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歡魏碑,中國書法講究傳承,那麼魏碑又是怎麼來的呢?

今日頭條/青溪散人

很多人喜歡魏碑,中國書法講究傳承,那麼魏碑又是怎麼來的呢?

“魏碑書法,上可窺漢秦舊範,下能察隋唐習風。”書法都講究傳承,那麼魏碑又是從哪裡傳承來的呢?

這要從北派鼻祖衛瓘說起。

衛瓘(220年-291年),字伯玉。河東郡安邑縣(今山西夏縣北)人。三國曹魏後期至西晉初年重臣、書法家,曹魏尚書衛覬之子。

讀過三國演義的都知道,衛瓘就是以監軍身份參與了伐蜀戰爭的這個人。蜀漢亡後,與鍾會一道逮捕鄧艾;鍾會謀反時,又成功平息叛亂,殺鄧艾父子。姜維也是死於他手。“一人誅三士”是不是非常牛逼的人物?

很多人喜歡魏碑,中國書法講究傳承,那麼魏碑又是怎麼來的呢?

(衛瓘書法)

衛瓘的父親衛覬跟鍾繇同朝為官。曹魏時期能昭揚後世的書家,除鍾繇外,也只有衛覬能與之並駕齊驅了。其父衛覬“好古文、鳥篆、隸草,無所不善”。

而衛瓘與索靖也是同朝為官,有“一臺二妙”之說。衛瓘擅長隸書、章草,與索靖俱善草書(章草)。二人的草書都師承草聖張芝,“衛瓘得其筋、衛恆得其骨、索靖得其肉”。

很多人喜歡魏碑,中國書法講究傳承,那麼魏碑又是怎麼來的呢?

(索靖書法)

衛瓘的書法,不僅僅是自己寫得好,一家四世都是書法大家。衛瓘的父親衛覬、兒子衛恆以及侄女衛夫人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書法家。衛氏書法對後世的影響也非常廣泛,當時著名的大家包括琅琊王氏、清河崔氏、陳留江氏等都受衛氏書法的影響。一代書法大師王羲之少時曾和衛夫人一起學習過書法。

好了,現在該聊聊北朝書法了。

北朝承趙、燕之後,書體則出於崔悅及盧諶二家,這兩個人皆傳鍾繇、衛瓘、索靖的遺法。

崔悅和盧諶是何人?

《魏書·崔玄伯傳》載:“清河崔悅與范陽盧諶,並以博藝著名。諶法鍾繇,悅法衛瓘,而俱習索靖之草,皆盡其妙。”

“魏初重崔、盧之書”,“魏初工書者,崔盧二門”。

北魏時期著名書法世家就是清河崔氏和范陽盧氏。作為氏族名門,二家都沒有隨永嘉之亂南遷,而是繼續留居北方。他們的書法都自成體系。

盧諶屬鍾繇體系,就不介紹了。

崔悅,字道儒,清河郡東武城(今河北故城縣)人。十六國時期大臣、書法家。書法學習衛瓘,又習索靖之草,皆盡其妙。

北魏遷都平城時期,多用隸書(漢隸)。遷都洛陽之後,才是書法史上的真正魏碑時期。

由於崔、盧在北魏的影響力,其所善書法各體,對形成北魏整體書風具有決定性作用。但從楷書角度看,南北都是取法鍾繇的。在北魏傳承鍾繇楷體的顯然是盧氏一系,這也可以解釋南碑與北碑的不約而同。

南朝以尺牘為典型,北朝則以石刻為大宗。前者是東晉流風的延續,後者則遙接漢代傳統。

南朝繼承東晉傳統,行草是書寫時的主要字體,而北朝則主要使用正在不斷演變形質的隸楷錯變的字體。

實際上,在北朝仍然有許多喜愛行草書法的人物,只是書跡至今沒有發現罷了;在南朝,民間或邊地的石刻的書寫風格、與北朝的也存在相當多的相同點。

南北朝書法體系,皆出於鍾、衛。鍾派盛於南,衛派盛於北。而鍾衛皆自漢隸演化而來。故此說明中國書法體系皆同源也。

說到魏碑,必須得提到鄭道昭。鄭道昭(455—516),字僖伯,自號中嶽先生。滎陽開封(今河南開封)人。官至光州刺史、青州刺史。北魏時期著名書法家。至於其師承,無從考證了。

很多人喜歡魏碑,中國書法講究傳承,那麼魏碑又是怎麼來的呢?


在南北朝的晚期,南北之間的書風差異隨著社會的逐漸融合,也逐漸開始彌合,這一趨勢至隋代演化為主流,從而使書法藝術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