家是老派的古文經學。
不過,那又是另外一個漫長而漫長的故事了,下次再談。


---------------------------------------------------------------------------------------------------------------------------------------您的關注是我們不斷創作的源動力 o(*≧▽≦)ツ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國學網官方公眾號:國學時代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