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中,朱仝藉口“水火”放走雷橫,這裡的水火是什麼意思?

從某種意義上說,整個梁山都欠朱仝一個人情。

美髯公朱仝,是水滸中第一大放生童子。他利用職務之便,通過各種或明或暗的手段,先後義釋了智取生辰綱的晁蓋、怒殺閻婆惜的宋江、枷打白秀英的雷橫。其中,在他義釋雷橫的過程中,出現了一個小小的插曲。

在水滸原著第51回中,朱仝和眾公人押解雷橫去州里,路過一個小酒店,“朱仝獨自帶過雷橫,只做水火,來後面僻淨處開了枷,放了雷橫”。在這段描寫中,出現了“水火”一詞。這個“水火”,到底是什麼意思?當時他們兩人都幹了些什麼?

水滸中,朱仝藉口“水火”放走雷橫,這裡的水火是什麼意思?

“水火”,本是互不相容、相生相剋的兩物。在水滸中提到“水火”,人們往往會想到梁山排名第44位的聖水將軍單廷珪和排名第45位的神火將軍魏定國。

這哥倆原本是凌州團練使,水滸原著第67回中寫到,聖水將軍單廷珪“善能用水浸兵之法”,而神火將軍魏定國“上陣專能用火器取人”。這對兄弟善使水火,後被關勝降服,成為梁山上驍勇善戰的馬軍將領。但讓人頗感意外的是,單、魏二將上梁山後就再也沒有使用過什麼水火戰術了。

很顯然,朱仝、雷橫的“水火”,並非涓涓細水、熊熊烈火的本義。那麼,“水火”還有什麼其他解釋嗎?

水滸中,朱仝藉口“水火”放走雷橫,這裡的水火是什麼意思?

水滸中,活閻羅阮小七也曾提出過一個著名的“水火理論”。

在水滸原著第15回中,智多星吳用前往石碣村遊說阮氏三雄同取生辰綱,當晚,四人開懷暢飲,共敘心中抱負。阮小七說道:“若是有識我們的,水裡水裡去,火裡火裡去。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阮小七的“水火理論”石破天驚,基本奠定了整部《水滸傳》的忠義基調。

阮小七的話,總結為一個成語,就是“赴湯蹈火”。這裡的“水火”,泛指艱難的外部環境,似乎也並非朱仝、雷橫去“水火”的正確解釋。

那這裡的“水火”,到底是什麼意思?別急,眾位看官慢慢往下看。

水滸中,朱仝藉口“水火”放走雷橫,這裡的水火是什麼意思?

“水火”,在古文中也有烹飪的意思。

《周禮·天官·亨人》中記載:“掌共鼎鑊,以給水火之齊。”而南朝何遜所著的《七召·餚饌》中,也有關於“水火”的句子——“海椒、魯鼓、鹽、蜀姜,劑水火而和調。”

從當時的情況分析,朱仝、雷橫,會不會去煮飯炒菜呢?顯然也不大可能。朱仝不會給下屬和犯人烹飪。

“水火”還有互不相容、勢不兩立的意思,例如勢同水火、水火不容等詞。但這些關於“水火”的解釋,都與朱仝、雷橫假裝“水火”的意思,相去甚遠。那麼,“水火”到底該作何解釋?這兩個大男人當時都幹了啥事?

水滸中,朱仝藉口“水火”放走雷橫,這裡的水火是什麼意思?

其實,朱仝義釋雷橫時,藉口去“水火”,本義就是假裝去上廁所。

事實上,在水滸原著第84回中,對水火的出恭之意,就做出了明確解釋。當時,宋江領兵攻打遼國薊州,石秀、時遷入城做內應,石秀說道:“我教他(時遷)去寶藏頂上躲著,……如要水火,直待夜間爬下來浄手。”石秀的這番話,將“水火”的另外一層意思解釋得明明白白,就是淨手、出恭。

“水火”解釋為淨手、出恭,在古代小說中屢見不鮮。在《醒世恆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中,也有“眾牢子到次早放眾囚水火”的句子。這裡的“水火”,也就是淨手之意。

水滸中,朱仝藉口“水火”放走雷橫,這裡的水火是什麼意思?

事實上,古人藉口水火而逃之夭夭的事例,絕不止朱仝、雷橫這一起。劉邦在鴻門宴上藉口水火,才得以脫險。而他的後代子孫劉備,在荊州也是假裝水火,才躲過了蔡瑁的追殺。

放生童子美髯公朱仝,也正是啟動了前人逃跑的慣用伎倆,用一個漫不經心的小謊言小動作,讓押解公人放鬆警惕,最終成功義釋了雷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