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提升文章的表現力——讀《修辭學發凡》

怎麼提升文章的表現力——讀《修辭學發凡》

何為修辭?曾經人們經常認為,所謂修辭即修飾文辭使之精緻、華麗;現在普遍的看法則是,修辭指的是對人的語言文字進行調整,使之適合某種作用。一個人之寫一篇文章,總是或者傳達某種觀念,或是表現某種情感,而情感、觀念的表達,主要的卻要依靠語言文字作為工具,因此按照一定的形式安排語言文字,使得所欲表現得情感真切感人,觀念清晰明確,這樣的一種技巧就是修辭。

因此,修辭技巧的訓練關涉著兩個方面:一個是內容方面,也即所欲表達的情感、觀念,這一方面要靠作者生活經驗的充廣、深入,以及學問的積累,最後使其經驗與學問積澱為對世事的一種穩定的見解與趣味。在此基礎上,當他想要對某一具體的事物表達一種情感或觀念的時候,還要再加以深思,務必使其對所欲表現的情感,感受深切,對所欲傳達的觀念,認識透徹。在此基礎上把他深切與透徹,以語言文字為載體表達出來。這就關涉到了修辭訓練的另一個方面,即形式方面。所謂形式也即使得他的思想情感得以表達的語言文字的運用。很多寫作者都有這樣一種體會,有的時候他明明抓住了一種觀點或情感,但就是不知道怎麼表達出來,這主要是由於對於他所使用的語言文字的可能性,沒有一個很全面的掌握。所謂一種語言文字的可能性,也即這種語言被用來表達思想情感的時候,所能有的方法與技巧,具體表現為各種不同類型的修辭手法。

在《修辭學發凡》中,陳望道先生認為有兩種修辭形式,一種是消極修辭,一種是積極修辭。

消極修辭是一種基本的修辭形式,其特點是以明白、平實的文字,記述事物的條理,是讀者能對事物有一個概觀。這種修辭主要運用於記述、論理性的文章,所用的字眼都是些抽象的、概念性的字,這樣的字詞有精確的意義,不會使人產生額外的聯想。

積極修辭則主要用於表現人的主觀體驗,所用的詞往往是具體的,富於感性能引起人聯想的,這些詞與文章所要表達的主旨往往並不緊密的貼合,需要用自身的情感去感受。

相應於兩種修辭,陳先生認為人對於語言文字的運用有三種:一種是記述;一種是表現(情感);最後是兩者之間的雜糅形式。寫作者想要訓練自己的寫作能力,在構思一篇文章,或文章中某一段的時候,不妨提前問一問自己,在其中自己是想要記述某個事物,傳達某個觀念,又或者想表現一種情感。通過這樣的反思,進一步明確在概念的明晰和情感的動人有力這兩者之間,那一個更適於自己在整篇文章中所想要表達的,基於此再在文章中確定自己文字的運用。

兩種修辭有各有其具體的要求和手法,這些具體的要求和手法及其條理,為一種語言文字的可能的運用,提供了一種圖譜,寫作者通過對修辭學的學習就可以把這樣一張圖置於自己面前,在平時閱讀的時候按圖索驥,對各種修辭手法的具體的運用,其特點、功能、運用的限度等能有更真切的瞭解,以及歸根結蒂對一種語言文字的可能性能有一種全面深入的把握,從而提升自身文字的表現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