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慶夫婦互撕的啟示

李國慶夫婦互撕的啟示

李國慶和俞渝夫婦75億身家,本是富豪排行榜上榜上有名的人物,妥妥的社會精英TOP5階層。講說到了這個層次,第一看重的該是體面,可是這對夫婦為了奪利,竟然上演了撕逼大戰,相互抹黑,要多狗血有多狗血,要多刺激有多刺激。可謂是為我國影視工作者上了一堂鮮活而生動的劇本創意課。

真相到底怎樣?因為雙方你來我往,皆是控訴,還未到舉證環節,不見實錘,瓜眾不好斷言。鑑於這種高規格的戰役,很可能留有後手,據以往吃瓜經驗反轉乃至再反轉甚而一再反轉的劇情時常上演,謹慎吃瓜為上。

但一些啟示還是有必要講一下的。

爭名奪利是人之常情,跟處於什麼社會階層,或教育涵養並無直接關係。不管你是推車賣漿的販夫走卒,還是有過頂級教育背景而後身家億萬者,牽扯到名利,很少有人能放下的,多得是醜態盡顯,吃相難堪。

因此,規避爭端,挑選合夥人就顯得特別智慧了。如醫學上講的,不治已病治未病。事前做好功課,提前預防,看似繁瑣,實則省去後頭更大的麻煩。拿治病百分之一的力氣去做預防已是綽綽有餘,況且又省去了病痛中的折磨以及時間成本,利弊立現。遺憾的是人若不病倒,幾乎看不到預防的重要性,但為時晚矣。當事者悔之晚矣,事外者永遠意識不到危機潛伏,這正是悖論和悲哀之處。

懶惰和僥倖往往佔據上風,哪怕預防總成本永小於治療總成本再清楚不過,也還是一再被人視而不見,當那是躺在電腦裡的一行數據。就像人們清楚酒駕危害還是在飲酒後毅然跳進駕駛室,他們自信不會因此造成交通事故,也不相信點背到會碰上交警。沒辦法,人性中有那樣的作死因子,拉都拉不住。

民間早有“好朋友不要合夥做生意”之警世恆言,夫妻店、家族企業也屬於這個範疇。早期相互扶持,患難與共,的確在創業初期有它的優勢。一旦事業做大,那些不清不楚錯綜複雜的關係必然阻礙公司管理,進而是內訌,不歡而散,夫妻分飛,朋友變仇敵,下場之慘並不比創業失敗好過多少吧。

有些人只覺得起初的利好百般受用,沒有一點防範意識,又不具備事發時調解各方關係的智慧。眼見著一點一點滑入萬丈深淵。

婚姻在利益面前有多不堪一擊,顯然已經無需贅言。而李國慶俞渝夫婦如今的一地雞毛,正在為瓜友生動地演示“夫妻店”到底能有多難堪?

夫妻沒有感情,本來離婚是正當又挺容易的一件事,可為了利益,愣是能將雞飛狗跳的婚姻持續十年二十年,還要在朋友圈發文互相檢舉揭發,鬧得滿城風雨,不顧體面。這種公開的互撕並不是講道理,論個誰是誰非。而是逼迫對方就範,接受相應條件,利益也就到手了。誰不愛惜臉面,頂不住壓力,敗下陣來,就真的敗了。

所謂的奪利,比拼的是誰更不體面。要不然法治社會,對簿公堂就好了,用得著在微博讓萬千瓜友評理斷案嗎?

看吧,受過一流教育坐擁億萬財富的社會TOP5精英尚且如此,庸庸我輩豈非更不堪入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