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最好的一部“香港底層”電影

近幾年最好的一部“香港底層”電影

文| 艾飛

“樓下一個男人病得要死,那間隔壁的一家唱的留聲機,對面是在弄孩子。樓上有兩人狂笑,還有打牌聲。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著她死去的母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是覺得他們吵鬧。”

以上是《而已集·小雜感》的一段話。

我今天重溫《一念無明》,突然又想起這段耐人尋味的話。

電影《一念無明》是17年在內地上映,票房不到一千萬,不過在我看來,它是近幾年,講香港底層生活,最好的一部電影。

近幾年最好的一部“香港底層”電影

電影一開始,就是曾志偉飾演的父親,把余文樂飾演的兒子阿東,從精神病院接回自己租住的狹小房間裡。

近幾年最好的一部“香港底層”電影

阿東患有躁鬱症,躁鬱症是一種病,有時躁狂,有時抑鬱。

得了這種病的人,生活都是這樣的:

躁:我他媽什麼都做得到。

鬱:可我做什麼都沒有意義。

平時:我只是過日子,也沒想那麼多。

阿東的父親是個司機,常在在外面跑,阿東還有個弟弟,在美國,大概永遠不會回來,平時,只有他照顧癱瘓多年的母親(金燕玲飾演)。

近幾年最好的一部“香港底層”電影

劉震雲以前寫過一句話,他說:

這街上的事,一件就是一件,而家裡的事,一件事扯著八件事。

阿東的母親過的很痛苦,神神叨叨,抱怨在外的丈夫,盼望在美國的兒子,反而動不動就大罵每天為她擦屎擦尿的大兒子阿東。

電影裡有個場景很震撼,金燕玲站在浴室,余文樂蹲在她腳下,用毛巾幫她擦拭身體,余文樂強忍著眼淚,把那種無奈的絕望詮釋的很到位。

有一天,意外來了,母親像平日裡那般,發狂,身上都是屎,阿東把她拖到浴室,她拼命掙扎,破口大罵。

導演黃進沒有讓鏡頭殘忍的深入進去,而是轉向了浴室門下面的縫,裡面的人在哭,外面不斷流出水,直到,水都被染成了紅色。

母親死了......

近幾年最好的一部“香港底層”電影

我想,這是導演給觀眾的留白,母親到底是被阿東殺死的,還是意外身亡,我們一直也不知道。

電影裡,阿東被無罪釋放,但因為躁鬱症,在精神病醫院,住了一年。

阿東有精神病,以及“弒母案”,在網上傳開了。

被父親接回家後,阿東的情況似乎好了些,主動參加朋友的婚禮,主動尋找之前的女朋友,主動去找工作,主動去處理好鄰里關係。

可現實是:

在朋友的婚禮上,他被大家當成神經病,被笑,被驅逐;女朋友把傷心往事重提,讓他錐心刺骨;用人單位一聽他在精神病醫院待過,就像打發乞丐般敷衍他;尤其是周遭的租客鄰居,怕影響他們小心翼翼的生活,合起夥來驅趕他們父子......

近幾年最好的一部“香港底層”電影

很多時候,現實就是這麼殘酷,明明在婚禮上喝酒吵鬧的是他們,在便利店拿手機拍阿東的是他們,懶得去理解躁鬱症人痛苦的,也是他們。

但他們吃喝,拍照,上傳到網絡,被點贊評論,就是沒有耐心聽完一個病人的故事。

這世界太硬,他們的靈魂都不約而同的患上了結石。

在《禁閉》這本書中,薩特寫了四個人的魂靈墜入地獄,地獄中沒有預想的酷刑,也沒有火焰,只有一間封閉的密室,關著他們四個人。他們不論幹什麼都要在別人在場的情況下進行,燈永遠亮著,這樣的痛苦就是地獄的痛苦。

這種痛苦只要稍稍發揮下想象,就讓人毛骨悚然,而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他人即地獄。

在電影《一念無明》中,周圍人的目光,影響著阿東的自由意志,讓本就孤獨的阿東,如臨深淵。

近幾年最好的一部“香港底層”電影

大家的悲歡並不相通,他們只會覺得阿東有病。

余文樂著實讓人十分驚喜,他在這部片中的表現,讓我想起了《海邊的曼徹斯特》裡的卡西·阿弗萊克。

他站在那間只夠兩人錯身的屋裡,眼神低垂,每一次面部肌肉微微地抖動,每一次拿著電話即將失控又極度隱忍下來的樣子,都會讓人忘記這是表演。

還有他在超市狂吃士力架的那場戲,讓我莫名想起金城武在《重慶森林》裡狂吃鳳梨...哪有人願意自虐,只是無處發洩而已......

近幾年最好的一部“香港底層”電影

一直以來,我們社會的精英都在談論一些階級分化的問題,大都也不深入底層的生活,只是一味的抒情,他們劃分社會階層就像點評自己的做愛姿勢一樣,既虛偽又虛榮。

但,《一念無明》裡把香港的那種階級固化,展露的分外深刻。

近幾年最好的一部“香港底層”電影

出租屋的孩子,從小被媽媽不斷教育一定要向上流。

年紀輕輕的阿東,揹負生活的各種壓力,借債炒股,最後負債累累,身心俱疲。

還有曾志偉飾演的父親,這個角色讓我很動容,他說自己是個沒用的男人,這輩子除了會開車,什麼也不懂。為了賺多點錢,搞跨境運輸,常年不在家,面對兒子患病,有心無力。

近幾年最好的一部“香港底層”電影

在香港,樓房高聳,街道狹窄,很多人每天為了吃飽飯就十分努力了,片中有個單親媽媽,每天早上早早起床,去菜市場兼職賣菜,下午再去茶餐廳洗碗,每天打幾份工,收入基本上也是月光,因為要供孩子吃穿,還要交房租。在香港,這樣的生活叫做“手停口停”,一旦不工作,立刻餓肚子。

哪有那麼多人上人,吃得苦中苦,方為普通人。

在大陸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這時代,所有的焦慮和絕望,都被片中的一句臺詞說盡,那就是單親媽媽對兒子說的:

你要向上流啊。

近幾年最好的一部“香港底層”電影

我記得當時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有人淚眼婆娑,有人中途離場,所謂社會同理心這個東西,本來就是件很難的事,這個社會只會要求所有人都一樣“正常”,以至於整個社會越來越虛假。

“一念”指的是命運,命運大都在一念之間,“無明”則是每個人都有的困惑。

一念無明,是每個命運都有他的困惑,而這個社會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接受,包容與信任......

那年的香港金像獎,我最喜歡的兩部,一個是《一念無明》,它獲得了最佳新導演和男配女配等獎;還有一部就是《幸運是我》,惠英紅獲得了影后。

這兩部電影都是關於香港小人物的故事,講的都是兩個人生活裡相濡以沫的事,相比冷淡的社會,有一種細水長流的幸福,雖然,每個人都是孤獨的,但生活,就是你幫幫我,我幫幫你......

近幾年最好的一部“香港底層”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