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

林清玄在《生命的化妝》中曾說:三流的化妝是臉上的化妝,二流的化妝是精神的化妝,一流的化妝是生命的化妝。而讀書,未嘗不是一種生命的化妝。

聽過一些“讀書無用論”熱衷者的所謂立場,“讀書沒有用,連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大學都輟學了呢!”,可你不知道的是,比爾蓋茨8歲剛上小學時索要的生日禮物是《世界百科全書》,2013年忙於慈善事業的他仍讀了139本書。他不僅懂計算機,甚至在天文,地理、歷史等眾多領域都達到了精通的程度。每一年,比爾蓋茨都會在個人博客推薦當年他讀過的五本好書。現在已經累計推薦了160本,書籍類型涉獵各個領域。

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

看過一個統計,全世界每年閱讀書籍數量排名第一的是猶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讀書64本。讀書,可以讓你有迷人的修養,有更寬廣的視野,有更多不讓自己辛苦的選擇

還記得作家龍應臺給兒子安德烈的那段話嗎?道出了讀書的真諦:“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讀書也許不能讓你很好的面對現實,但至少給了你做夢的權利。

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

讀書和做事一樣,都要個方向或目的,那就是你想要的樣子。

如果你不知道什麼目的,也不明確方向,那我們不妨來反思下讀書這件事。

你為什麼要讀書?

拿出一張紙,寫下所有你能想到的理由,咱們來個“頭腦風暴”。

“頭腦風暴”的四大原則:1.圍繞一個主題,暢所欲言;2.在允許的時間裡,想法越多越好;3.對任何想法都要做到不評價,不審查;4.完善已有想法。

覺得自己欠缺某些能力?就是我不會的或者我沒有,例如,我社交能力不行;我不會演講;我想對寫作能力進行提升。

對某個事物很感興趣?就是我喜歡的或者吸引我的,例如,我喜歡TED演講,我對手繪很感興趣,我喜歡旅行,我想了解宇宙、外太空。

想獲得自我提升?就是我已經會的或者有的,是不是可以更好,例如,我會用office,但是不是可以讓自己再專業點。

想拓展自己的認知邊界?就是我知道一些,是不是可以知道的更多。

寫完了,如果發現有很多讀書目的或方向,又不知該選哪個。沒關係,我們還有辦法,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就有提到一個工具:”重要緊急四象限圖”,如下圖。

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

把你剛列出來讀書目的,填入這個四象限裡,就能找到哪個目的比較優先了。

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

讀書,不是非做不可的事,而是想要去做的事。今後會你們會碰到你們不知道的,不理解的事情;也會碰到很多你覺得美好的,開心的,不可思議的事情。這個時候,作為人自然會想了解更多,學習更多。失去好奇心和求知慾的人,不能成為人,連畜生都不如。連自己生存的世界都不想了解,還能做什麼呢。不論怎麼學習,只要人活著,就會有很多不懂的東西。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大人好像什麼都懂的樣子,那都是騙人的。進了好大學也好,進了大公司也好,如果有活到老學到老的想法,就有無限的可能。

失去好奇心的那一瞬間,人就死了。讀書,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成為出色的大人

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

世界原本是扁平的,所有一切都是代號。可是當我們閱讀,知道了這朵花背後的花海有著千年的歷史,這滴水的背後凝聚著汪洋大海。海里有億萬無窮的游魚和探險者的骸骨。這個世界將不再是冰冷的扁平的代號,他有了寬度,有了深度,有了溫度,也有了表情。

正如席慕容所說:

親愛的朋友,今生今世, 我只是個戲子 永遠在別人的故事裡 流著自己的淚

讀書最好的目的也許就在於,你會發現憑藉自身閱讀構建起來的小世界,能以體恤式的溫柔,消解自身的苦難。

你點的每個贊,我都當成了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