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婚紗店,詭道也”

一天,劉女士和先生在一家有名的婚紗店拍了一套結婚照。

那天化妝的時候,化妝師首先將她盛讚了一番,接著便推薦她使用一盒裝有3瓶彩色液體的化妝品。

“多少錢?”

“240元。”

“不是80嗎?”

“那是一瓶的價格,這3瓶的效果都是不一樣的,紅的是防過敏的,藍的是抗油的,黃的是隔離的。”

“我皮膚不錯,還要用嗎?”

“當然要了,用了妝面才持久啊,而且效果自然,晶瑩剔透,還可以保持皮膚不受妝粉的傷害。”

“真有那麼好?那我聽你的,你把我化漂亮點就行。”

那天整套拍下來,劉女士一直在歡笑和稱讚中度過,一點兒也不覺得累。按她的套系,其實應該只有40張照片,但是攝影師卻拍了200張。要說這個是好事,但是她為了挑照片花費了整整一個上午的時間。

子曰:“婚紗店,詭道也”


這些相片中,新娘子拍得漂亮,新郎神態就一般,而新郎神采煥發了,新娘子又有不如意的地方……就是沒有完美一點兒的。到最後,本來打算只挑40張照片的,不得不加錢又多買了40張照片。

“如果你再多買10張,我們可以送你一個水晶的相框,這個質量可是非常好的。”

“什麼?還有再買10張,你送我一個吧!”

“對不起,我們這個水晶相框,單個可是600元一個呢,不是看你照片挑的多,我們是不送的。”

“我倒還佔便宜了,這樣一加,完全超出了自己的預算嘛……”最後的結果是又加買了5張照片,“免費”得了一個水晶相框。

一面是自己付出了昂貴的代價、一天的時間和精力拍下的美麗的照片,一面是店方超高價的要挾。

換言之,或放棄付出很高成本而自己又特別希望獲得的美麗的照片,或接受店方“搶劫式的要挾”。劉女士也只好選擇後者。可以說,人們一進入婚紗店,就進入店方早已設計好的陷阱,只能一步一步往裡鑽。一開始,從店方提供的格式化合同來看,它明顯的告訴人們,送照片20張,入冊100張。但入冊的是否收費並沒有告訴消費者,解釋權完全歸店方。

當消費者進入照相的過程中,看上去店方的服務是非常周到和熱情,會盡量滿足消費者的要求,但這只是店方為以後更容易進行“搶劫式要挾”埋下的伏筆。因為照片照得越多,消費者出高價的機會就越多。當看到自己喜歡並且付出很高的成本的照片時,如果選擇照片越少,那麼每張照片的單位成本就越高。

作為一個理性的消費者,這時會盡量選擇自己喜愛的照片,以便降低每張照片的單位成本。

店方這種“搶劫式的要挾”為什麼會得逞?原因在於,這種交易是一次性交易,而在這種一次性交易中,店方宰客越厲害,其獲得的超額利潤就越高。

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我們在旅遊風景名勝區是往往容易購買價高質次的商品,而在自己生活的城市的百貨商店卻不容易被欺詐。我們在方言區的菜市場買菜,如果我們講普通話,我們要付出更高的價格。這和火車站的小販賣假煙是一個道理。

子曰:“婚紗店,詭道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