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木砍下來要泡水2-3年嗎?原木泡水是為了什麼?

之前,業內有提出“老年間砍下原木來放水塘裡漚泡個2-3年再用”的說法,關於其原因莫衷一是,各說紛紜。

原木砍下來要泡水2-3年嗎?原木泡水是為了什麼?

由於每個匠作流派以及傳承師傅的觀念分歧,目前關於原木“泡水”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種:

提升防蟲耐腐性

有部分木材中含有糖分,蟲卵,菌種,通過浸水,有的還在水裡加入藥劑對木料本身注入防腐。這樣浸水後撈出來,兩端封死陰乾處理,可以對木材的耐腐性提升有幫助。

也有網友提出紅木類的硬木芯材本身難受蟲卵,用這種處理方式有點畫蛇添足了。

以便防腐保存

這個原因是近期網絡上最流行的說法。大致的意思就是利用外因使得含水率高於纖維飽和點,以便木材完全無收縮或膨脹,外形均保持最大尺寸,體積不變。

師傅教的老經驗

國人總是“神化”一些“經驗之談”。由於傳統木匠的手藝都是師徒相承下來的,或許剛開始只是遵照師父的教導,而到了後來就將這一步驟奉為“規矩”,一代一代的流傳了下來成為慣例。

原木砍下來要泡水2-3年嗎?原木泡水是為了什麼?

答案紛紜,沒找到專業結論,全系民間傳說。歸攏一下,出現得最多的說法就是第二種:防止開裂和變形,也就是說“去性”(釋放內應力)。

那麼,果真如此嘛?

含水率對木材脹縮的影響

木材含水率對脹縮的影響發生在“纖維飽和點”至“木材絕幹”階段。

纖維飽和點:指木材細胞壁含水率處於飽和狀態而胞腔無自由水時的含水率。專業領域中通常以30%作為各個樹種纖維飽和點含水率的平均值。纖維飽和點是木材多種材性的轉折點,如密度、強度、韌性、抗劈等。

注:生長中或新伐倒的樹木,其含水率之多少隨樹種而異。一般樹木體內含水率在40-100%之間,多的可達200%以上,個別樹種甚至可達300%。

原木砍下來要泡水2-3年嗎?原木泡水是為了什麼?

含水率高於纖維飽和點時,無論含水率增加或減少,除重量有所不同外,木材完全無收縮或膨脹,外形均保持最大尺寸,體積不變。

含水率低於纖維飽和點時,木材體積隨著含水率的增減而增減。含水率減少愈多,木材收縮率愈大,至絕干時,收縮至最小尺寸。

已經知道木材在纖維飽和點以上時,木材沒有脹縮活動。也就是說,內應力還沒產生。內應力(木性)是因為木材的各向收縮率不同(各向異性)而產生的。

原木砍下來要泡水2-3年嗎?原木泡水是為了什麼?

原木泡水對於防腐保存是一個有利條件,但只能是暫時性的防腐保存。新砍原木至纖維飽和點(含水率30%)這個階段內應力尚未出現,也談不到“去性”。那泡水的本質意義何在?

木性很可怕,會有變形、開裂和曲翹,它們會發生在不同的階段。所以,是這些工匠單純且又盲目的“依古傳制”,還是確有功效只是懵懂不解?

當然,不論是什麼原因使得匠人們將木材“泡水”,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木材中的含水率過大,做成成品後銷售出去的物件,難免會出現開裂、變形等質量問題。因此,不論事前有沒有經過“泡水”,木材製作前都是需要乾燥的。

木材的乾燥解決了因木材的不均勻的溼脹幹縮,導致木製品接榫鬆脫或板面開裂等現象,保證木製品的穩定性,保持木材天然紋理,使之外形美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