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領創】“揚先烈精神,頌愛國情懷”——白夕可

【邯鄲領創】“揚先烈精神,頌愛國情懷”——白夕可

【邯鄲領創】“揚先烈精神,頌愛國情懷”——白夕可

【邯鄲領創】“揚先烈精神,頌愛國情懷”——白夕可

【邯鄲領創】“揚先烈精神,頌愛國情懷”——白夕可

我們將跟隨白夕可等老師前往一二九師舊址,通過紀念先烈的英勇事蹟,繼承發揚老一輩革命家的優良傳統。

廣場中央矗立著名為"劉鄧和他的戰友們"6位將帥銅像,從左起分別是蔡樹藩、徐向前、鄧小平、劉伯承、李達、黃鎮。

【邯鄲領創】“揚先烈精神,頌愛國情懷”——白夕可

抗戰爆發後,八路軍129師在劉伯承、鄧小平等師首長的率領下,臨危受命,東渡黃河,挺進太行,展開了創建晉冀魯豫邊區根據地的艱苦卓越的偉大斗爭,從1940年6月進駐涉縣,到1945年12月離開,在涉縣駐紮6年之久,可以說,129師在8年抗戰中,最艱苦的時期是在涉縣度過的。

【邯鄲領創】“揚先烈精神,頌愛國情懷”——白夕可

下院現存有司令部會議室,司令部辦公室,劉伯承、李達、張廷發、何正文等師首長的宿辦室和原狀陳列。院中這兩棵丁香樹和紫荊樹,是當年劉伯承、鄧小平、李達三位首長親手栽種的。文革時期,鄧小平蒙冤受屈,這兩棵樹也將被砍掉,赤岸村武委會主任張義庫同志為保護這兩棵珍貴的樹,就先把它們移栽到自己家院,1979年司令部舊址正式對外開放時,張義庫同志又把這兩棵樹移到這兒。曾有人為這兩棵樹題詩一首:

  幾經風霜迎春來,百般紅紫爭豔開。

  問伊哪得香如許,道是將帥親手栽。

【邯鄲領創】“揚先烈精神,頌愛國情懷”——白夕可

將軍嶺位於129師司令部舊址西北約百米處,原名廟坡山,從1986年以後,劉伯承、黃鎮、徐向前、李達、王新亭、袁子欽、何正文、趙子嶽、趙忠、邢崇智等將帥的靈骨陸續安放在山上,在靈骨安放處鐫刻了將帥雕像和紀念碑,並建造了劉伯承元帥紀念亭。從此,廟坡山改名"將軍嶺"。1990年10月,鄧小平同志親筆為"將軍嶺"題寫了嶺名。

【邯鄲領創】“揚先烈精神,頌愛國情懷”——白夕可

抗戰時期,涉縣是晉冀魯豫邊區的腹心地、首府縣,地處華北抗戰前哨,是華北抗戰的戰略要地,而這三座農家四合院就是根據地的心臟。在這裡,劉、鄧等首長組織召開過許多決策性會議,制定發佈過許多有關邊區鞏固和發展的大政方針,並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指揮了大小戰役、戰鬥3100多次,抗擊殲滅了40多萬日偽軍,收復了198個縣城,解放了大半個中國,創建了全國面積最大、最鞏固的晉冀魯豫邊區抗日根據地,拉開了解放戰鬥戰略大決戰的序幕,部隊從挺進太行時的9000多人發展壯大到30萬正規軍、40萬地方部隊,形成了赫赫有名的"劉鄧大軍"。


【邯鄲領創】“揚先烈精神,頌愛國情懷”——白夕可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

【邯鄲領創】“揚先烈精神,頌愛國情懷”——白夕可


挖掘潛力 改變命運

為學生一生的幸福發展奠定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