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與多元:第十三屆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評選主題發佈

日前,第十三屆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評選工作已正式啟動。作為中國當代藝術領域最具權威性的評選,過去的12年裡,“AAC藝術中國”初心矢志不移,以學術基礎,聚焦中國當代藝術,已經成為中國當代藝術走向世界的重要推動力量。

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評選在2019年邁入第十三個年頭,本屆輪值主席侯瀚如對2018年中國當代藝術現象進行分析與總結,將評選主題定為:“獨立與多元”。在這個主題之下,通過對歷史與當代、全球和中國、“局外”和“局中”的交匯考察,尋找中國當代藝術的獨特性和內在邏輯。

獨立與多元:第十三屆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評選主題發佈

獨立與多元

2019是一個特別有意義的年頭:中國改革開放經歷了4個十年,89後形成的世界新秩序在30年的後冷戰轉型和資本主義全球化的潮流過後又面臨著空前的危機。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難以把握的現實:後全球化的地緣政治,宗教的復興,戰爭的泛濫,新技術(作為全新的開放-控制,混亂-秩序的對立和衝撞的主要動力)以及由人工智能的發展所推動的後人類概念和想像的興起,在環境危機中出現的人和宇宙的新多元化關係,都在動搖著我們生存的基本方式和意義。這對於藝術創作自然是新的挑戰。而作為今天全球藝術活躍的中心之一的中國藝術圈更是首當其衝。在此之上,中國自身的現實也頗具挑戰性。如何保持藝術創作的獨立多元而不倒退?如何繼續使得每個創作者重新思考自己的立場和表達?如此等等,應該是我們衡量獎項的“主題”和“標準”的核心問題。

以多元化的變動為背景,中國當代藝術也正在隨之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從而探索和創造一種新的藝術可能性。創立於2006年的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評選正是這個過程的見證者。第九屆“AAC藝術中國”主題就強調以“進化”和“變革”作為關鍵詞。第十一屆“AAC藝術中國”輪值主席也在主題闡釋中,指出:“評選過程不僅是對當代中國藝術現狀的一次巡覽和梳理,也是對藝術家如何回應和影響變化中的現實以及未來藝術潮流走向的一種預測”。第十二屆“AAC藝術中國”將“面對變動中的世界”作為評選主題,強調在世界政治、經濟、文化、技術、信息等多元化的快速發展之下,審視中國當代藝術的成就與現狀。“AAC藝術中國”作為一個根植於中國本土的藝術評選獎項,對中國當代藝術進行著全面的文獻記錄和社會傳播。在侯瀚如看來,“AAC藝術中國”多年來取得的成就,為中國藝術的發展增添了濃重一筆,並且他希望我們在衡量獎項的“主題”和“標準”時,應考慮到保持藝術創作的獨立多元,使每個創作者重新思考自己的立場和表達。

獨立與多元:第十三屆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評選主題發佈

第十三屆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評選輪值主席 侯瀚如

雅昌藝術網:您一直關注民族主義與身份問題,在當前多元、動盪的國際背景中,中國新一代藝術家們的立場與地位是怎樣的?中國當代藝術如何保持其獨立性?

侯瀚如:中國新一代藝術家對於世界的接觸和認識更加直接和廣泛,因而對於身份的問題的看法應該也更加多元,有人因為環境和個人經歷也許更加傾向於民族認同,但是多數更加傾向於關注自我的價值和獨立性。“中國當代藝術“本身就是一個以個人獨立和多元價值為基礎的不斷變動的鬆散,不成體系的“體系”,就像“民族”,“身份”等概念一樣,臨時而實用,但是隨即瓦解重構。在這個過程中,唯一可靠的是個人的獨立性,而這種獨立性應該建立在價值和語言的多樣和差異之上。保持多元和差異,拒絕一切“代表中國當代藝術”的企圖,就是保持藝術獨立性的條件。

雅昌藝術網:縱觀國內外的眾多藝術獎項,您認為藝術評選的核心價值是什麼?藝術評選項目對於中國的當代藝術生態有何影響?

侯瀚如:其實藝術評獎是既矛盾又實用的行為,藝術評獎後面的動機各種各樣。我本人認為在如此魚龍混雜的情況下,評獎的根本價值就是以專業的視野和嚴謹的態度選擇具有自我挑戰的能力的藝術家推薦給公眾,以引發更加有學術意義的討論。它的結果可能是“單手拍掌”,但是引起的可能是關於“明鏡無臺”式的領悟(正確的六祖引文: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雅昌藝術網:“AAC藝術中國”走到了第十三個年頭,作為本屆的輪值主席,您對AAC有何期許和建議?

侯瀚如:希望這一次是真正的學術先行,超越利益。而之後的每一次,都有它響應時局變動的敏感和堅持自身原則的胸懷和能力。

獨立與多元:第十三屆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評選主題發佈

第十三屆“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的評選工作已陸續展開,本屆“年度藝術家”、“年度青年藝術家”、“年度策展人”、“年度藝術出版物”四項大獎將由線上和線下投票的方式共同完成,評委將根據《AAC月度觀察報告》積累的數據,對藝術家個人創作、展覽現場、藝術評論、策展理念、出版物、新聞報道等多方面資料進行全方位考察。並將在北京終評會現場,由七位權威專家組成評審委員會討論投票,決出大獎獲得者,最終結果會在北京故宮·巔峰之夜向公眾揭曉。

入圍評選在當前的歷史時刻,中國當代藝術對於世界文化譜系擁有更重要的使命。“AAC藝術中國”不僅在書寫當代的藝術史,更以藝術的敏銳尋找中國當代藝術對世界性文化命題的回應。“AAC藝術中國”從2006至今已進行到了第十三年,已經成為考察和研究中國當代藝術的一種方式,也推動了中國當代藝術在國內外的認知和發展。在本屆評選中,“AAC藝術中國”將繼承往屆的優良傳統,堅持學術宗旨,從而更加聚焦中國當代藝術。

附:

第十三屆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評選委員會名單

根據《AAC藝術中國評選辦法》,“AAC藝術中國”評委會由在全球範圍內專業、有影響力的藝術家、批評家、策展人等組成,採用年度選舉制,負責本年度AAC獎項評選工作。十三屆“AAC藝術中國”評選委員會輪值主席由當代著名學者、作家、策展人 侯瀚如(Hou Hanru)擔任;評委包括(按首字母順序): 芭芭拉·波洛克(Barbara Pollack)、董冰峰(Dong Bingfeng)、劉小東(Liu Xiaodong)、片岡真實(Mami Kataoka)、菲利普·皮洛特(Philippe Pirotte)、鄭勝天(Zheng Shengtian)

,七位專家共同構成本屆“AAC藝術中國”的評選委員會的強大陣容。

第十三屆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評選獎項設置

• 年度藝術家獎

所有在世的華人藝術家

對中國當代藝術發展起到引領性啟示和卓越的推動作用,在當代藝術實踐中有突出成就。

• 年度青年藝術家獎

35 歲以下青年華人藝術家

對未來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有引導作用,綜合評價其作品在本年度藝術探索及實驗性方面有前瞻性突破。

• 年度策展人獎

以表彰對中國當代藝術展覽作出貢獻的策展人(含策展團隊),綜合考慮策展人在展覽運營方面的貢獻和成就,及其所發揮的學術引領作用。

• 年度藝術出版物獎

全球範圍內的中國當代藝術出版物,語種不限,側重評價其在學術研究和理論梳理上的價值。 以表彰對中國當代藝術發展有推動作用的本年度藝術出版物,包括數字出版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