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遮蔽了“光線”

作者=菲利普·索萊爾斯

來源=選自《品味之戰》——



������������������

スマイル細野晴臣 - ホソノバ

“知識”遮蔽了“光線”


順序、多樣化、驚奇、規則在例外中翻倒(米開朗基羅),所有這一切都只是通過自我進行不斷地自我創造的結果:“一位擁有智慧的人每時每刻都會根據目前的需求進行創造;他知道並且能感知他與事物之間的準確聯繫。”關於孟德斯鳩,讓·斯塔羅賓斯基提到一種洞察力的慾望,這種洞察力與光線的瞬間移動相符。人們用“知識”來代替“光線”一詞,是為了忽略表明其特性的速度。

—菲利普·索萊爾斯

經典品味

“知識”遮蔽了“光線”


如今,我們可以見證以下這種悖論:電視和廣告愈發愚昧,惡趣味愈發氾濫,卻篤定能免於處罰,越來越多的經典作家變成了令人驚奇的、變革的、瘋狂的、超現實主義的作者。理性的悖論和詭計?無論如何,這種現象都真實存在,愈演愈烈,為更多人所接受。在一個所有人都相信自己能成為作家,卻幾乎再也沒有人懂得閱讀的社會,帕斯卡或拉布呂耶爾作品中的一小段突然間變得令人感到暈頭轉向。年輕一代目瞪口呆地看著它們。沒有人和他們談論過這些作品,他們也無法和任何人談論這些作品。此外,庸俗和傷風敗俗已經變得如此猛烈、如此狂傲,以至於一個覺醒的年輕人為了得以喘息,可以閱讀以前的任何一部作品。但經典作品有很多,這麼一長串,選擇哪一本,從哪裡開始呢?因此,是用釣魚鉤、誘餌、夜間導航燈的時候了。簡而言之,就是一些經過精心挑選的小叢書,一些眾所周知的好作品,廉價的簡寫版適合那些迫切想要將書本拿在手裡的人。反商業化的時代開始了。這便是未來。

“知識”遮蔽了“光線”


孟德斯鳩(Montesquieu)的《論趣味》( Essai sur le goût)

例如孟德斯鳩的《論趣味》,這本書在他死後出版。另外,我們知道這本未完成的隨筆差點被孟德斯鳩兒子的秘書讓巴蒂斯特·德·瑟貢達毀掉。1793年,他想將它燒燬。為什麼?這份文稿會連累到他,可能會給他的家庭招來敵人。品味從古至今都具有美名,它甚至會讓你掉腦袋。過多的邏輯、句法、詞彙、差異、知識、引文?值得懷疑。“品味的優點僅在於它能迅速且敏銳地發現每個事物帶給人類快樂的本質。”孟德斯鳩立刻強調了品味的敏捷性,及其運用未知規律的天生智慧。一個世紀之後的洛特雷阿蒙,在充分地評估了19世紀浪漫主義的創傷後,只在《詩學》中寫道:“品味是總結了其他所有才能的才能。這是智慧的頂點。只有通過它,天資才能成為健康的頂點和所有才能的平衡點。”然而,孟德斯鳩已經說過:“智慧是相對它所應用的事物而言,擁有的最佳器官組合。”

一種無意識理論的迅捷、凝聚和即刻運用。為了讓別人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孟德斯鳩自然而然地使用了拉丁語。因此,弗洛魯斯試圖總結漢尼拔犯下的所有錯誤(那句箴言無論對於哪位軍事統領或戰略家都是有用的):“Cum victoria posset uti, frui maluit.”這句話翻譯成法語句子馬上變得很長:“當他能夠利用勝利的時候,他更願意享受它。”拉丁語則十分簡練:“Oderint, dum metuant.”意為“只要他們怕我,就算是恨我也無妨。”品味首先是一種結構、靈敏的感覺,順序的秘密。因此,有順序的樂趣,也有多樣化和驚訝的樂趣,但其目的始終都是令人興奮。一位好的作家是“在極度敏感的內心中感到興奮”的人,亦或是:“為了讓我們的內心興奮起來,必須讓才智流遍神經。”說到底是難以描述的事情,無形的魅力,自然的優雅,並不一定是一成不變的、為大眾所接收的美好事物(現今,雜誌所熱衷的惡趣味下的美好事物),而是一種我們不曾預料的要素,即使在醜惡中也能夠表現出來:“女人只能以一種方式優美,但她卻能以上萬種方式展現漂亮。”總而言之,最重要的時刻是在驚訝中發展的時刻。孟德斯鳩此處選取的範例非常奇特——羅馬的聖彼得大教堂。“如果這個教堂不那麼寬廣,我們便會驚訝於它的深長;如果它不那麼深長,我們便會驚訝於它的寬廣。”順序、多樣化、驚奇、規則在例外中翻倒(米開朗基羅),所有這一切都只是通過自我進行不斷地自我創造的結果:“一位擁有智慧的人每時每刻都會根據目前的需求進行創造;他知道並且能感知他與事物之間的準確聯繫。”關於孟德斯鳩,讓·斯塔羅賓斯基提到一種洞察力的慾望,這種洞察力與光線的瞬間移動相符。人們用“知識”來代替“光線”一詞,是為了忽略表明其特性的速度。惡趣味總是沉悶、遲緩、無意義地激動炫耀、無結果地反對興奮。矇昧主義(這就是為什麼它能在任何一個思想流派中展現)其本身也是一種惡趣味。這上面無法有品味政策,更不可能有關於這個主題或好或壞的情感。是或不是。它的錯誤正是源於它的正確。

“知識”遮蔽了“光線”


《真實的歷史》(Histoire véritable)

這就是為什麼與慣例、沉思、保管無關。品味直接導致社會顛覆。證據是孟德斯鳩的另一部作品《真實的歷史》(Histoire véritable)。羅傑·卡約稱這部短篇小說是“一種堅定的、冷酷的、對自己有把握的犬儒主義”,它是化身和靈魂轉生。在此,孟德斯鳩表現得和卡夫卡同樣狡猾。一開始,敘述者在印度,他是一位禁慾主義哲學家的僕人,生性貪婪。他死了,他在冥間被審判,並被判轉世為動物。他被變成昆蟲,接著又被變成自認為比人類更加高級的鸚鵡。後來,又被變成小狗(“我是如此漂亮,以至於我的女主人每個白天都讓我變成殘廢,晚上都使我窒息”)。還有其他的轉生:狼、埃及用於祭祀的牛、被供奉為神的大象。最令人震驚的是孟德斯鳩對待生命、死亡、時間、空間、身體形態或意識形態侷限性的瀟灑從容。他轉生成一個十九歲人,他被絞死。接著,他成為一位擁有許多情人的女人的丈夫。於是,他也找了一位情婦,但這個女人與一位軍人有染;這位軍人與阿波羅的一位女祭司有染;阿波羅的這位女祭司與一位笛子演奏者有染;這位笛子演奏者與一個高等妓女有染;這個高等妓女與一個僕役有染。多麼複雜的關係!“我一下子就弄清了所有這些關係。”敘述者說。這些關係是關於男人和女人,或更簡單地說,是有關我們稱為愛情的東西的。孟德斯鳩和我們著重談論了金錢,《波斯人信札》的作者預見到了於麗埃特的金錢問題,審視了人類的其他生活現狀:包括蹩腳詩人、朝臣、官員、二十五歲的女人、宦官、解除監護的十二歲小女孩(“我逐漸變得更加有價值……我有如此多的豔遇和這樣的舉止,以至於讓我丈夫這極為卑微的家庭開始為人所知”)、小主人、愚蠢的老實人、作家(“我寫了一本書,我的作品取得了巨大成功……直到此刻,我是所有人的朋友。但馬上,我便有了無數的對手和敵人。他們從未見過我,我也從未見過他們”)。在這次經過了所有年紀、所有社會狀況的兩性身體的驚險旅行結束之前,主人公從一位哲學家退化成了可憐的、幻想破滅的理髮師。路上的一切都是相對的、愚弄的、被撤銷的。這就是聰明的孟德斯鳩,以及他用於揭露支配人類經歷法則的糟糕智慧。輕率的言行、愚蠢、極端、自負、利益、貪婪——歸根結底,是各種程度的惡趣味。

另外一本讓人迫不及待閱讀的小書是哪一本?1758年伏爾泰在費內寫就的《回憶錄》(那時,伏爾泰已經六十四歲,卻像只有二十五歲一般)。寫的是《老實人》中的配角:“我厭倦了遊手好閒和紛亂的巴黎生活……一些糟糕書籍的出版得到了國王的讚賞和特許,作家的陰謀,無恥之徒的卑劣和掠奪糟蹋了文學……。”不能比這一描寫更寫實了。伏爾泰飛速地處理好自己的事務。對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他首先描述他父親的粗魯、貪婪、粗暴、對其進行無禮的羞辱之後又將這位兒子描繪成被半閹割過、對糟糕詩歌有奇怪癖好的人:“他無法扮演第一類角色,因此不得不滿足於第二類角色。”然而,他對這位君王抱有一種憐憫和嘲諷的好感,因為他具備欣賞你們的好品味。而且,在無憂宮中可以擁有極大的言語的自由:“人們從未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如此自由地談論過人類的迷信,人類的迷信也從未遭到如此的取笑和輕蔑的對待。”陰謀、秘密外交、場外的抨擊文章、和莫佩爾蒂或拉·美特利爭奪地位、“法蘭克福事件”(普魯士國王下令監視伏爾泰和德尼夫人\\[Mme de Denis\\]的住所),一切都包裹在同樣尖酸的嘲諷中,沒有什麼是重要的,因為是我伏爾泰將之說出,並因此將其置於權力和表象之上。伏爾泰脾氣不錯,心中不懷絲毫憤恨(這些都是惡趣味)。不要再執著於此,他的作風不允許如此。他也非一個虛偽的人:您瞧,我對人類是多麼地熱愛;您瞧,我是如何以此來誇耀自己。不:榮譽、優雅、不幸、旅行、戰爭、宗教戰役、同行的平庸(“文學的排洩物”)、迎奉女子者的卑微(蓬巴杜夫人不過是個“妓女”)。簡而言之,我們所敬畏的歷史、騙人的歷史都回歸至虛幻。達米安?一個可憐的書呆子,拿著把小折刀輕輕碰了一下路易十五。議會對《百科全書》的定罪?一本充滿缺陷的書籍引發的可笑事件,議會依靠一位像亞伯拉罕·肖梅克斯那樣招搖撞騙的傢伙採取的滑稽可笑的舉動:“亞伯拉罕·肖梅克斯亞從前是賣醋的商人,成為狂熱的冉森教派後,他便掌握了議會的權威。歐麥·弗勒裡將他任命為教會聖父。肖梅克斯此後成為莫斯科的一所學校的教師。”就像孟德斯鳩一樣,人類無法矯正事件的本質。實際上,我們並不清楚是因為我們在抱怨,還是因為我們沒有將這些評定變成歡樂:“因為我不確定我是否能讓人類更加理智,讓議會不那麼學究,讓神學家不那麼可笑,我只能繼續幸運地避開他們。”只有兩件事是重要的:休息和自由。要做到需要財政的獨立(當腓特烈二世發現他並沒有破產,便很快與伏爾泰言歸於好)。自由的生活,總是處於邊界:“人們總是問我通過怎樣的藝術我才能過上普通農夫一般的生活:為了使我的例子對他們有所啟發,說出來是有益的。我見過太多貧窮且受到歧視的文人,很久以前便決定,我不應該再讓這個人數增加。”因此,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發表這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公告:“我常常聽人談論自由,但我不相信在歐洲有一個人能像我這般自由。願意或能夠做的人請跟隨我的腳步。”


《品味之戰》

(法)菲利普·索萊爾斯 / 著

趙濟鴻等 / 譯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8年3月

“知識”遮蔽了“光線”


經濟觀察報書評

eeobook

閱讀有難度的文章,每天成長一點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