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是三次產業中的“第一產業”,如何分析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

農業是三次產業中的“第一產業”,如何分析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

農業是人類所有產業活動中的基礎產業,農業是指人類利用土地的自然生產潛力來栽培作物或飼養動物,以獲取我們人類所需要的產品。正所謂“民以食為天”,對於一個國家來說,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沒有農業的安全也就沒有了國家的安全。根據農業的生產對象可以分為種植業、畜牧業、林業、漁業和副業等類型。

農業是三次產業中的“第一產業”,如何分析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

農業的區位條件分析

另外,根據農業的投入多少可以分為粗放型農業和集約型農業,根據農產品的用途可以分為自給型農業和商品化農業。在不同的區域,由於影響農業生產的區位條件不同,農業發展的類型和方向也各不相同,也就是說農業發展要“因地制宜”,做到“宜農則農、宜牧則牧、宜漁則漁”,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

農業是三次產業中的“第一產業”,如何分析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

中國的農業生產

農業生產與自然環境的關係十分密切,所以自然區位因素是農業重要區位條件,農業的自然區位條件,包括氣候、地形、水源和土壤。氣候主要是通過熱量、降水和光照來影響農業生產,從低緯到高緯,不同的熱量條件下,從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和寒溫帶地區種植的農作物品種也不相同,熱量還可以通過“積溫”的形式來影響某地農業生產的“熟制”。氣候中的降水條件會影響某一地區地表水源的多少,影響農作物水分的可獲取量,從而影響農作物的種類。

農業是三次產業中的“第一產業”,如何分析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

中國氣候類型

光照是綠色植物所必需的的,利用光照作物可以進行光合作用,所以像喜光照的棉花就要種在光照條件好的地區,比如我國的西北地區,而我國的四川盆地地區光照條件就相對較差。地形對於農業生產來說,一般地形平坦的地區,如平原地區一般發展種植業,而地形相對崎嶇的地區,如山地、丘陵地區一般發展林業、畜牧業等,在地形垂直差異明顯的地區,還可以利用不同的海拔髮展“立體農業”。

農業是三次產業中的“第一產業”,如何分析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

中國土地資源分佈圖

水源是農作物生長所必需的的,我國秦嶺淮河以南地區水源充足,以“水田”農業為主,而秦嶺淮河以北地區水源較少,以“旱地”農業為主。在乾旱地區,比如我國的西北地區,由於水源缺乏,農業生產中特別是種植業生產十分依賴人為的灌溉,所以就稱為“灌溉農業”。土壤提供農作物所需要的養分和礦物元素,土壤肥力的高低影響農作物的產量,一般來說說黑土、紫色土和河流中下游地區的沉積土壤肥力較高。

農業是三次產業中的“第一產業”,如何分析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

沙漠中的農田

除了自然區位因素之外,農業還受到很多社會經濟區位條件的影響,包括勞動力、技術裝備、生產技術、種植方式、耕作制度、市場、交通運輸、政策等因素。農業技術裝備和生產技術能夠大幅度的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加強農業專業化進程。農業生產技術涉及良種培育、耕作技術、作物栽培、水肥控制等。市場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會決定農業生產的類型和規模,而交通運輸和冷藏保鮮技術的發展,促使農產品能夠銷售到更遠的區域。

農業是三次產業中的“第一產業”,如何分析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

現代農業機械設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