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的危機或將來襲:鍾南山還未曾退場,袁隆平又要登場了?

隨著哈薩克斯坦、越南等主要糧食出口國宣佈停止相關糧食出口後,“糧食危機”一時成為了熱門話題。

糧食的危機或將來襲:鍾南山還未曾退場,袁隆平又要登場了?


期貨市場與股市反應最快。

大豆、燕麥和小麥等期貨商品價格近期一直在走高。A股農業股表現活躍,在3月份市場整體表現低迷的情況下,種業股卻逆勢狂飆,最強個股單月漲超35%以上。

糧食的危機或將來襲:鍾南山還未曾退場,袁隆平又要登場了?


糧食的危機或將來襲:鍾南山還未曾退場,袁隆平又要登場了?


而在知乎上,“今年需不需要存糧食?”這個話題登上了知乎熱榜,並獲得1萬人關注,超800萬的瀏覽量。

不久前大家還擔心是否會發生金融危機,沒想到現在又要憂慮糧食危機。不禁讓人感嘆,2020,實在是太魔幻了。

1

出口禁令、恐慌性搶購,此時的情景讓不少人想到了2008年的國際糧食危機。

2008年,由於歐美國家發展生物燃料(原來作為糧食或飼料作物的穀物轉而用來製造乙醇或生物柴油),全球糧食需求飆升,加之惡劣的天氣引起部分國家糧食減產,所以糧食價格一路狂漲。

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數據顯示,全球糧食價格2008年前8個月漲幅超過50%。

全球糧食的漲價也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了國內,那時我國CPI食品當月同比長期在15%以上,遠超以前同期水平。

糧食的危機或將來襲:鍾南山還未曾退場,袁隆平又要登場了?


雖然2008年下半年開始,我國食品價格就開始回落到正常水平,但那時的一波恐慌性搶購仍舊讓人記憶猶新。

如今歷史似乎又再度重演。

疫情對全球糧食生產和需求造成全面衝擊,加之部分國家蝗災影響糧食生產,惡化了全球對於糧食市場的預期。

此外,全球物流不暢、各國搶購限賣,加劇了人們的恐慌,所以導致了國際糧食期貨價格一路走高。

同濟大學特聘教授程國強認為,如果後期世界疫情仍然得不到有效控制,引發全球糧食危機的風險將是大概率事件。

2

那中國會出現糧食危機嗎?

關於這點,大家不必憂慮。

首先,我國糧食儲備充足。

據國家統計局公佈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糧食總產量66384萬噸(13277億斤),創歷史新高。我國糧食總產量連續5年穩定在6.5億噸以上。

據中國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總體來看,中國全國糧油庫存現處於歷史高位。

其次,我國糧食自給率高,對外依存度低。

目前,我國稻穀和小麥兩大口糧完全實現自給,穀物自給率超過95%。

中國目前淨進口最大宗農產品是大豆,超過75%要進口。但在稻穀和小麥上,進口率不到6%。

大豆主要用來榨油、做飼料,所以我們的口糧是沒有問題的,最多就是肉類可能會上漲。

最後,我國擁有完備糧食儲備調控體系,糧食應急保障機制。

到了必要的時候,國家可以實施配給制來渡過難關。目前我國大中城市普遍建立了米麵油等成品儲備,可以滿足當地10天至15天供應,調控物質基礎雄厚。

總結以上信息就是,中國發生糧食危機的可能性並不大。

那我們需要存糧食嗎?

還是有必要存一些的。

3

既然不缺糧食,為什麼還要儲備一些呢?

其實,這並不矛盾。

我們在預測股市漲跌的時候,除了基本面,還要考慮情緒面。這情緒面指的就是人的行為心理與預期。

今年是一個恐慌情緒高發的年頭。在恐慌情緒下,人很容易失去理智,做出羊群效應的行為。

典型的例子就是不久前疫情發生時,一些地方的超市、米鋪被搬空。更遠一些,2011年的“搶鹽潮”,也是一個受謠言影響放大恐慌情緒的例子。

所以,我們建議儲備,就是為了防止恐慌情緒引起的物資暫時性短缺。

當然,儲備的量在一個星期以上,一個月以下就可以了。

因為這種暫時性短缺,持續時間一般不會超過一個月,而一個月之內國家就能動用儲備物資平息恐慌。我們只需要在這一個月的時間內確保有儲備物資,不參與搶購就行了。

有序的進行物資儲備,不要臨時抱佛腳,也不要煽動恐慌情緒。

說白了,就是居安思危,有備無患。

就跟我們做投資一樣,市場變化無常,有些極端情況往往在不可能發生的前提下發生了。“我能計算天體的軌跡,卻無法預測人性的瘋狂。”牛頓在投資失敗後說的這句話,就很好地警醒了我們。

4

在全球疫情持續擴散的背景下,2020年糧食價格波動不可避免。

目前有關糧食的期貨和概念股都出現了一波漲幅,那現在是投資的好機會嗎?

我們並不建議投資。

為什麼?

糧食供給的減少的確有利於糧價上漲,但目前不管期貨還是股市都積累了一定的漲幅,投資價值已大大減少。

以史為鑑,就算短期糧食出現上漲,但後期糧食肯定會恢復正常價格,這種短期的投機行為一向是我們所不倡導的。

風險太大,不建議普通投資者參與。硬要參與,就要做好做接盤俠的準備。

在如今動盪的市場環境中,心態無疑是最重要的。在時機未明前,靜靜地等待,也不失為一個好的方法。

無論何時,保持清醒的頭腦,明辨是非,處變不驚,方能立於不敗之地。

在投資中如此,在生活中,也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