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一件未來能少後悔一點兒的事來做

選一件未來能少後悔一點兒的事來做

人們都說要過無悔的人生,但人活一輩子如何才能做到永不後悔?

牛津大學的入學競爭非常激烈,從來沒有人可以僅憑一位教授的許可就成功入學。只有通過嚴苛的正規甄選流程,得到由相關專業教授所組成的評審委員會的一致同意,才能拿到入學通知書。我剛提交完入學申請材料,就收到了被拒絕錄取的通知,一切似乎都那麼理所當然。

雖然他們並沒有告訴我拒絕我的具體原因,但是我心知肚明。允許一個年逾半百的亞洲女性入學,這種事即便是在現在也並不常見。我心想著這場鬧劇是時候收場了,卻突然想起了一件與女兒有關的往事。

那是女兒去英國讀高中不久後發生的事兒。有一天,女兒哭著給我打電話訴苦。

“媽,我的英語太差了,我聽不懂老師講課,作業也不會寫,數學成績更是倒數的。我連吃飯都沒胃口。”

與其說女兒是在憤懣、抱怨,不如說她是想跟久未見面的媽媽耍一下小孩子脾氣罷了。但那時的我很愚鈍,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所以我並沒有安慰她。現在回想起當時的情形,仍舊覺得自己的言行過於嚴苛。

“既然你覺得太辛苦,那我明天就給你買機票,你回來吧!”

在女兒聽來,我說這話的意思可能是:“我難道會強迫你去做你討厭的事嗎?本來家裡的條件就算不上優裕,不如你捲鋪蓋卷兒回來吧。”在陌生的國度,女兒聽到這樣的話,卻連一個可以傾訴的朋友都沒有。

“我是絕對不會回去的。您和父親辛辛苦苦把我送到英國來讀書,我一定會堅持到底的。我會好好吃飯的,吃飽了才有力氣學習呀!”

女兒的態度發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轉變,堅定地回絕了我的建議。從那時起,我第一次切身體會到了女兒心性堅韌的一面。

選一件未來能少後悔一點兒的事來做

第二天,我非常後悔並因此痛哭了一場。因為我接到女兒的宿管老師打來的電話,她對我說女兒昨天跟我通過電話之後一直哭個不停。對我這個遲鈍的母親,宿管老師小心翼翼地給出了中肯的建議。

“剛開始的時候都很難熬,相信她並默默地陪在她身邊,這樣做可能會更好。”

通話結束後,我覺得愧對女兒,眼淚不爭氣地奪眶而出,心中是說不出的悔恨。我祈禱女兒可以理解我的心情,不要責怪我。值得慶幸的是,女兒的消沉因為獲得了美術特等獎而一掃而空。女兒也因此恢復了學習的信心,其他學科的成績也日漸好轉。最後,女兒專注於自己喜歡的學科的熱情也對其他學科成績的提升產生了好的影響。雖然現在我偶爾會跟女兒開玩笑說,“你之所以有今天,多虧了當時我的強勢。”但其實這件事兒一直讓我十分後悔。

在入學受挫之後,我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想起這段往事。難道是對自己太失望了,因為自己爭強好勝的鬥志連女兒的百分之一都不如?想到這兒,我的心中重新燃起了鬥志。

我在入學申請書中詳細介紹了自己在韓國大學任教以及從事媒體相關工作的經歷,還跑去找艾奇遜教授,略帶威脅地要求她對自己提出的建議負責——好像只有把能做的事兒都做了,以後回想起來才能少一點兒後悔。不知道我這種堅持不懈的韌勁兒在英國是否也行得通。雖然覺得以我的年齡來說,與年輕人一起學習可能會略顯吃力,但是考慮到我有豐富的實踐及教學經驗,牛津大學最後還是通過了我的入學申請。

與生俱來的熱情與堅韌,雖讓我時常心懷感激,但是有時候也讓我苦不堪言。艾奇遜教授一邊將錄取通知書遞到我的手上,一邊說道:

“Sunny,這段時間,我會一直關注你的。不管做什麼你都要比其他人更努力才行,到處玩兒可不行。你必須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一定要謹記。”

選一件未來能少後悔一點兒的事來做

牛津大學的學生們每天的日程安排可謂令我大開眼界。從上午到下午,都有周詳的計劃安排,每週要讀3—10本書不等,並撰寫報告及與個人研究方向相關的文章。所有的一切都是在自主自律的氛圍下進行的,偶爾也有浪漫的校園愛情插曲,但所有人都不會過多分心,依舊熬夜學習、研究,準時完成作業。宿舍裡整夜燈火通明的房間遠多於準時熄燈休息的房間。一週中,除了在自己的房間及自習室中,很難見到學生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聊天的場面。就算在休息室,大家也是聊著跟作業相關的話題藉以打發時間。

其實比起學生,我更習慣老師這個角色。大學畢業後,我留校任教,後來跟隨丈夫來到英國並學習了英語。回國後,我在西江大學研究生院取得了英語專業的碩士學位。在20世紀90年代,英語講師是個稀缺的職業,因此我有幸以英語講師的身份先後在幾所大學任教,還參與了韓國教育廣播電視臺(EBS TV)英語學習節目的拍攝。英語講師這份工作不僅有意義,而且在當時收入也很可觀。

但是坦白地說,一開始我的英語並不好。還記得來英國的第一天,我連牛奶配送員的話都聽不懂,心裡狠狠地把韓國的英語教育批判了一番。我在韓國學了十餘年的英語,卻連最簡單的話都聽不懂,當時我心裡對自己簡直失望透頂。面對丈夫的嘲弄,我又羞愧又難過。“我學的是美式英語,現在只不過對英式英語還不熟悉罷了。”我回敬給他的是一個連我自己都覺得荒唐的藉口。我甚至覺得我患上了英語恐懼症。在語言進修學校裡,我在不知不覺中成了一個內向的旁觀者。

最後,可以說是生活的苦難把我逼上了學好英語的道路。丈夫突然患病,我不得不獨自面對經濟上與生活上的困苦。另外,我還有兩個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顧。最壞的情況就是我需要長期代替生病的丈夫賺錢養家,撫養兩個孩子,一想到這裡,我就深感恐懼。

如果丈夫久病不愈,那麼我至少需要找一份工作,而我當時的英語水平連給丈夫買藥都是個問題。這種緊迫感讓我不得不開始好好學習英語。且不說如果馬上回國,我需要一肩承擔家裡的生計問題,哪怕是為了給丈夫買到對症的藥,我也得學好英語。雖然在家裡我是負責教孩子們學韓語的老師,但是在英文寫作課上我又重新變為學生,看著老師用紅筆修改過的作業本,我忍不住長吁短嘆。那個時候我的心中只有一個想法:“不要強求自己做到最好!”但我的內心深處還是對學好英語懷有期待的。

回想過去學英語時,我一心追求學得更快更好,並沒有紮實地打好基礎,心中難免後悔不已。就好像是為了考大學,一心只專注於研究怎樣獲得高分,而忽略了學習本身。所以這次我反向思考,決定不再執著於一定要學得更好,而是要做出一個在未來回想起今時今日之時能少幾分後悔的決定。有時,退而求其次反而事半功倍。在我為自己設立了“不強求自己做到最好”的目標之後,學習反而突飛猛進。當時我以為我這輩子都不會再如此拼命地學習了。

但是,如今的我在牛津大學再次面臨學習的挑戰,只能說人生真是變幻莫測。雖然體力上有點吃不消,但我仍然熬夜啃書。遇到不理解的內容,我就跑去請教比我年齡還小的教授,每次總是拋出一連串的問題,等待他們解答。

我在韓國的朋友們也飽受我的折磨,因為我動不動就給他們發郵件或是打國際電話問東問西。老公用紅筆做出的批註我也虛心接受。本來就嚴重不足的自信基本上已經所剩無幾了。我心想:與二十出頭的年輕人競爭,只要沒有落後太多,我就心滿意足了。隨著時間的推移,有幾位教授也開始對我另眼相看,因為他們原本對我沒有太大期待,沒想到我會表現得意外出色。甚至有教授問我為什麼如此用心地學習。

“就在你們力所能及的事情中,選一件未來能少後悔一點兒的事來做。就算不是學習也可以。”

在三仙中學任教的時候,學生們問我是不是一定要學習的時候,我給出了這樣的答案。為了證明自己不是隻關注名次和分數、執念於學習成績的老師,年紀尚輕的我說出了這番豪言壯語。雖然這是我當時未經深思熟慮、脫口而出的話,但現在我可以信心十足地肯定這話並沒有錯。在英國我之所以能學好英語,就是因為我沒有為自己設定宏偉的目標。不奢求更多,只要以後少後悔一點兒就好,這就是當時我最真實的想法。

人生的每一個節點都需要我們做出選擇,不計其數的選擇構築起我們的人生。現在是應該學語文,還是學數學呢,這也是一種選擇。不管什麼時候,我們總是費盡心思想要做出最優選擇,絞盡腦汁地為自己設立比別人更高的目標、尋找更好的人生道路。但是不管如何選擇,最後難免留下後悔與遺憾,因為每個選擇都是未完待續。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在下次選擇時彌補一下上次選擇時留下的遺憾。人生就是在這種不斷地完善中成長的過程。比起選擇之後再後悔,不如在做選擇時就考慮一下如何做才能讓未來的後悔少一點兒。就好比為完美的表演畫龍點睛的往往是動作的細節,我在五十歲之年開啟的學習之旅之所以可以取得成功,難道不應該歸功於“不用太強求”這一簡單的決心嗎?

選一件未來能少後悔一點兒的事來做

摘自《今天要比昨天過得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